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7: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0:29
在生命运动中,其实人的生存享受只有两种,一种是肉体的,一种是灵魂的(或精神的),其实“为儒”的过程就是灵魂欲获得满足的过程,“为商”的过程就是肉体欲获得满足的过程。当然,肉体和灵魂也是辩证统一的,是矛盾的双方。比如肉体的疾病,就会导致精神的痛苦,精神的不悦也会导致肉体病情的加重。在“儒”和“商”之间,也有两者对立的时候,比如“儒”觉得“商”重利轻德,惟利是图,不会成就大气;而“商”却觉得“儒”酸文假醋,故弄玄虚,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实际操作。
人类在生存活动中,纯粹地对金钱的追求,将丧失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人性的贪欲是与生俱来的,商业行为就是满足人类贪欲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的成败,与其他*活动的成败是一样的,都能够刺激对物质贪欲的膨胀。这种膨胀和对物质的无止境贪欲,将使灵魂陷落到肮脏的污垢之中。一些人染上了*、淫欲,甚至吸毒的恶习,因为他们在获得足够的金钱之后,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刺激生命,获得足够的享受和娱乐。在没有“儒”文化的人生中,我们的确也很难找出一个更加适当的生命消费方式。而儒商则不同,物质的富足只是为其提供了一种生存保障,因为人不可能饿着肚子整天谈论高雅和文化。而更加彻底的追求则是让灵魂获得享受。在这种状态下,只有文化才能够清洗灵魂的污垢,使人变得高尚。
因此,人类生存的美好境界就是--儒商境界。这是人类在“肉体”和“灵魂”中最富足和完美的生存状态。
儒商精神:全球华商的一面旗帜
儒商精神这一概念是指一种援儒入商所形成的独特的商业人格和行为规范,所谓儒商也就是指作为商人而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气度、儒的道德规范,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为准则去从商、经商,在商业行为中渗透儒家所倡导和躬行的仁、义、礼、智、信。
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对经济的认识水平受到了很大*,社会观念往往轻商、贱商,商业的经济价值长时期得不到实事求是的认识,这种情况甚至于高喊割资本主义尾巴和反投机倒把的时代,当时虽然也有工、农、兵、学、商的排序,但学且地位低下,商就更不足论,同中国传统商人居四民之末的地位相比并没有多大改观。商品的流通环节并不增加社会财富,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几乎成为对商人和商业的评定。在这种背景下,从商、经商实则如同犯下原罪,商人也要以为社会所尊崇的儒家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来规范要求自己,或是将贾而儒行、以儒术饬商事作为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儒商就应运而生。
儒商起源于何时?这个问题比较难于正面回答,应根据儒商定义的宽狭来加以大致推断。若文人加商人亦即有文化的商人即为儒商,那么,自有商人起就有儒商,春秋战国之范蠡、子贡、白圭、汉之桑弘羊均为儒商代表。但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能令人满意,盖因儒与商真正合流当可大大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创造出灿烂的商业文明,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商德,应而儒商作为群体的出现不会太早,当以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为儒商大量出现为宜,而明代中叶徽商这一个商人集团的崛起应视为儒商真正出现。他们有明确的以儒家道德观念经商的主张,也有以儒商饬商事的实践,认为良贾何负闳儒,以亦儒亦商为尚,在商业实践中,把诚实守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仁、义、礼、智、信等等儒家的道德准则作为商德,做人经商并重,以做人的追求来经商、在经商的过程中体现做人的原则。这使得徽商集团普遍具备了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进步的商德,在很多徽商身上,体现了很强的道德修养,其道德自觉和自律在中国商业文明开始之初就达到了令人赞叹的的水平,实在是因为它根植于儒家的沃土之上,是一种 纯粹本土化的文明。
流传久远的儒家思想二千多年来一脉相承,影响国人的思维至深至远,形成了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把儒商精神与儒家教义相对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儒商精神的内涵。《论语》有云:“富贵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见儒家并不“罕言利”,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要讲“义”、“利”之辩,要区分什么是合于“义”的“利”,什么是不符合“义”的利,前者的求利是属于“取之有道”,后者的求利则是“小人喻于利”的那种求利,为君子所不取。这就直接引发了儒家的另一种理论,即“不苛取”,而且是“一毫一厘不苛取”,要“取之有道”,而且,儒家学说给“苛取”和“不苛取”有很严肃的道德判断,“苛取”是小人,而“不苛取”应该就算得上是儒商了。从本质上来说,儒商精神反对的是一种为富不仁,强调的是利以义取。从儒的 穷和达的主张来说,援儒入商、即真正的儒商还需要有益于社会,穷则独善、达则兼济,又使真正的儒商具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一种乐善好施的精神,就是在不“穷”不“达”的情况下,援儒入商也需要有一种“利他”的精神,最起码也要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这么说,儒商从事的本应是纯功利性质的商业,但始终存有超功利的道德追求,让经商行为始终带有非常隆厚的道德色彩,这是典型的儒商经商理念,是儒商精神对世界商业文明的一个独特贡献。所以,援儒入商是儒家思想在商业中的实践,是一种贾而好儒。
我们从儒家的经典教义和我们传统的商业道德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对传统商德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礼之用,和为贵,传统的商业理念是和气生财;儒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商业道德都强调能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强调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强调在顾客得到完美服务的同时得到商业利益。儒家讲义利之辩,进步的商业道德也强调商人的利益不能置于社会整体利益之上,强调不能因谋求私利而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国家利益,认为只为个人利欲不择手段谋取利益是不道德的,是一种利欲熏心、恶性膨胀。经典儒家教义强调人之为人必须言必信,行必果,而诚实守信则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项基本商业道德。儒家的义,从本质上来讲,是宜 ,就是说要做应该做的事、做符合社会公义的事情,比方说扶危济困、互助、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等等,这些都是人对社会所应尽的义务。儒家学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总是将人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道德的力量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从来不谈什么自然人,要求一个人在实现私利时不损害公利,不损害他人利益。商业理念也是如此,强调合作,强调不损人利己。儒家思想强调过犹不及、中庸之道,传统的商业道德则强调不谋取暴利,不搞掠夺式的经营,注重商业生态,讲究商人之间、商人和顾客之间的协调发展。儒商实际上奉行的是商业道德秩序学,讲究以道德力量维系商业秩序。儒商在商而品位超过商,在从事本应是纯功利的商业行为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是儒商精神。
因而,儒商精神应该包括恪守信用、诚信为本,诚实不欺,利以义制、以义取财,仗义疏财等等商业道德,是把诚、信、义、恕、让等伦理道德原则贯彻到从商经营之中去,是尽量用儒家精神去洗涤一味求利的商人习气。或曰:商人经商的目的就在于追求利润,而且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倡儒商的精神不就牺牲了商业效率了吗?事实上,这里有一个追求商人个体利益或是局部利益最大化还是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问题,但放在社会大系统中,商人个体不顾公德、不择手段的求利,乃至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恰是商业生态恶化的罪魁。效率似乎是有了,但就社会而言,公平却被抛在了一边,失去了公平和公正的所谓效率对社会而言毋宁是一种灾难。儒商精神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强调了公平原则,而且,这种公平不是来自于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是来自于受儒家思想浸润的商人的道德自觉。儒家经典有性善和性恶 之辩,提倡儒商精神就是要在商业经营中保持一种性善,使诚、信、义等等人性中的美的东西转化成优秀的商业品格、转化成为商人的自觉行为,而不仅仅要靠制度和法律约束。儒商精神实质上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商人在商业行为中的道德自律,而非他律,从宏观上看,提倡儒商精神,可大大降低整个社会管理系统的运作成本。就拿商人本身来说,经常性地陷入投诉、商业纠纷的旋涡中,对商业活动来说也是不利的。我们可以坚信,我们的社会随着儒商队伍的发展壮大,商业秩序必将得到最根本的改善。
或曰,儒商精神,既如前所述,其实就是提倡一种自律而非他律,用道德自律去抵制几乎是人的本能的利欲,在实践中是否有可操作性?其实,这正是儒商精神的精华所在,古往今来出现的大批商德崇高、业绩不凡的儒商证明了儒和商是可以兼于一身的。儒和法是中国古代思想中重自律和重他律两种不同的理论,儒家的思想是通过提倡道德伦理、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来匡扶人心、匡正社会,当然这些伦理道德一旦被固定下来也有一定的强制性,如后世的理学和礼法就是如此。法家则是用严刑峻法来规范人的行为。儒家强调道德自觉是导之于前,法家的严刑峻法则是导之于后,所以儒家学说从本质上来说是道德秩序学,讲究以道德力量来维系社会秩序,让人追求一种精神自觉。儒家学说从来都是只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人伦人伦,其实就是人际之间的关系。把人际之间的关系调整好了,那么,社会的发展才能和谐、稳定。如今,社会步入了商品经济时代,儒商精神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商业生态文明和义与利、合作与竞争、自强与自律和谐统一的商业伦理精神,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意义。儒商精神是儒商所共有的进步商德,是他们在儒家思想熏陶之下对所从事的生产经营、交换本质的独特认识,是受儒家思想浸浊的商人在商业经营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是对世界商业文化的独特贡献。
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是经济的反映,而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什么样的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文化也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健康的文化对经济起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经济起阻碍作用。儒商精神从它诞生和日益明确起,就对规范商业行为起着积极作用,这说明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虽然我们的商业文明没有达到西方那样一种发达程度,但我们的商业文化精神却丝毫不落后于西方那些发达国家。如今,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要使我们的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提倡儒商精神,必须提倡进步的商德,否则,我们的经济不可能得到健康有序、持续稳定的发展。
纯粹的儒商不是简单的商人加文人,与时下取得了一些商业利润就以学问作装点门面的媚俗行为更是毫不相干。儒商关键不在于学问有多高深,学养有多深厚,而在于对儒家伦理道德实践程度。有些商人尽管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他在本质上却有向善之念,对儒商思想有一种如佛家所言的天然的慧根,在商业行为中自然地坚持不苛取、坚持取之有道、善于处理好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以获利为唯一目的和终极目的,也完全可以称之为儒商,而且是有君子儒风采的儒商。
商业行为从来都具有两面性,一则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激发了商品生产,带来了社会繁荣。但另一方面,商人的趋利又有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自发倾向。儒商精神既能纠商人唯利是图之偏,这就使得这种精神在整个商品社会都会起到历久弥新的重要作用。荣氏企业的创办人之一的荣德生曾说:古之圣贤,其言行不外《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整心修身,终至国治而天下平。吾辈办事业,亦犹是也,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若一味唯利是图,小人在位,亦则虽有王明阳,亦何补哉?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儒商的一些追求,首先,荣德生先生作为一代儒商,他有这样一种意识:做一名好的商人,同时要做一名有道德的高尚的人,两者必须统一于商业行为之中,否则就会一味唯利是图,只能是小人在位。其次,既要做一名好的商人,又要做一名高尚的人,实现的途径是向古之圣贤和儒家思想汲取营养,要明德、明诚,整心修身,实事求是,而不能见利忘义,这样,吾辈办事业才庶几有成。这正如明代大思想家王明阳在《大学问》中所指出的:商贾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贤,其归要在有益于生人之道,只要他们在商业行为中能致良知,能恪守儒家教义就行。
儒家精神还有哪些内涵?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历史上被奉为儒商的代表人物的行状进行了解。超越个人功利的儒商代表有春秋时的范蠡和计然,战国时的弦高;以卓越的文化水平提升了经营之道的有白圭,他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作为经商之道可谓是深得市场要领;把经商致富作为一种致太平的途径的有清初思想家唐甄,他在《潜书·考功》中说:为治者不以富民为,而欲幸致太平,是适燕而欲马首指南者也。他们都是经商从商而不以一己之利,而是从商但以富民强国、安定社会为己任,都是在经商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儒商精神有益于世用。一般商人都非经济方面的理论家,他们在从商方面的宗旨和理念,都是建立在某种文化底蕴基础上的意识和潜意识的产物,儒家思想有益于世用,在于它既崇高又平凡,寻常商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去实践,这样一种优秀的本土文化能为我们的商人提倡精神源泉。有一位深黯儒商精神的银行家曾说:古人日常道德之训,永远是真。盖道德非他,乃维持团体合作的必要条件。忠,诚,廉,让四字,余觉其特与商业团体有关。如今,伴随着社会转型,我们遇到的是严重的道德危机,进而引发大规模的商业危机。商业领域欺诈之风日盛,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盛行,前几年的清理三角债几成运动,信用缺失如今成为一种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打假更是一本难念的经,在商业行为中,损人利己,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现象严重,这些,都反映的是一种从商者的素质。我们的经济秩序,道德秩序都有一个面临重建的问题。当然,加强法制建设,是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也应该两个文明一起抓,要努力提升商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利用本土文化,发掘儒商精神,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精神来提倡和弘扬,不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世纪之交,我们的地球上*悬殊越来越烈,有钱又有权的人如果没有文化担当,没有一种为人类进步的责任感,地球就不会有和平与发?quot;。可以说,在商人中提倡儒家精神是使商人逐步有文化担当的伟大事业,是提一种进步的商德的客观要求。我们强调儒商精神的现代价值,强调要通过对儒商精神的弘扬,来为现实的经济发展服务,其目的和意义正在于此。
儒商精神将成为全球华商的一面旗帜。儒家文化是影响了中国2500多年的本土文明,儒商精神也是根植于本土的优秀商业文化。儒家思想深刻的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全球华商有同一种文化思想背景,那就是儒商文化和儒家精神。社会实践业已证明,儒家文化已经推动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也使得世界华商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有理由相信,儒商精神作为一种进步商德,在商战重于兵战的今天,将对经济秩序的稳定,经济繁荣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