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风十里出自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2:4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40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原词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词写于淳熙丙申,也就是1176年,这时候姜夔才22岁,考了几年科举都没有考上,不愿意再靠着姐姐养活,到处流窜卖字作曲打零工,路过扬州,看到曾遭到金兵侵略过的扬州,于是悲从中来,更想到当年落拓扬州的"三生杜牧",于是提笔写来,一首“黍离之悲”就此而成。大约八年后,姜夔遇到了他命中贵人--萧德藻,萧德藻对他这首词大加赞赏,由此结成忘年交,并给姜夔找了个媳妇。
赏析
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
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的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更深一层是写己与叹今。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慢·淮左名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40
赠别二首之一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类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释】
【注解】:
1、豆蔻句:喻*,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韵译】: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评析】:
��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与妓女分别之作。
��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文学艺术要不断求新,因陈袭旧是无出息的。即使形容取喻,也贵独到。从这个角度看看杜牧《赠别》,也不能不承认他做诗的“天才”。
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显然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哩!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但读者已完全能意会了。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杜牧此处的修辞就是“尊题格”。但由于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强此弱彼”的写法显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41
宋朝诗人姜夔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这是一首慢词,内容是写经过战争之后的扬州城,一片萧条凄凉的景象。
扬 州 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
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
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
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41
宋朝诗人姜夔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这是一首慢词,内容是写经过战争之后的扬州城,一片萧条凄凉的景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42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出自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出自哪里?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用了什么典故
“春风十里”出自杜牧的《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春风十里"是以虚拟之笔,巧用杜牧诗句,尽写往日扬州的无限风光,和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冷落相对比。出处:宋代词人姜夔的 《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节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是什么意思?出自?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出自宋代词作家姜夔的《扬州慢·淮...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是什么意思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是一句诗句。出自宋代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这句诗的意思是:经过春风吹拂的十里路,到处都是青青的荠麦。这里的"春风十里"并非实指,而是化用杜牧的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尽荠麦青青"则表达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景象已经荡...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什么意思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出自《扬州慢·淮左名都》,意思是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姜夔的的一首词,词的节选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在诗句“过春风十里,尽芥麦青青。”中,那里有用到用典手法?所寄寓着...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出自宋代词作家姜夔的《扬州慢·淮...
扬州慢姜夔虚实结合是哪一句句话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句诗出自姜夔的《扬州慢》,通过对比虚实,生动地描绘了扬州昔日繁华与战乱后的荒凉。其中,“过春风十里”虚写扬州昔日神誉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象;“尽荠麦青青”实写战乱后扬州的凄凉情形,唯有荠麦青青。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句话描写的季节究竟是春天,还是在冬天...
【出处节选】《扬州慢·淮左名都》——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白话译文】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
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过春风十里”出自《赠别》杜牧 七绝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分别出自杜牧《赠别》中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和《遣怀》中的“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二十四桥...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是什么意思?出自?
经过扬州城,曾经繁华的景象现在已经荒凉。春风十里的扬州,现在只有荠麦青青。这句话出自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