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好奇过,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3:4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01
目前已知的最早记载厕所的典籍,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仪礼·既夕礼》,其中写到:“隶人涅厕。”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作注说:“隶人,罪人也,徒役者也。涅,塞也,为人复往亵之。”意思是:“我想上厕所啦,奴隶就给我挖个坑。”这虽然是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但是也意味着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到了周朝,人们已经学会将木板子搭在大坑上以支撑双脚,中间设有漏井,粪便可直接落入池内。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姬孺“将食,涨,如厕,陷而卒”。说的是晋景公吃饭前去了个厕所,结果掉下去淹死了。这说明当时的厕所修建得并不合人心意,甚至可以说是粗陋。
尽管我国早在汉朝就发明了造纸术,但国人素有珍惜纸张的传统,极少有人用纸张来擦拭如厕后的秽物。唐朝道宣《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中,就有“上厕法第十四”要求僧人“常具厕筹,不得失阙”“不得用文字故纸”的记载。
据称人们在当时通常使用“厕筹”清理自己,厕筹就是打磨光滑后的细长的竹片或者木片,具体用法你们自行想象一下。厕筹在当时广泛地被中国大众使用,不仅如此,还有人推测当时的厕筹有“出口”的迹象。
以日本为例,1992年日本奈良县发现了一处7世纪建筑遗址,里面出土了大量的筹木(日本称为筹木,中国称为厕筹)。有考古学家推测,隋唐时期中国因国力鼎盛吸引了日韩两国来此交往,期间输出了不少包括厕筹在内的“厕所文化”,日本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左元真也赞同了这一说法。
《南唐书·浮屠传》中记载:“(后主)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刺,则再加修治。”说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亲自为高僧修剪厕筹,并把它放到脸上试试有没有刺。这说明厕筹一直到南唐时期都在被广泛的使用着。
事情到明朝的时候开始发生了变化。在明初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用织布来清洁自己的“秽物”了。《五杂俎》中记载:“大内供御溷厕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蚕所吐成茧,织以成帛,大仅如纸。每供御用之物,即便弃掷。”
到了明朝后期,孝宗皇帝为了节省宫内开支,下令不再用织布、丝绸等织物,而用纸来替代。不过此时的皇帝御用“圣纸”已有专门的部门——宝钞司制造,比之前的厕纸更为光滑整洁。
扩展资料
古人上厕所的说法:
在秦汉时期,上厕所的一种文雅的说法叫做“如厕”。如,是去往某处之意,即所谓“凡有所往曰如”,如厕就是上厕所。
从唐代以后,厕所的通俗说法叫做“圊”(音青),厕所因多建在院子东角,因此又称“东圊”。
“圊”字,外面一“口”,中间一“青”。“口”字,四面围合,可以理解为关着门的房屋或建筑;“青”字,假借于“清”。
出恭,也是上厕所的雅称,源于明代。明代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士子如厕通便,须先领牌,故称通便为出恭。且称大便为大恭,小便为小恭。如《警世通言》中写道:“行至陈留地方,偶然去坑厕出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厕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01
古代人用厕筹来解决这一问题。称“厕简”。古代上厕,不用纸而用厕筹。筹为木或竹削成的小片。用毕后以水涤尽,以备下次再用。贵族之家,以锦襄盛筹,以备取用。纸张发明后,因价格较昂,仍用竹木筹。至元代始有用纸之记载。或曰此俗传自古代印度,故中国寺院中皆沿袭之。《北史.齐纪中》:“[文宣帝]沉酗既久,转亏本性......虽以杨愔为宰辅,使进厕筹。”宋马令《南唐书.浮屠传》:“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剌,则再加修治。”明陶宗仪《辍耕录.厕筹》:“今寺观削木为筹,置溷圊中,名曰厕筹。”
很早以前的有钱人家,上厕所是要换衣服的。南朝的首富石崇家的厕所修得富丽堂皇,一般都有十多个身着艳丽服装的婢女准备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站在门口迎候。
家中来了客人,看见这种光景,都不好意思去。王大将军不管这许多,脱了身上的衣服进厕所,大便之后,穿着婢女准备好的新衣服出来,神情中充满骄傲。从这一细节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古人会把上厕所称为“*”。
当然,在更多的穷苦人家,是不具备“*”条件的,但是不论更不*,人们在排便时的痛快感受是无可替代的。这一肮脏但愉快的历程,所有的教科书中都不会记录,似乎只有欧阳修“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推广,这实在让我们的文明大打折扣。看看下面几个带着点历史臭味的故事,或许你会觉得,这刚好是对“发笑”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京师无厕
提起北京城,在世人眼中,那可是几朝帝都,王者气象。近几百年的文人恨不得把所有好词儿全用在这城市身上,以表示他们对“身居京城”的庆幸与感恩。
然而,我今天介绍给各位的是一个污秽不堪、臭气熏天的北京城,下面这段历史最好不要在饭后阅读。在16至19世纪的北京,也就是明王朝和清王朝时期,商业一片繁荣的背后,是公共设施的匮乏和管理的无序。偌大一个北京城,公共厕所寥寥可数,以致有“京师无厕”的说法传世。明代王思任在《文饭小品》中直陈时弊,将京城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厕所。这是不是有些耸人听闻了?
事实上,情况远比这严重得多。由于寥寥几个公共厕所还都是收费的,如果不是出于体面或是别的什么顾忌,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人满大街找半天之后走进去的。“故人都当道中便溺”,不仅普通百姓这样做,一些*也带头这样做。不仅男人这样随便,甚至女人也将便器直接倒在街上。自然是大便夹杂着小便,人粪夹杂着牛溲马尿,北京城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厕所,还是一个巨大的垃圾站。当真是“重污叠秽,处处可闻”(据清代佚名《燕京杂记》)。
直到清朝末年,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北京各街道遍修厕所,不准随地便溺。而且,出现了大粪车,以摇铃为号。
臭气熏天的北京城慢慢干净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02
刚开始用土块,后来发明了纸
没有好奇过,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呢
是用竹片擦屁股的在我们广东的山东喀拉里农家的厕所是人蹲在地面上,半米多高的木架子上,便完后折几根竹坯,最常见的是编垃圾铲用的竹坯的下脚料,比古人的细,用时需要小心,擦干净了在墙角的桶里铲些草木灰来盖上,没那么多草木灰就凑合着用干土也行掩盖好,看一看有没有露马脚,走人。在产麻绳的地方这一生...
古人是怎么如厕的?
古代有身份的人上厕所,穿的官服长袍一般左右有开叉,撩开之后是前后两片,然后脱下中衣,坐在恭桶上解决。一个人不够忙的话还可以有书童丫鬟伺候着。清朝穿大褂的可以把下摆撩起来搭肩膀上。至于老百姓,日常就是短打扮,脱下裤子、褪下裙子就解决了。关于擦屁股,古人讲究的会用厕筹。明朝有人拜访胡...
今人带纸入厕,古人上厕所用什么?
人类一般是爬到树上解手的,因为树上有茂密的叶子,非常方便。蔡伦造出草纸以后,基本上断绝了用古人用银子解手以致脱肛的问题。一直到十几年前,我还和表哥蹲在草丛里用圆滑而坚硬的石头解手。
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
古代有身份的人上厕所,穿的官服长袍一般左右有开叉,撩开之后是前后两片,然后脱下中衣,坐在恭桶上解决。一个人不够忙的话还可以有书童丫鬟伺候着。清朝穿大褂的可以把下摆撩起来搭肩膀上。至于老百姓,日常就是短打扮,脱下裤子、褪下裙子就解决了。关于擦屁股,古人讲究的会用厕筹。明朝有人拜访胡...
看过这么多电视剧,难道你们不好奇,古代妃子们是如何上厕所的?
春秋时期的如厕方式就是在放满水的大缸上如厕了,十分考验如厕“技术“。也有在地上挖坑,搭上简单木架,盖上茅草,即为“茅坑”。当年晋景公(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国君)吃饱了掉在茅坑里淹死一事,让他”一失足成千古恨”,落个了个不好听的名声,历史上第一个淹死在茅坑里的皇帝。到了宋朝,便出现...
古代人怎么上厕所?
古代有身份的人上厕所,穿的官服长袍一般左右有开叉,撩开之后是前后两片,然后脱下中衣,坐在恭桶上解决。一个人不够忙的话还可以有书童丫鬟伺候着。清朝穿大褂的可以把下摆撩起来搭肩膀上。至于老百姓,日常就是短打扮,脱下裤子、褪下裙子就解决了。关于擦屁股,古人讲究的会用厕筹。明朝有人拜访胡...
古人是如何上厕所的
古人都是用的旱厕,用厕筹擦屁股。旱厕有掉进去淹死的可能性,比如晋景公,晋景公姬_有次吃饭之前,突然肚子不舒服去上厕所,但宫人等了很久都没见他回来,于是就去厕所找他,结果发现姬_已经掉进厕所淹死了。最早记载使用厕筹擦屁股是在三国后期。厕筹又称厕简和搅屎棍,简单的说,就是将竹片或木片...
历史上故宫里没有厕所,究竟怎么解决方便的问题?
一、古代是没有厕所的。最早在宫中也都没有厕所,不是不愿意建造。而是因为古代君王认为在故宫建造“厕所”,会将这片神圣的土地给玷污。宫中不可以有这般“浑浊”事物。但是宫里上至君王,下至下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东西。所以古人就发明了“马桶”,当然在古代&...
以前没有卫生纸,古人是用什么上厕所的呢?
以前没有卫生纸,古人是用“厕筹”上厕所的。1.在中国古代早期,还没有发明造纸术的时候,人们没有其他的工具来擦拭,所以选择用一种叫做“厕筹”的工具来代替。大概就是那个时候,项在世的时候突然想上厕所,但是上完厕所之后发现没有工具可以擦了。当时他问老人有没有擦的工具。老人实在没办法,只好...
古代没有卫生纸是怎么上厕所的呀?
不相信?这是真的哦、最底层的贫民,用稻草、芦苇、树叶、瓦片、石块来擦屁股。明代人胡应麟在《甲乙剩言》中说,“男女皆用瓦砾代纸,殊为呕秽”。讲究一点的,身份高一点的人,使用“厕筹”来擦屁股。厕筹又称厕简,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说:“今寺观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