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0:1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4 14:34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意思是说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达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到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其中【江城子】是词牌名,【老夫】是作者的自称,【为报】的意思是为了报答,【太守】是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之后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人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等;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1:42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
亲射虎,
看孙郎。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⑤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⑥
会挽雕弓如满月,⑦
西北望,
射天狼。⑧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
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
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
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3:33
江城子 是词牌名,相当于一种曲调,你选了这个词牌,就只能填规定自数的词上去
密州出猎 就是他当密州太守时和人一起去打猎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5:41
《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本篇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这首词是东坡对温庭筠、柳永为代表的传统词风的挑战,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词牌知识:《江城子》首见于《花间集》韦庄所作。五代时欧阳炯用此调所填词中有“如西子镜,照江城”语,犹含本意。宋人增为双调,一名《江神子》。一作《江神子》。单片三十五字,五平韵。也有增加一字,变两句三言为一句七言者。双片七十字,前后片各五平韵。多用双片。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词中,苏轼自比孙权,表现了出猎者的英豪;又自比魏尚,希望被朝廷重用。整首词昂扬奋发,豪迈遒健,一扫传统柔婉委曲的词风,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