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偏要立一个傀儡皇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2:2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58
东汉末年,曹操已经掌控所有的军政大权,皇帝也成为傀儡,但他始终为什么不当皇帝?
因为曹操要把这最后一步让给自己的儿子完成。他不称帝的原因主要考虑到以下六点:
一、从整体利益出发。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汉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五月,曹操修建了诸侯有权享受的学宫沣宫。六月,曹操任命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十月,献帝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待遇与称帝相同,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显然曹丕已经确定了是汉献帝后的当然皇帝,子为皇帝,父当然是死后的太上皇,所以曹操认为没有必要再去称帝而引起众怒。
二、从战略出发,防止吴蜀联合。
因为当时孙权曾劝他称帝。孙权这样做是为了获得曹操的信任,从而实现吴、魏之间的和解,自己就可以专心对付蜀汉。襄樊之役中,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从背后袭击关羽,帮了曹操的大忙,但却得罪了刘备。吴、蜀之间长达十年的联盟关系就此结束,这时孙权比什么时候都更需要缓和同曹魏的矛盾,否则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孙权知道如果曹操称帝,拥汉派将会强烈反对,曹操因此陷入困境,减轻对吴国的威胁。因此,孙权阳奉阴违,曹操看穿了孙权的意图,不肯轻易上当,所以说曹操是从战略出发,防止吴蜀联合而没有称帝的。
三、从*出发。
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上的借口,使自己在*上陷入被动。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从名节出发。
因为曹操很早就举孝廉,如果称帝就会损坏自己的名节。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戏演下去。
五、从实际出发,这是曹操最重要的一环。
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六、身体之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已65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总之,曹操不当皇帝,是从策略上全面权衡得失后所作出的决定,是一种周密而明智的谋虑。应该说他是有自知之明的一个高超的*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58
那个时候汉室气数未尽,天下人依然心向着汉,汉献帝还在理论上就意味着汉朝还没灭亡,其他人自立门户的就是作乱,而皇帝在他手上,名义上就占着制高点,同时当时肯定还有些很傻很天真的人意味曹操真的会恢复汉室,曹操不自立皇帝还可以继续忽悠这些人。他如若做了皇帝天下人共伐之,而且各路诸侯会纷纷称帝。他靠尊汉笼络人才,曹操挟天子就只有曹操一个人有皇帝,不称帝就是曹操聪明的地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58
因为汉朝虽然衰亡,但是没有灭亡,依然拥有很高的威望。那时候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如果曹操称帝,那就是人人得而诛之,下场肯定和袁术一样,曹操是聪明人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的丞相,实际上的皇权掌控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59
曹操是乱世之枭雄,不当皇帝,才是他最明智的选择。汉室当时气数未尽,还有很多刘姓诸侯,拥兵一方。曹操选择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已表明自己的身份。如果他称帝,连他身边的人都会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