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为什么不出山?为何说: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23 11: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5 09:01
刘备寄居在刘表处的时候,士兵不过几千人,武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处境是非常窘迫的。虽说刘表收留了刘备,但是对刘备却有着猜忌之心。刘表让刘备驻扎在新野也是为了想利用刘备抵抗曹操的进攻。刘备在得到喘息之机后,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利用这一段难得的休整机会,整训部队,总结经验。他认为,自己的团队急需收罗人才。他想利用荆州人杰地灵的优势,探访人才,壮大自己的团队。
但是,刘备个人是有欠缺的。他的军事能力不如他的军事能力。他可以提拔将领于士卒之中,知人善任,效命疆场。可是却难以找到超卓的军师人才。军师人才的短缺,成为他的团队的致命缺点。这使得他根本找不到打入荆州士人圈子的办法,更不要说搜寻人才了。
首先分析司马徽推荐诸葛亮给刘备。
他在遇到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司马徽指出他团队的缺点,并且向他推荐了卧龙、凤雏两人,说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而当刘备想再详问两人底细的时候,司马徽却故意卖关子,不再明说了。
从此之后,寻访卧龙、凤雏两人,成了刘备的中心任务。在徐庶走时,也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凤雏。说出了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这样一来,刘备就有了目标。
司马徽一直也在关心着诸葛亮的前途。他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凤雏,并故意卖关子让刘备去探访,以抬高诸葛亮的身价。可他也怕弓拉得太满,耽误了诸葛亮的前程。所以,在徐庶走后,他又专门来到刘备处探听消息。
当他获悉刘备已经知道卧龙就是诸葛亮的时候,他已经明了后面的要发生的事情。他在刘备处再次为诸葛亮抬高身价。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司马徽则将他比作姜子牙和张良。在司马徽临走之时,仰天大笑,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其次分析司马徽或早已料定,刘备诸葛亮一拍即合。
司马徽这个举动十分有趣。首先说说他的仰天大笑。司马徽是以在野的隐士自居,他不愿意过问世事。但是,他属于荆州的士人圈子的一员,对天下的形势也很关心。他同情刘备,在感情上与刘备相接近,想要为他排忧解难。
而刘备最大的难题,就是团队人才的问题。他向刘备推荐卧龙,当知道刘备已经知道卧龙是诸葛亮的时候,他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如释重负。当此时,为了刘备遇贤臣,诸葛亮遇明主,自己如自己所愿转动了历史的车轮,岂能不仰天大笑。
再说司马徽说的那句,卧龙虽得其主。从这一句话里,我们就能够知道了司马徽认定,诸葛亮一定会出山辅佐刘备。司马徽能够得出这个结论,也是从他的观察判断得出的结论。
诸葛亮也是荆州士人圈子里的一员,他的姐夫是蒯琪,蒯家是刘表的重臣。但是诸葛亮却隐居乡野。这表明了诸葛亮的态度,他不屑投靠刘表。如果说诸葛亮没有出仕之志,他又以管仲乐毅自比,心怀匡扶天下之志。这一切,都说明诸葛亮在寻找自己真正的主公。
司马徽和诸葛亮相交很深,他知道诸葛亮是持法家治国之道。而刘表崇尚空谈,曹操偏持儒道,江东与刘表世仇,刘璋、张鲁更不足道。这样一来,最适合诸葛亮的主人就是也同样崇尚法家的刘备了。
而与曹操、刘表不同,刘备这个时候没有出类拔萃的治世文臣,思贤如渴。如果能够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刘备的团队就弥补了文臣太弱的缺陷。同时,有了诸葛亮的加入,也会打开荆襄的人才圈子,为刘备招揽收罗人才,扩充自己的势力,为下一步控制荆襄为基业做准备。
因此,刘备对诸葛亮是势在必得。两人脾气相投,理念一致,当然会一拍即合。而且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自恃才能,不在乎刘备兵微将寡,势力衰微。这正好能够让他一展身手,显示才能。因此,司马徽才会说,诸葛亮得主,也就是看到了两人必然会成为君臣。
再次分析司马徽还有一句,那就是诸葛亮不得其时。这句话是以当时的天下形势说的,是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的。
在刘备寻访诸葛亮的这段时间里,曹操在北方对袁氏的战争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曹操统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下一步肯定要向南方用兵。而东吴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它的战略进程,要全据长江,对荆襄用兵。在这段时间里,孙权已经在对荆襄的战争中慢慢取得了优势。
相比他们,刘备到这个时候还没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实力太小,根本就无力和他们相抗衡。如果诸葛亮一旦成为刘备的下属,这些难题马上就要成为他需要面对的。
因此,实力的悬殊,是不争的事实,这不是短时间能够扭转的。司马徽完全知道,就算是诸葛亮出山,也很难达成他们君臣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目的。
首先曹操已经统一北方,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军师上的主动。而曹操的军事能力很强,手下谋士团实力雄厚,占据的地盘最大、最富庶,这使得曹操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仅仅一个曹操,刘备就很难对付。刘备也自知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
再加上一个野心勃勃的东吴。这都使得诸葛亮虽然有管仲乐毅之才,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统一天下的巨大战略任务,是极难实现的。因此,司马徽才会说,诸葛亮不得其时。哪怕刘备的实力能够和曹操孙权相比不那么悬殊,诸葛亮的才能也会施展得更好一些。
不过,虽然最终诸葛亮没有达成他和刘备的心愿。但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从一支寄人篱下的弱小势力,终于成长为三分天下的国家。虽然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是三顾茅庐的佳话流传到了现在,大家为他们君臣的诚意所感动,也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