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以《醉翁亭记》的“乐”上一堂公开课,给些建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28 10:3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4 18:51
这篇文章写三种乐: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太守之乐是全文的重点。作者描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是太守之乐的陪衬。写山水之乐表达了他贬官失意后,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游人之乐,是众宾欢中反衬自己的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4 18:51
从 作者 的 游之乐 到 理想精神世界上的乐
作者写文章寄托的是自己的感情和人生观
这样讲很有深度 也给人自省
应该不错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4 18:52
1、围绕“乐”字展开,在文章中找出作者有哪些“乐”,滁人有哪些“乐”,同游者又有哪些“乐”?
2、作者是被贬官的人,为什么如此之乐?
3、与作者同样遭到贬官的有些人为什么很消极呢?
4、我们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4 18:52
先让同学以情景剧的形式把故事表演出来 ,然后分析诗人宴酣之乐,山水之乐,几与民同乐,请同学讲感受,然后为大家讲解中心。
情景剧将是一大亮点,所以情节一定要设计的生动,表演一定要充分,衔接一定要密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4 18:53
北宋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欧阳修在庆历年间(1046年)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其中,“乐”字是全文的主旨字。那么作者写出了谁的“乐”?他们为何而“乐”?太守与谁而“乐”?下面作简要分析。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化在宴饮之中。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作陈述,总归为“乐亦无穷”。第三段写滁州人游乐和太守宴乐。这一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州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伛偻”、有“提携”,他们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游乐场景,在太守眼里,就更多了一层*清明的意味。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写宴饮之乐,不直入宴席,却从捕鱼酿酒写起,别有情致,表明野餐的简朴。既无王公贵族的府第那样高雅,又无管弦歌伎在此助兴。但射饮弈棋、猜拳行令、杯盏交错,“起坐而喧哗”的野趣,也是朱门高第的宴饮得不到的欢乐。这里,太守又一闪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作者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醉在其中,因为乐在其中。末段,写日暮醉归。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一是“禽鸟之乐”。大自然是禽鸟的家园,游人的到来,惊扰了它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当人去山空后,它们又和鸣林间,唱出欢乐的歌。“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它们的乐更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二是游人之乐。游人之乐因在第三段里作者已描述过,故在此处略而不谈,只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三是太守之乐。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用醉,又能“自醒”,还能写文章来记述其事,表明“与民同乐”思想情怀。
作者描绘出民众百乐图,犹如金线串珠。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之乐,写游人是表现游人之乐,写野肴是展示“宴酣之乐”,写鸣声是显示“禽鸟之乐”。写同游是表达“与民同乐”。全文欢于万物,乐在其中,因累生乐,因乐抒情。围绕“乐”字而展开,虽杂而统,虽散而整,犹如穿千颗珠玉缀在金线之中,收万道阳光凝于聚光镜上。
总之,作者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用众人之乐,反衬太守之乐。写太守之乐,此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用太守之乐表达他“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用层层烘托的笔法将文章中心推向了峰巅。。
欧阳醉翁用自己高妙的笔法写出的绝世佳文《醉翁亭记》,是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抒发其“与民同乐”的宏大*抱负,成为一代又一代**做官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