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31 16: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15:28
说文解字:从秦桧的“桧”字了解汉字强大的识字系统中国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即便遇到不认识的字,很多时候也可以读出其正确的读音。由此也产生了很多误读,有时误读的人多了,字典也不得不收录一些约定俗成的读音。
例如秦桧名中的“桧”字,如今很多人都读“huì”,电视剧中一般也是用了这种约定俗成的读音。其实认真追究起来,这个字本应读“guì”。
在现代字典中“桧”字有两个读音:
1、[guì],树名,常绿乔木,木材桃红色,有香气,可作建筑材料。亦称“刺柏”。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2、[huì],人名用字,如“秦桧”中国南宋奸臣。
但是《辞源》上它只有一个读音[ɡuì],而《现代汉语》和《辞海》中却还给出了另外一个读音[huì],用作人名专用读音,并用“秦桧”举了例子。熟悉传统文化的朋友都知道,古人取名字非常讲究“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学说,如果生辰中缺少某一元素,便会在姓名中补足。如五行缺水,就会取一个与水有关或者带水字旁的字;五行缺木,就会取一个带木字旁的字。以寓意人生美满、子孙世代生生不息。这种习俗到了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而愈发盛行。
例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给每个儿子取名时指定20个字,以用作给后代取名时作为中间排定辈分的字,同时又规定名字的第三个字要以“木、火、土、金、水”作偏旁循环使用。如朱元璋给予重望的太子朱标,以及四子朱棣,十八子朱楩等都用到了木字旁的字。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秦桧的家族的命名是否遵循了这一传统:秦桧的哥哥秦梓、弟弟秦棣,儿子秦熺,孙子秦埙、秦堪,曾孙秦钜,玄孙秦浚……秦家祖孙五代名字中的偏旁分别是木、火、土、金、水,正是按照“五行相生”的规律排定。由此可见,秦桧的“桧”字原本是取意桧树。秦家为秦桧取名为“桧”,和高晓松取名以“松”,郝柏村取名以“柏”一样,大概是希望如松如柏如桧一样正直且长寿的意思。所以《辞源》上的一个读音可能更加正确,而读音[huì]不排除是历史上某时期有人误读而以讹传讹,以至于那样读的人多了字典才被迫追认的。
其实汉字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也正是由于其有着强大的造字系统。在中学时学习元素周期表,即便有很多不认识的元素、不认识的字也可以顺利地背下来,还可以通过部首来判断它是什么属性:金字旁是金属,气字头是气体……这其实是汉字强大生命力的一个体现,其中很多字也是为了周日表而“创造”的新字,好读好记还好写。
在古代由于地域限制了人们的交流,有时同一个字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读音,就好比四川话和普通话,字和音虽然一样,但是声调却有着不同;有时同一个意思的字却有着好几种写法,于是造成了通假字现象。
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问题古代存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尽管加强了普通话的推广,但是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个别字的读音上还是比较习惯按照方言的发音习惯来读。又有一些不常见的字会简单地按照形声字来认,于是“桧”便被读作了“会”,这样读的人多了,也就少数服从多数,将该读音收录进了词典。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衰在诗中按照押韵本应读cuī,斜在古诗中本读xiá,骑在诗中本读jì。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现在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骑(qí)。
有不少网友在查字典的时候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今竟悄悄地变成了“错误读音”;以前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了对的……于是大家纷纷表示有些“发懵”,不知道现在我们到底应该读哪个字音才算正确。
下面,就来看看那些被大家发现修改了读音的字——比如道别的时候。经常说的“拜拜”(bái bái)。“拜”,《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注音 bài,第 6 版增加注音 bái。
时代在进步,汉字系统也与时俱进,例如一些网络热词也被收录进词典,一些字的读音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慢慢变化读音。汉字强大的造字、造词能力也促进着社会的发展,生生不息、绵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