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24 23: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4 11:55
在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中,创办了相当一部分企业。这些企业分布的范围很广,有纺织业、钢铁业、电报业等等。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当时创办的这些企业,基本都是以军事工业为主。所谓军事工业,就是以造武器、军舰这些为主。例如福州船政局――专门造军舰;兰州制造局――仿造枪炮;安庆内军械所――仿造枪炮。这些都是当时实力雄厚,资金充足的军事工业。而造成晚清洋务运动中,大部分企业都是军事工业,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出现洋务运动中,出现的都是军事工业,跟洋务运动开始在中国兴起以来,引发的思潮有很大关系。洋务运动最早其实可以追朔到林则徐时期。虽然林则徐本人没有创办过企业,也没有参与到洋务运动中,但他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用外国人的技术打败他们),却被后来的洋务运动的推行者奉为准则。
而在林则徐之后,张之洞又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主张。
也就是中国的文化、制度,根本不需要改变,但是那些实用的东西,比如科技、工业等等很实用的东西,就可以直接拿来用。而更关键的就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也就是掌管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欣。他曾经说过:‘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翻遍了治理国家的办法,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自强,而自强以军队国防最为重要,军队国防又以武器装备最先开始)
以恭亲王奕欣当时说话的分量,他的看法,对于洋务运动的投入,确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洋务运动中,清朝这些洋务派把富国强兵的希望都放在有一支很好的军队国防上。所以,才会把武器装备的建设放在头一位。而恭亲王奕欣的这个看法,更多是来自鸦片战争中的教训。
在鸦片战争的时候,清朝没有海军,所以,只能龟缩在陆地上被动防御。也因此,常常吃亏。即便是到了陆地,在人数优势、地理优势的情况下,清军也经常打败仗。
在奕欣看来,这种败仗的原因,还是武器太差、训练不行。因为他亲眼看见过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经过严酷训练,以及外国武器的加持下,如何击败了太平天国的军队。也看见了其他国家国家的军队是如何击败清朝军队的。
而其他推行洋务运动队的大臣,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其实相比较于重工业而言,轻工业的投入较少,对老百姓的益处会更直接,也会更快一些。弹在当时洋务派大臣心中,他们更多的,其实还是先维护清朝的通知。
而且,他们认为,外国列强正在层层逼近。只有先发展军事重工业,有了实力和底子后,再来发展国内的其他方面,如轻工业等等,也不迟。其实,对于这一想法,很难说是不是真的错了。只是历史没有给他们机会,或者说他们没有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甲午战争爆发后,象征着洋务运动最大成果的北洋水师被击溃,洋务运动也就此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