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如何调墨?11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2 05:0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4 04:58
调墨步骤:
1、选好笔,放入水中按压,将笔毛散开,这样可以将笔腹中残留的颜色洗净,以保证不会有其他颜色残留。再收笔,在笔洗的边缘擦(刮)两下,以减少毛笔上过多的水分。
2、按照毛笔中的墨色由浅到深的顺序,先将笔肚蘸入淡墨。
3、接着将笔的前半部分蘸入重墨,这样就调好了两种墨色。
4、然后用笔尖蘸入浓墨,注意笔头的最顶端也可以有少量的水。
5、最后,用纸巾轻轻吸收一些水分,就完成了笔的调色。
扩展资料:
墨色的调法。
1、浓墨的调法
将笔全部浸入水中,不用刮去水分,直接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调出来的墨为浓墨。
2、重墨的调法/3、将笔全部浸入水中,提起笔时用笔轻轻在笔洗边刮一下,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 ,调出来的墨为重墨。
3、淡墨的调法
将笔全部浸入水中,不用刮去水分,直接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这样重复蘸两次水调出来的墨为淡墨。
4、清墨的调法
将笔全部浸入水中,不用刮去水分,直接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这样重复蘸三次水调出来的墨为清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4 05:03
毛笔调墨——墨和水的比例一般4:1.
墨色有浓淡干湿之分,书法家各有爱好,对墨色的偏好称“墨趣”。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明代文人画兴起,书法的墨法融进国画,增添了国画作品的笔情墨趣。
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古代大多数书法家喜用浓墨,古代书家颜真卿、苏轼都喜用浓墨。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书风貌丰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用浓墨书写,字显得特别有精神,容易造成温润浑厚的艺术效果。用焦墨会造成苍劲古朴的墨趣。
但是有人喜欢用淡墨,如宋代的米芾和明代的董其昌等人。淡墨写字,显得清逸淡泊,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有其独特的墨趣。董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萧散意境。从作品通篇观来,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静雅致。《画禅室随笔》中说:“用墨须使有闰,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誉为”淡墨探花”,作品疏秀占淡。
浓墨淡墨各有风韵,关键在掌握,用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刚弊于无锋。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涨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统墨法观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涨墨之妙正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王铎擅用涨墨,以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中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一扫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
渴笔、枯笔分别指运笔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渴笔苍中见润泽;枯笔苍中见老辣。在书写中应用渴笔、枯笔二法时,应控制墨量适宜。宋代米芾的手札《经宿帖》“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几字,以渴笔、枯笔表现,涩笔力行、苍健雄劲。
书法的墨法表现技巧十分丰富,用水是表现各种墨法的关键。《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另外,用墨的技巧还与笔法的提按轻重,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一幅书法作品的墨色变化,会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当然,墨法的运用贵有自然,切不可盲目为追求某种墨法效果而堕入俗境。
学习了我国古代用各种墨法写字的经验,有一定书法基本功力以后,可以根据个人的艺术趣味,进行各种尝试,不必强调一律。不过对初学者来说,应从练习基本功力的角度出发,在墨色上要求有一定浓度,以便看出临帖的效果。一般讲,用硬毫笔,墨可以浓一些,用软毫笔,墨可以淡一些;写楷书可以墨浓一些,写行书草书,墨淡一些也无妨;写大字,墨可以浓一些,写小字墨要淡一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4 04:56
掌握水的比例,注意浓淡、干湿。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4 04:55
墨色有浓淡干湿之分,书法家各有爱好,对墨色的偏好称“墨趣”。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明代文人画兴起,书法的墨法融进国画,增添了国画作品的笔情墨趣。
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古代大多数书法家喜用浓墨,古代书家颜真卿、苏轼都喜用浓墨。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书风貌丰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用浓墨书写,字显得特别有精神,容易造成温润浑厚的艺术效果。用焦墨会造成苍劲古朴的墨趣。
但是有人喜欢用淡墨,如宋代的米芾和明代的董其昌等人。淡墨写字,显得清逸淡泊,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有其独特的墨趣。董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萧散意境。从作品通篇观来,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静雅致。《画禅室随笔》中说:“用墨须使有闰,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誉为”淡墨探花”,作品疏秀占淡。
浓墨淡墨各有风韵,关键在掌握,用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刚弊于无锋。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涨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统墨法观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涨墨之妙正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王铎擅用涨墨,以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中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一扫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
渴笔、枯笔分别指运笔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渴笔苍中见润泽;枯笔苍中见老辣。在书写中应用渴笔、枯笔二法时,应控制墨量适宜。宋代米芾的手札《经宿帖》“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几字,以渴笔、枯笔表现,涩笔力行、苍健雄劲。
书法的墨法表现技巧十分丰富,用水是表现各种墨法的关键。《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另外,用墨的技巧还与笔法的提按轻重,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一幅书法作品的墨色变化,会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当然,墨法的运用贵有自然,切不可盲目为追求某种墨法效果而堕入俗境。
学习了我国古代用各种墨法写字的经验,有一定书法基本功力以后,可以根据个人的艺术趣味,进行各种尝试,不必强调一律。不过对初学者来说,应从练习基本功力的角度出发,在墨色上要求有一定浓度,以便看出临帖的效果。一般讲,用硬毫笔,墨可以浓一些,用软毫笔,墨可以淡一些;写楷书可以墨浓一些,写行书草书,墨淡一些也无妨;写大字,墨可以浓一些,写小字墨要淡一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4 04:59
备用材料:容器,清水,纸巾,墨汁,砚台,毛笔。
1,一支将要用来写字的笔,需要先用清水打湿一下,让笔头打湿,再去蘸墨,水墨交融,会让笔头的蓄墨性也更好,书写更流畅。
如果毛笔的笔头是彻底干燥的,直接去蘸墨,会发现其实不容易蘸透,因为墨汁本身含有胶质,如果是干燥的笔头,直接去蘸墨,墨汁会在笔头表面迅速形成一个“保护膜”,而笔头里边是空心的,心毛甚至根本没有沾上墨汁。
2,充分润湿后用干燥的纸巾充分吸干水分。
3,做完以上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让毛笔接触墨汁正式蘸墨了。刚开始蘸墨可以蘸得稍微深一点,让笔杆倾斜度大一点,至少要让笔头的一半浸到墨汁里。
4,蘸墨后一定要注意舔笔刮墨,注意旋转而轻缓地刮。防止墨汁过多,一着纸就有大量墨汁入纸;如果是在纸性偏熟的纸上书写,则可以少刮一点,防止墨量太少,着纸后涩笔感太强,影响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