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雪茄工人的朗读员】感谢工人的付出和激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5 13: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21:58
近读加拿大人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阅读史》(吴昌杰译,商务印书馆2004),读到一个故事:人人知道雪茄是古巴国粹,但雪茄工人终日干手工活,辛劳乏味之极。一名叫萨图尼诺·马丁内斯的雪茄工人在19世纪60年代创办了面向工人的报纸《奥罗拉》。马丁内斯发现,工人中文盲众多,于是一个新的“职业”——朗读员应运而生,他们让工人们听得津津有味。随着雪茄生产技术的输出,朗读员也来到了美国……
17世纪以来,雪茄制造一直是古巴的主要产业之一。19世纪中期,随着美国市场饱和、失业增加和1855年的霍乱,工人们相信有必要成立工会来改善生活状况。1857年,旨在为白人雪茄劳工争取福利的“诚实工人与日间劳工互助社”成立。次年出现了另一个由自由黑人劳工组成的互助社。它们成为古巴最早的工会和工人运动先驱。
在几位知识分子支持下,雪茄工人兼诗人马丁内斯于1865年10月22日创办周报《曙光女神报》(LaAurora)。它的内容有*报道,也有科学、文学,特别是诗与短篇小说。开篇社论中说:“本报之目的,是为鞠躬尽瘁,对所欲奉献的社会阶级担负起启蒙之责。我们将竭尽所能使自己为大众所接受。假如我们不幸失败,该归咎的应是资金不足,而不是缺乏意志。”几年中,《曙光女神报》一方面译介席勒、夏多布里昂等名作家的作品,一方面刊载本土作家的作品,揭露工厂老板的暴行和工人的苦难。它在1866年6月27日一期上问到:“你知道吗?在拉桑哈的边境,据说有一名工厂老板将脚镣铐在厂里当见习生的童工身上。”
不过,马丁内斯很快得知,工人不识字是该报无法普及的绊脚石。当时古巴工人识字率不到15%。为了让所有工人分享这份报纸的内容,他产生了当众朗读的创意。在获得老板允许后,大家挑选一名工人担任朗读员,即正式的讲师(lector),由其他工人掏腰包付费听讲。《曙光女神报》1866年1月7日报道:“工厂朗读活动已初步在我们之中展开,带头者是光荣的费加罗工人。”其他工厂纷纷仿效费加罗,公开朗读蔚然成风,结果很快就被冠以“具有*性”的罪名。1866年5月14日,古巴殖民地总督颁布禁令。于是公开朗读变成了秘密朗读,到1870年,它在古巴消失了。
南方不亮北方亮。一批古巴雪茄工人移民在1869年将这一活动带到了美国。美国*支持独立派*者,纽约、新奥尔良和邻近古巴的基韦斯特岛均开放港口接纳古巴难民。基韦斯特岛在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雪茄生产重镇,堪称哈瓦那雪茄的世界新首都。在佛罗里达州西海岸大城市坦帕附近,还有一个“雪茄”新城——伊博城。后来人们提及朗读员,就会想到基韦斯特和伊博城的雪茄工厂。朗读员一如在古巴由工人供养。朗读内容从政论、历史到小说和诗歌都有。大仲马的《*山伯爵》尤其受欢迎。
1991年,基韦斯特的83岁画家马里奥·桑切斯(1908-2005)对1920年代末朗读员对雪茄工人朗读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朗读时所有工人宁静专注,要到朗读结束时才可以发表意见或提问。桑切斯回忆道:“从1900年代到1920年代,我的父亲一直是加托雪茄工厂的朗读员。早晨,他朗读从地方报纸翻译过来的新闻,直接从哈瓦那开来的船上买来的古巴报纸上的国际新闻。从中午到下午三点,他朗读小说,在这一聆听过程中,工人们可以沉浸于冒险故事中;也可以让他们思考问题,增长智慧和记忆力,并且从文盲、半文盲向准知识人过渡。在工厂工作数年的人多能背诵长篇诗歌,甚至散文。”桑切斯提到,一名工人居然可以背诵古罗马皇帝奥勒利乌斯戎马倥偬写下的整部《沉思录》。
2010年3月,美国公共电台在专题《陈年职场:过时职业》中这样解释什么是朗读员:“在世纪之交直到1930年代,在坦帕和伊博的雪茄工厂里,头戴巴拿马草帽、衣冠楚楚、端坐在高台上以洪亮而优美的声音向包卷着的雪茄工人朗读的男子。这些诵读人——以朗读员(Lectoresde Tabaqueres)而闻名——诵读塞万提斯、左拉、雨果、马克思、凡尔纳……正是这些朗读员的声音和文字,在广播和机械化之前告知、组织和激励雪茄工人,他们在1930年代之前靠手工劳作,此后卷雪茄人和朗读员都被机械化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