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你好,欢迎来到懂视!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如何将教育教学工作成绩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00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1:21

一、教学研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师资水平不能与之相适应,因此,加强教学研究,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随即提上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

1952年3月18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中学各学科设教学研究组,由各科教员分别组织之,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此后,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机构和活动形式开始走向健全和完善,活动内容渐趋全面、深入,教学研究氛围日渐浓厚。

(一)活动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主要采用集体备课,举办观摩课和公开课,开展相互听课评课,召开经验交流会和定期的业务例会等教学研究形式。1949年10月,学校《冬季教学计划》第一次提出“集体备课”教研形式。在同年的《十一月份工作月报》中又具体提出集体备课的程序:“每次轮流,先由一人谈完,别人再作补充。”此后,“集体备课”逐渐成为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之一。

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和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期间,正常的教研活动受到冲击。直到1961年秋,山东省教育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学校工作中心重新转移到教学上来,教学研究工作才得以重视和进一步强化。当时,除继续采用以往的教研形式外,学校又特别提出“以老带新”形式。1960年底,学校《关于培养与提高师资工作的计划》中要求:“新老教师互相挂钩,订立合同,包干负责,业务能力较差的教师与业务较强的教师主动联系”,“相互听课,每人每周至少两次”。同时,学校大力举办“试讲”、“范讲”课和专题研讨会,“经常抓典型教材、教法的分析研究工作”,并视此为“教学改进工作的重点之一”。另外,学校还提出要重视参加上级组织的或兄弟学校之间的教研活动,外出“参观访问,取经求宝,以学习外地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1961-196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提出成立“教学研究会”,“吸收各科教研组长和各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每月1次,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究,指导教学工作的改进”。

1966年“文化大*”开始,学生“停课闹*”,教研活动中断。1970年逐渐恢复,但活动很少。1976年“文化大*”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重点中学,招生规模扩大,教研活动全面恢复。鉴于当时师资青黄不接,新教师成分较多,教师学历达标率(国家规定高中教师须持有大学本科学历)不足30%,因此教研活动特别注重“集体备课和老教师带徒弟”的形式。学校规定,原则上每周星期五晚上为集体备课时间。事前各教师须认真自备,届时中心发言人主讲,余者补充,各提疑难,共同讨论解决。“老教师带徒弟”须订立合同,明确规定责任义务,有教与学的目标、内容及具体落实措施,有检查考核等。

随着师资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逐渐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教研活动又有新的形式出现。一是“学情分析会”,由教学班各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参与,或由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学生代表等参与;每学期至少于期中、期末活动两次。此形式为本校首创,后在烟台地区乃至全省被广泛采用。二是定期评选优质课,一般校级每年1次,市级及以上每两年1次。三是定期评选优秀教学论文,期次安排一般与评选优质课同。优质课与优秀教学论文的评选结果与教师评先选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挂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研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开始出现“走出去、请进来”的对外交流方式。“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请进来”加强高校的专业引领。2003年,先后有100余名教师到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及周边各县市同类学校取经学习,聘请国家、省、市各级教学研究会4人来校兴办学术讲座。2004年,先后有40余名干部、教师到北京、济南、烟台、青岛等地参加各级高中新课程培训研讨,山东省新课程研究中心教授徐继存、潘庆玉、娄立志等来校作专题报告。

(二)活动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教师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教研活动的内容侧重疏通教材,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等。1949年10月,学校《冬季教学计划》规定教研活动内容为四点:一是研究学生情况,定出教学计划;二是研究教材和补充材料;三是研究单元教学重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与效果检查;四是总结交流经验。在教学方法上,当时主要是倡导启发诱导,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脑思考,纠正流传下来的“填鸭式”教法。

1953年开始,着重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主要研究探讨如何贯彻其“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和“双基” (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教学思想;如何掌握“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五大教学原则;如何把握“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作业”五大课堂教学环节;如何运用“讲读法”、“谈话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

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教研活动的重点转向所谓的“教育*”,研究如何“开门办学”,如何使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60年至1965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山东省烟台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研活动的重点放在加强“双基”教学和改进教法上。《1961—196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意见的具体实施计划》中强调:教学研究“主要是加强各科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要抓狠,抓死,抓到底”。《1961—1962学年度学校工作总结》中提出:“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各科各年级都应规定出学好哪些基础知识,练好哪些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学校组织多个层面的“双基”教学研讨活动,并总结推广化学教研组《全面安排,分级训练,既有差异,又有统一》的经验,来推动全校的教学研究工作。《1961—196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中要求:“本学期各种教学研究都要以下列两个问题为重点:①精讲多练问题。主要解决如何教好基础知识,如何训练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技巧问题。②因材施教问题。主要解决既能提高差生学习质量,又能满足优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问题。”

1965年,根据*“七·三”指示,教研活动的重点是如何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减少课外作业和考试次数,考试不出偏题怪题,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1966年,教研活动因“文化大*”运动中断。1970年恢复后,活动内容仅局限于研究“开门办学”、“开卷考试”、“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等。

1976年“文化大*”结束,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学校工作转入以教学为中心,教研活动空前活跃。当时由于十年“*”耽搁,合格师资匮乏,有的教师因多年未务“正业”而生疏甚至荒废了业务,有的学历不达标,不能胜任高中教学,所以教研活动的重点是疏通新编教材和抓准抓实“双基”教学。学校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和“以老带新”制度。《1978—1979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中要求集体备课时做到“三定”、“五备”、“五统一”。“三定”是: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备”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实验。“五统一”是:统一目的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练习。还强调“每课书、每章节都要确定一个中心人写出标准教案,然后集体研究讨论修改”。

1980年以后,学校在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始由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转变,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入探讨教学改革。自1982年下半年开始,学校统一组织较系统地学习了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等现代教育学家的论著。在教学思想上,着重研究探讨由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传授知识为主向注重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转变。在教学原则上,着重研究探讨讲求实际,使教情、学情、考情统一的原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原则;重视温习巩固,提倡“落实就是成绩,巩固就是提高”的原则;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原则等。在教学方法上,着重研究探讨如何由以讲授为主向精讲多练、讲与学练相结合转变,由教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方面转变,重视“学法”的研究与指导;学习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研究探讨如何实行单元教学等。

1984年初,学校制定了《教学改革方案》,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教学改革方案》提出,按照*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教研与教改活动应着重于“改革第一课堂,发展第二课堂”。强调要认真深入地探讨“第一课堂如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因材施教与集体教学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要求“在现代教学论指导下,各教研组都要选定教研课题,进行实验,期末写好教研总结”。在“第二课堂”方面,着重研究如何组织好课外阅读和课外科技活动,使之与“第一课堂”的教学有机结合。在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之后,各级部、各教研组“微型实验”、“微型改革”全面铺开,成果丰硕。1984年4月,在烟台市中学教育改革讨论会上,学校做了《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深入研究学生实际,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交流。1985年11月,在烟台市普通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学校做了《立足于研究学情,着眼于培养智能,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典型发言。在此后几年的烟台市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学校均做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1990年前后,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依然基本围绕《教学改革方案》中规划拟定的范围,尤其突出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切实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二是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如何使学情、教情、考情三者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和学的效率,提高升学率。

进入90年代以后,学校倡导学习借鉴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的合作教育理论。物理教研组率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获得成功,之后合作教育的研究活动在全校铺开。

1992年5月,山东省教育委员会颁布《山东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评估标准》,此后几年,如何实现教和学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便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1993年10月,学校在烟台市现代教学工程实验理论研讨会上做了《立足现实,瞄准目标,走教学管理规范化之路》的典型经验交流。

90年代中期及以后,素质教育渐次在全国推进,尤其是19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在烟台召开以后,我国基础教育开始了深刻的根本性变革。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转到了如何贯彻落实“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和原则上来。语文教研组率先进行“创造学习”教学改革,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层面展开专题攻关,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并得到了国家中学语文研究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98年学校制订了《“创造学习工程”实施方案》,开始在全校各学科展开“创造学习”的研究和探索。所谓“创造学习”,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过程,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创造性思维习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创造心理和创造能力。

1999年,学校在实施“创造学习工程”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两主”课堂教学活动,至今仍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另外,世纪之交,随着科技的进步,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2000年,山东省进行“3+X”高考改革,学校又把“3+X”高考和文综、理综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2004年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率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个省份试点,学校成为山东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定点联系学校,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又随之调整为:探索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模块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选课指导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

(一)科研机构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教育也正处于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由知识教育向行为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迅速树立科学观念,尽早实现由时间型向效益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90年代初,学校适时实施“以科学求质量,走科研兴校之路”的治校方略。1992年,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2002年更名为“教育科学研究所”(简称“教科所”)。

学校教科所(室)是在校长直接领导下,对学校教科研工作实施管理的中层职能部门,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的科研中心。负责全校教科研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工作,包括学校科研规划的制订,各级科研课题的立项、审批和对上申报,科研过程的督导,科研成果的评审鉴定和推广等;负责*调研工作,包括研究制定学校发展建设的规划,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方案;负责师资培训工作,包括提出和制定名师、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选拔与培养各级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选拔与任用重点课题组组长;负责主办学校教科研期刊《教育科研信息》和对外学术交流工作。

学校教科所下设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文综、体育、美术、音乐8个教研室,选拔学科带头人担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下设教研组和备课组,形成教科所(室)、教研室、年级科研组、学科科研组、教师五级科研网络。

(二)课题研究与管理

1、课题申报、督导与鉴定

学校课题立项坚持实用性、新颖性、可行性的原则,申报人(或组室)首先向教科所(室)提出立项申请,教科所(室)认定后方可实施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教科所(室)负责或辅助组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与调度会等,并对科研态度、方法、进度、质量等进行督查指导,课题主持者必须接受学校教科所(室)的督导,定期认真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实验结束后,须认真撰写课题实验总结报告和科研成果申报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课题实验成果均须经学校教科所(室)鉴定。学校教科所(室)及时对优秀课题实验成果进行评奖、推广和推荐上报。

2、课题管理

实行学校、科室、教研组*分工管理:校级以上课题,由教科所负责列项和管理;科室课题,由科室教科小组负责列项和管理;教研组课题,由教研组长负责列项和管理。经列项的课题不得随意变动,申报者要按计划如期完成任务。学校给予课题必要的经费支持,课题经费的使用,坚持厉行节约、注重效益的原则,严格遵守财务制度,自觉履行支出手续。

3、集体、个人研究课题举要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学校科研工作始终遵循“实用、新颖、可行”的原则,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实践—研究—总结—升华—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由弱渐强,由单一而综合的群众性科研之路。至90年代中期科研*兴起之时,学校曾一度呈现出全校上下搞科研,人人手中有课题的局面,当然这些科研多是被称之为“袖珍型”的微型实验研究,质量也须待进一步提高。下面所列是1996年和1998年学校教育科研规划中认定的部分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从中可反映出当时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般面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1:22

假如你是训练动物,你可以对甲动物用a法,记录成绩;对乙动物用b法,记录成绩……,如果你的工作对象是儿童,这样做……可能会被告上法庭。教育研究首先要有研究方法的突破,个人以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1:22

做好相关的记录,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慢慢就会有头绪了。耐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2:19

一、教学研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师资水平不能与之相适应,因此,加强教学研究,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随即提上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

1952年3月18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中学各学科设教学研究组,由各科教员分别组织之,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此后,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机构和活动形式开始走向健全和完善,活动内容渐趋全面、深入,教学研究氛围日渐浓厚。

(一)活动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主要采用集体备课,举办观摩课和公开课,开展相互听课评课,召开经验交流会和定期的业务例会等教学研究形式。1949年10月,学校《冬季教学计划》第一次提出“集体备课”教研形式。在同年的《十一月份工作月报》中又具体提出集体备课的程序:“每次轮流,先由一人谈完,别人再作补充。”此后,“集体备课”逐渐成为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之一。

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和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期间,正常的教研活动受到冲击。直到1961年秋,山东省教育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学校工作中心重新转移到教学上来,教学研究工作才得以重视和进一步强化。当时,除继续采用以往的教研形式外,学校又特别提出“以老带新”形式。1960年底,学校《关于培养与提高师资工作的计划》中要求:“新老教师互相挂钩,订立合同,包干负责,业务能力较差的教师与业务较强的教师主动联系”,“相互听课,每人每周至少两次”。同时,学校大力举办“试讲”、“范讲”课和专题研讨会,“经常抓典型教材、教法的分析研究工作”,并视此为“教学改进工作的重点之一”。另外,学校还提出要重视参加上级组织的或兄弟学校之间的教研活动,外出“参观访问,取经求宝,以学习外地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1961-196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提出成立“教学研究会”,“吸收各科教研组长和各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每月1次,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究,指导教学工作的改进”。

1966年“文化大*”开始,学生“停课闹*”,教研活动中断。1970年逐渐恢复,但活动很少。1976年“文化大*”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重点中学,招生规模扩大,教研活动全面恢复。鉴于当时师资青黄不接,新教师成分较多,教师学历达标率(国家规定高中教师须持有大学本科学历)不足30%,因此教研活动特别注重“集体备课和老教师带徒弟”的形式。学校规定,原则上每周星期五晚上为集体备课时间。事前各教师须认真自备,届时中心发言人主讲,余者补充,各提疑难,共同讨论解决。“老教师带徒弟”须订立合同,明确规定责任义务,有教与学的目标、内容及具体落实措施,有检查考核等。

随着师资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逐渐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教研活动又有新的形式出现。一是“学情分析会”,由教学班各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参与,或由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学生代表等参与;每学期至少于期中、期末活动两次。此形式为本校首创,后在烟台地区乃至全省被广泛采用。二是定期评选优质课,一般校级每年1次,市级及以上每两年1次。三是定期评选优秀教学论文,期次安排一般与评选优质课同。优质课与优秀教学论文的评选结果与教师评先选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挂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研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开始出现“走出去、请进来”的对外交流方式。“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请进来”加强高校的专业引领。2003年,先后有100余名教师到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及周边各县市同类学校取经学习,聘请国家、省、市各级教学研究会4人来校兴办学术讲座。2004年,先后有40余名干部、教师到北京、济南、烟台、青岛等地参加各级高中新课程培训研讨,山东省新课程研究中心教授徐继存、潘庆玉、娄立志等来校作专题报告。

(二)活动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教师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教研活动的内容侧重疏通教材,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等。1949年10月,学校《冬季教学计划》规定教研活动内容为四点:一是研究学生情况,定出教学计划;二是研究教材和补充材料;三是研究单元教学重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与效果检查;四是总结交流经验。在教学方法上,当时主要是倡导启发诱导,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脑思考,纠正流传下来的“填鸭式”教法。

1953年开始,着重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主要研究探讨如何贯彻其“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和“双基” (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教学思想;如何掌握“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五大教学原则;如何把握“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作业”五大课堂教学环节;如何运用“讲读法”、“谈话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

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教研活动的重点转向所谓的“教育*”,研究如何“开门办学”,如何使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60年至1965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山东省烟台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研活动的重点放在加强“双基”教学和改进教法上。《1961—196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意见的具体实施计划》中强调:教学研究“主要是加强各科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要抓狠,抓死,抓到底”。《1961—1962学年度学校工作总结》中提出:“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各科各年级都应规定出学好哪些基础知识,练好哪些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学校组织多个层面的“双基”教学研讨活动,并总结推广化学教研组《全面安排,分级训练,既有差异,又有统一》的经验,来推动全校的教学研究工作。《1961—196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中要求:“本学期各种教学研究都要以下列两个问题为重点:①精讲多练问题。主要解决如何教好基础知识,如何训练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技巧问题。②因材施教问题。主要解决既能提高差生学习质量,又能满足优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问题。”

1965年,根据*“七·三”指示,教研活动的重点是如何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减少课外作业和考试次数,考试不出偏题怪题,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1966年,教研活动因“文化大*”运动中断。1970年恢复后,活动内容仅局限于研究“开门办学”、“开卷考试”、“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等。

1976年“文化大*”结束,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学校工作转入以教学为中心,教研活动空前活跃。当时由于十年“*”耽搁,合格师资匮乏,有的教师因多年未务“正业”而生疏甚至荒废了业务,有的学历不达标,不能胜任高中教学,所以教研活动的重点是疏通新编教材和抓准抓实“双基”教学。学校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和“以老带新”制度。《1978—1979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中要求集体备课时做到“三定”、“五备”、“五统一”。“三定”是: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备”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实验。“五统一”是:统一目的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练习。还强调“每课书、每章节都要确定一个中心人写出标准教案,然后集体研究讨论修改”。

1980年以后,学校在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始由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转变,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入探讨教学改革。自1982年下半年开始,学校统一组织较系统地学习了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等现代教育学家的论著。在教学思想上,着重研究探讨由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传授知识为主向注重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转变。在教学原则上,着重研究探讨讲求实际,使教情、学情、考情统一的原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原则;重视温习巩固,提倡“落实就是成绩,巩固就是提高”的原则;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原则等。在教学方法上,着重研究探讨如何由以讲授为主向精讲多练、讲与学练相结合转变,由教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方面转变,重视“学法”的研究与指导;学习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研究探讨如何实行单元教学等。

1984年初,学校制定了《教学改革方案》,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教学改革方案》提出,按照*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教研与教改活动应着重于“改革第一课堂,发展第二课堂”。强调要认真深入地探讨“第一课堂如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因材施教与集体教学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要求“在现代教学论指导下,各教研组都要选定教研课题,进行实验,期末写好教研总结”。在“第二课堂”方面,着重研究如何组织好课外阅读和课外科技活动,使之与“第一课堂”的教学有机结合。在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之后,各级部、各教研组“微型实验”、“微型改革”全面铺开,成果丰硕。1984年4月,在烟台市中学教育改革讨论会上,学校做了《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深入研究学生实际,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交流。1985年11月,在烟台市普通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学校做了《立足于研究学情,着眼于培养智能,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典型发言。在此后几年的烟台市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学校均做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1990年前后,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依然基本围绕《教学改革方案》中规划拟定的范围,尤其突出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切实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二是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如何使学情、教情、考情三者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和学的效率,提高升学率。

进入90年代以后,学校倡导学习借鉴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的合作教育理论。物理教研组率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获得成功,之后合作教育的研究活动在全校铺开。

1992年5月,山东省教育委员会颁布《山东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评估标准》,此后几年,如何实现教和学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便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1993年10月,学校在烟台市现代教学工程实验理论研讨会上做了《立足现实,瞄准目标,走教学管理规范化之路》的典型经验交流。

90年代中期及以后,素质教育渐次在全国推进,尤其是19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在烟台召开以后,我国基础教育开始了深刻的根本性变革。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转到了如何贯彻落实“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和原则上来。语文教研组率先进行“创造学习”教学改革,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层面展开专题攻关,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并得到了国家中学语文研究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98年学校制订了《“创造学习工程”实施方案》,开始在全校各学科展开“创造学习”的研究和探索。所谓“创造学习”,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过程,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创造性思维习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创造心理和创造能力。

1999年,学校在实施“创造学习工程”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两主”课堂教学活动,至今仍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另外,世纪之交,随着科技的进步,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2000年,山东省进行“3+X”高考改革,学校又把“3+X”高考和文综、理综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2004年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率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个省份试点,学校成为山东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定点联系学校,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又随之调整为:探索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模块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选课指导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

(一)科研机构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教育也正处于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由知识教育向行为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迅速树立科学观念,尽早实现由时间型向效益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90年代初,学校适时实施“以科学求质量,走科研兴校之路”的治校方略。1992年,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2002年更名为“教育科学研究所”(简称“教科所”)。

学校教科所(室)是在校长直接领导下,对学校教科研工作实施管理的中层职能部门,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的科研中心。负责全校教科研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工作,包括学校科研规划的制订,各级科研课题的立项、审批和对上申报,科研过程的督导,科研成果的评审鉴定和推广等;负责*调研工作,包括研究制定学校发展建设的规划,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方案;负责师资培训工作,包括提出和制定名师、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选拔与培养各级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选拔与任用重点课题组组长;负责主办学校教科研期刊《教育科研信息》和对外学术交流工作。

学校教科所下设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文综、体育、美术、音乐8个教研室,选拔学科带头人担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下设教研组和备课组,形成教科所(室)、教研室、年级科研组、学科科研组、教师五级科研网络。

(二)课题研究与管理

1、课题申报、督导与鉴定

学校课题立项坚持实用性、新颖性、可行性的原则,申报人(或组室)首先向教科所(室)提出立项申请,教科所(室)认定后方可实施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教科所(室)负责或辅助组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与调度会等,并对科研态度、方法、进度、质量等进行督查指导,课题主持者必须接受学校教科所(室)的督导,定期认真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实验结束后,须认真撰写课题实验总结报告和科研成果申报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课题实验成果均须经学校教科所(室)鉴定。学校教科所(室)及时对优秀课题实验成果进行评奖、推广和推荐上报。

2、课题管理

实行学校、科室、教研组*分工管理:校级以上课题,由教科所负责列项和管理;科室课题,由科室教科小组负责列项和管理;教研组课题,由教研组长负责列项和管理。经列项的课题不得随意变动,申报者要按计划如期完成任务。学校给予课题必要的经费支持,课题经费的使用,坚持厉行节约、注重效益的原则,严格遵守财务制度,自觉履行支出手续。

3、集体、个人研究课题举要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学校科研工作始终遵循“实用、新颖、可行”的原则,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实践—研究—总结—升华—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由弱渐强,由单一而综合的群众性科研之路。至90年代中期科研*兴起之时,学校曾一度呈现出全校上下搞科研,人人手中有课题的局面,当然这些科研多是被称之为“袖珍型”的微型实验研究,质量也须待进一步提高。下面所列是1996年和1998年学校教育科研规划中认定的部分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从中可反映出当时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般面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2:19

假如你是训练动物,你可以对甲动物用a法,记录成绩;对乙动物用b法,记录成绩……,如果你的工作对象是儿童,这样做……可能会被告上法庭。教育研究首先要有研究方法的突破,个人以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2:20

做好相关的记录,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慢慢就会有头绪了。耐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1:21

一、教学研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师资水平不能与之相适应,因此,加强教学研究,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随即提上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

1952年3月18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中学各学科设教学研究组,由各科教员分别组织之,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此后,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机构和活动形式开始走向健全和完善,活动内容渐趋全面、深入,教学研究氛围日渐浓厚。

(一)活动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主要采用集体备课,举办观摩课和公开课,开展相互听课评课,召开经验交流会和定期的业务例会等教学研究形式。1949年10月,学校《冬季教学计划》第一次提出“集体备课”教研形式。在同年的《十一月份工作月报》中又具体提出集体备课的程序:“每次轮流,先由一人谈完,别人再作补充。”此后,“集体备课”逐渐成为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之一。

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和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期间,正常的教研活动受到冲击。直到1961年秋,山东省教育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学校工作中心重新转移到教学上来,教学研究工作才得以重视和进一步强化。当时,除继续采用以往的教研形式外,学校又特别提出“以老带新”形式。1960年底,学校《关于培养与提高师资工作的计划》中要求:“新老教师互相挂钩,订立合同,包干负责,业务能力较差的教师与业务较强的教师主动联系”,“相互听课,每人每周至少两次”。同时,学校大力举办“试讲”、“范讲”课和专题研讨会,“经常抓典型教材、教法的分析研究工作”,并视此为“教学改进工作的重点之一”。另外,学校还提出要重视参加上级组织的或兄弟学校之间的教研活动,外出“参观访问,取经求宝,以学习外地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1961-196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提出成立“教学研究会”,“吸收各科教研组长和各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每月1次,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究,指导教学工作的改进”。

1966年“文化大*”开始,学生“停课闹*”,教研活动中断。1970年逐渐恢复,但活动很少。1976年“文化大*”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重点中学,招生规模扩大,教研活动全面恢复。鉴于当时师资青黄不接,新教师成分较多,教师学历达标率(国家规定高中教师须持有大学本科学历)不足30%,因此教研活动特别注重“集体备课和老教师带徒弟”的形式。学校规定,原则上每周星期五晚上为集体备课时间。事前各教师须认真自备,届时中心发言人主讲,余者补充,各提疑难,共同讨论解决。“老教师带徒弟”须订立合同,明确规定责任义务,有教与学的目标、内容及具体落实措施,有检查考核等。

随着师资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逐渐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教研活动又有新的形式出现。一是“学情分析会”,由教学班各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参与,或由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学生代表等参与;每学期至少于期中、期末活动两次。此形式为本校首创,后在烟台地区乃至全省被广泛采用。二是定期评选优质课,一般校级每年1次,市级及以上每两年1次。三是定期评选优秀教学论文,期次安排一般与评选优质课同。优质课与优秀教学论文的评选结果与教师评先选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挂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研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开始出现“走出去、请进来”的对外交流方式。“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请进来”加强高校的专业引领。2003年,先后有100余名教师到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及周边各县市同类学校取经学习,聘请国家、省、市各级教学研究会4人来校兴办学术讲座。2004年,先后有40余名干部、教师到北京、济南、烟台、青岛等地参加各级高中新课程培训研讨,山东省新课程研究中心教授徐继存、潘庆玉、娄立志等来校作专题报告。

(二)活动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教师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教研活动的内容侧重疏通教材,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等。1949年10月,学校《冬季教学计划》规定教研活动内容为四点:一是研究学生情况,定出教学计划;二是研究教材和补充材料;三是研究单元教学重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与效果检查;四是总结交流经验。在教学方法上,当时主要是倡导启发诱导,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脑思考,纠正流传下来的“填鸭式”教法。

1953年开始,着重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主要研究探讨如何贯彻其“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和“双基” (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教学思想;如何掌握“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五大教学原则;如何把握“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作业”五大课堂教学环节;如何运用“讲读法”、“谈话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

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教研活动的重点转向所谓的“教育*”,研究如何“开门办学”,如何使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60年至1965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山东省烟台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研活动的重点放在加强“双基”教学和改进教法上。《1961—196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意见的具体实施计划》中强调:教学研究“主要是加强各科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要抓狠,抓死,抓到底”。《1961—1962学年度学校工作总结》中提出:“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各科各年级都应规定出学好哪些基础知识,练好哪些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学校组织多个层面的“双基”教学研讨活动,并总结推广化学教研组《全面安排,分级训练,既有差异,又有统一》的经验,来推动全校的教学研究工作。《1961—196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中要求:“本学期各种教学研究都要以下列两个问题为重点:①精讲多练问题。主要解决如何教好基础知识,如何训练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技巧问题。②因材施教问题。主要解决既能提高差生学习质量,又能满足优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问题。”

1965年,根据*“七·三”指示,教研活动的重点是如何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减少课外作业和考试次数,考试不出偏题怪题,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1966年,教研活动因“文化大*”运动中断。1970年恢复后,活动内容仅局限于研究“开门办学”、“开卷考试”、“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等。

1976年“文化大*”结束,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学校工作转入以教学为中心,教研活动空前活跃。当时由于十年“*”耽搁,合格师资匮乏,有的教师因多年未务“正业”而生疏甚至荒废了业务,有的学历不达标,不能胜任高中教学,所以教研活动的重点是疏通新编教材和抓准抓实“双基”教学。学校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和“以老带新”制度。《1978—1979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中要求集体备课时做到“三定”、“五备”、“五统一”。“三定”是: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备”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实验。“五统一”是:统一目的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练习。还强调“每课书、每章节都要确定一个中心人写出标准教案,然后集体研究讨论修改”。

1980年以后,学校在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始由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转变,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入探讨教学改革。自1982年下半年开始,学校统一组织较系统地学习了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等现代教育学家的论著。在教学思想上,着重研究探讨由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传授知识为主向注重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转变。在教学原则上,着重研究探讨讲求实际,使教情、学情、考情统一的原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原则;重视温习巩固,提倡“落实就是成绩,巩固就是提高”的原则;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原则等。在教学方法上,着重研究探讨如何由以讲授为主向精讲多练、讲与学练相结合转变,由教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方面转变,重视“学法”的研究与指导;学习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研究探讨如何实行单元教学等。

1984年初,学校制定了《教学改革方案》,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教学改革方案》提出,按照*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教研与教改活动应着重于“改革第一课堂,发展第二课堂”。强调要认真深入地探讨“第一课堂如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因材施教与集体教学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要求“在现代教学论指导下,各教研组都要选定教研课题,进行实验,期末写好教研总结”。在“第二课堂”方面,着重研究如何组织好课外阅读和课外科技活动,使之与“第一课堂”的教学有机结合。在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之后,各级部、各教研组“微型实验”、“微型改革”全面铺开,成果丰硕。1984年4月,在烟台市中学教育改革讨论会上,学校做了《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深入研究学生实际,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交流。1985年11月,在烟台市普通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学校做了《立足于研究学情,着眼于培养智能,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典型发言。在此后几年的烟台市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学校均做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1990年前后,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依然基本围绕《教学改革方案》中规划拟定的范围,尤其突出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切实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二是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如何使学情、教情、考情三者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和学的效率,提高升学率。

进入90年代以后,学校倡导学习借鉴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的合作教育理论。物理教研组率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获得成功,之后合作教育的研究活动在全校铺开。

1992年5月,山东省教育委员会颁布《山东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评估标准》,此后几年,如何实现教和学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便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1993年10月,学校在烟台市现代教学工程实验理论研讨会上做了《立足现实,瞄准目标,走教学管理规范化之路》的典型经验交流。

90年代中期及以后,素质教育渐次在全国推进,尤其是19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在烟台召开以后,我国基础教育开始了深刻的根本性变革。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转到了如何贯彻落实“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和原则上来。语文教研组率先进行“创造学习”教学改革,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层面展开专题攻关,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并得到了国家中学语文研究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98年学校制订了《“创造学习工程”实施方案》,开始在全校各学科展开“创造学习”的研究和探索。所谓“创造学习”,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过程,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创造性思维习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创造心理和创造能力。

1999年,学校在实施“创造学习工程”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两主”课堂教学活动,至今仍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另外,世纪之交,随着科技的进步,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2000年,山东省进行“3+X”高考改革,学校又把“3+X”高考和文综、理综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2004年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率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个省份试点,学校成为山东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定点联系学校,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又随之调整为:探索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模块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选课指导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

(一)科研机构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教育也正处于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由知识教育向行为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迅速树立科学观念,尽早实现由时间型向效益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90年代初,学校适时实施“以科学求质量,走科研兴校之路”的治校方略。1992年,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2002年更名为“教育科学研究所”(简称“教科所”)。

学校教科所(室)是在校长直接领导下,对学校教科研工作实施管理的中层职能部门,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的科研中心。负责全校教科研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工作,包括学校科研规划的制订,各级科研课题的立项、审批和对上申报,科研过程的督导,科研成果的评审鉴定和推广等;负责*调研工作,包括研究制定学校发展建设的规划,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方案;负责师资培训工作,包括提出和制定名师、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选拔与培养各级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选拔与任用重点课题组组长;负责主办学校教科研期刊《教育科研信息》和对外学术交流工作。

学校教科所下设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文综、体育、美术、音乐8个教研室,选拔学科带头人担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下设教研组和备课组,形成教科所(室)、教研室、年级科研组、学科科研组、教师五级科研网络。

(二)课题研究与管理

1、课题申报、督导与鉴定

学校课题立项坚持实用性、新颖性、可行性的原则,申报人(或组室)首先向教科所(室)提出立项申请,教科所(室)认定后方可实施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教科所(室)负责或辅助组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与调度会等,并对科研态度、方法、进度、质量等进行督查指导,课题主持者必须接受学校教科所(室)的督导,定期认真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实验结束后,须认真撰写课题实验总结报告和科研成果申报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课题实验成果均须经学校教科所(室)鉴定。学校教科所(室)及时对优秀课题实验成果进行评奖、推广和推荐上报。

2、课题管理

实行学校、科室、教研组*分工管理:校级以上课题,由教科所负责列项和管理;科室课题,由科室教科小组负责列项和管理;教研组课题,由教研组长负责列项和管理。经列项的课题不得随意变动,申报者要按计划如期完成任务。学校给予课题必要的经费支持,课题经费的使用,坚持厉行节约、注重效益的原则,严格遵守财务制度,自觉履行支出手续。

3、集体、个人研究课题举要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学校科研工作始终遵循“实用、新颖、可行”的原则,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实践—研究—总结—升华—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由弱渐强,由单一而综合的群众性科研之路。至90年代中期科研*兴起之时,学校曾一度呈现出全校上下搞科研,人人手中有课题的局面,当然这些科研多是被称之为“袖珍型”的微型实验研究,质量也须待进一步提高。下面所列是1996年和1998年学校教育科研规划中认定的部分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从中可反映出当时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般面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1:22

假如你是训练动物,你可以对甲动物用a法,记录成绩;对乙动物用b法,记录成绩……,如果你的工作对象是儿童,这样做……可能会被告上法庭。教育研究首先要有研究方法的突破,个人以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1:22

做好相关的记录,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慢慢就会有头绪了。耐心!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古天乐的资料!!! 胆结石可以喝柠檬蜂蜜水吗 柠檬对结石有什么作用 胆结石可以吃柠檬吗 江西有哪些风景 行政处罚对象能不能是分公司 分公司是否能作为被行政处罚的对象 分享20份亚马逊运营过程中常用邮件回复模板 2024年上半年自考报名时间 22年辽宁省自考延期怎么退费 女生部干事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教科研工作安排明细 学校教科室的职能、职责有哪些? 手机的定位服务需要打开吗,有什么影响? 求帮忙修改下壁纸大小,修改成符合iphonexr的尺寸,不遮住时间和日期,能完全显示人物的图片 你好,想知道怎么把照片设置成iPhonexr壁纸大小 求帮忙修改下壁纸大小,修改成符合iphonexr的尺寸,能完全显示人物的图片 就可以了? 微信里查社保怎么查 怎么微信登录社保 郭德纲 于谦 曹云金 大双簧的台词 找郭德纲于谦的一段相声,求名字? 何沄伟为了向郭德纲求饶,主动与姜昆划清界限,多年的恩怨能否过去? 谁能告诉我郭德纲的批三国的台词? *急*求郭德纲于谦的一段相声 郭德纲说的相声,说的是于谦夏天在北京一个平房里,吹电风扇,后来停电了,把电风扇砸了, 于谦过大寿,郭德纲特地买马当作贺礼,结果如何? 郭德纲于谦舞台上下反差大,为什么于谦却能完全接住郭德纲的语言艺术? 我要找一段相声; 郭德纲于谦合作的 忘词的包袱 郭德纲于谦经典相声 郭德纲于谦 浏览器收藏夹不见了,怎么恢复 学校教务处是干什么的? 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有实权吗? 浏览器上面的收藏夹不见了!找也找不到!是不是隐藏了?谁能告诉我下步骤! 浏览器上的一排东西(文件,编辑,查看,收藏,工具,帮助)不见了,要怎么弄出来? ie浏览器上方的的工具栏(就是收藏夹、历史记录那些)没了怎么办? 360浏览器收藏内容不见了怎么办 到2019年12月止中国共有多少人拥有社保? 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新农保城居保覆盖人数达到4.98亿人 锅包肉家庭做法教程 2019上半年全国共有多少人存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 2019年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多少 北京市2019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中国人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截止2019年全国累积承保多少人?农村人口覆盖率是多少? 锅包肉的制做过程 2019年我国新农保参保人数 2019年农民工有多少人参加工伤保险统计 2019年农村哪些人可以吃低保 锅包肉如何做? 2019年全国企业退休在社保有多少人
  • 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