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0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2:28
一.个案研究的意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2:29
个案研究法 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2:29
讲的很有原则性,现在的特殊儿童就应该从小培养,重点是心理培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2:30
一个特殊儿童的个案追踪研究及教育策略作者:魏荣娟 文章来源:天津市河西区第十七幼儿园 点击数: 1024 更新时间:2007-10-10研究幼儿与促进幼儿发展一个特殊儿童的个案追踪研究及教育策略天津市河西区第十七幼儿园 魏荣娟一、问题提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特殊儿童如越早发现和接受教育,其发展将会接近正常。七十年代后,一些国家在残疾儿童“回归主流”的发展中,已出现把残疾幼儿收入普通幼儿园的趋势。我国曾将“回归主流”( mainstreaming )译为“一体化”,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思想。同样是达到使特殊儿童从小就能在普通社会中学习、生活,让特殊教育支流回到普通教育主流中来的目的。我园正是本着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目的,接收了发育障碍儿童——童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尝试,开拓新的教育领域,这一举措为今后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二、研究对象、背景及方法:二零零二年九月十二日,发育障碍儿童:童昕由家长领着来到小小班,年龄2.5岁.身高、体重均超出同龄儿童。表现强烈的抵触情绪,哭闹着不愿进屋,无语言交往,只发单一音:“依——依——”。我们采用了观察记录法:(即实录)记录昕昕一年来的成长历程;实践操作法:采用行为分析法进行操作实践。 三、过程分析:(一)“观察记录法”的运用将所要观察的内容设计成表格(略),通过表格记录并对照指标,我们及时发现哪个领域发育快,哪个领域发育慢,同时还可以避免研究者单一观察。它不但录下孩子的成长历程,更为重要的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帮助、纠正,随时提醒我们该做什么、朝什么方向去做。(二)“行为分析法”的运用。美国行为研究家罗瓦斯写的《发育障碍儿童教育》一书,采用行为分析法对发育障碍儿童进行教育,很有启发,我们把此方法引到对童昕的教育中,但罗瓦斯利用操作评定法很大程度上带有强制性、机械性。我在实践中将马斯洛的需求论与罗瓦斯的操作评定法结合起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孩子的需求*,将教育放在情景中反复的进行从而达到目的,从开始他什么也不会只是着急哭,到有意识的点头应答。在马斯洛的需求学说里,人们对于温饱的要求是最底层次的需求,那么,对于童昕来讲他有没有高层次需求呢?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抱抱、搂搂、亲亲,他都会表现出高兴、安全、依偎。因此,我将这些行为同样作为一种奖励,肯定他的学习。在童昕学习某种技能时,就应受到相应的肯定,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要求,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规则(如玩具的取放,水杯、毛巾的自用),他也同样愿意与小朋友交往,用他自己的方式融入这个集体。比如:他能从众多的小朋友中认出他喜欢的小朋友,然后走到他面前伸出手摸摸他们的脸,正如马克思理论所讲人之所以为人,并且有高级需要,必须用社会制约性来解释,所以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规则。我们还将童昕入园前、后发展状况做一比较。(表四略) (一)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经过一年的练习昕昕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会脱鞋、穿鞋。有小便意识。便后在*提示下提裤。游戏中会听口令“稍息立正”。认识取放自己水杯、毛巾。喜欢和熟悉的人,拥抱、亲吻。喜欢听音乐,做音乐游戏,指认图书上简单物体。(二)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还发现,他的平衡能力和跳跃能力很差(目前还处于一岁半左右水平)。此外,语言表达能力差, 有时只是用动作来表示自己的要求,能听懂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总之,在对童昕的教育中,我们融入了更多的爱,用爱唤起他的意识,用爱唤起他的思维。四、结论(一)给发育障碍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极为重要。在一个好的群体中,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如:童昕刚刚入园时,无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经常出现用力拍手,闭眼睛发出一连串的“依——依”声。每天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当他融入我们这个集体后,教他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用一些恰当的教育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正像他每次听到开火车音乐时,都会站起来模仿开火车动作,这样他的不良行为明显减少。(二)通过入园前后比较,我们发现一年来,童昕在各方面发展虽然还未达到他相应年龄水平,但是在很多方面已进步一级。比如:走路、进餐、语言的理解、分类和概括。我们不排除他有自身成熟因素存在,但我们更能说明教育和环境对他的影响更大。对于智力残疾的他来说则是在实施特殊教育下的成果。 (三)昕昕的进步也是家园共育的结果。正是因为家长没有放弃对昕昕的启蒙教育,将拯救孩子的希望寄托给了幼儿园,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同样也是因为我园领导及教师有着一颗胜似母爱的责任心,给予昕昕特殊的关爱和教育,才有昕昕这令人欣慰的变化。因此,关注弱势群体儿童,家长、教师、社会义不容辞。(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意外收获:小小班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下,选择恰当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同样会使他们形成利他行为,这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将幼儿的无意识的道德行为内化为利他行为)提供了实践依据。童昕的到来使他们懂得谦让,照顾弱势儿童。比如:他们会让出自己的椅子、玩具给昕昕。总之,像童昕这样的孩子,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他们虽然是弱势群体,但他们同样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同样是人,是儿童,儿童的行为可塑性很强,因此,当我们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后,他们会有所改变,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五、今后努力方向:帮助童昕泛化学到的知识、技能极为重要。比如:教他不仅认识照片上的小朋友,还要教他认识生活中的同伴;不仅认识图片中的水果、蔬菜,还应认识生活中的水果、蔬菜,同时教会他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园一致使他尽快融入正常儿童的群体。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2:28
一.个案研究的意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2:29
个案研究法 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2:29
讲的很有原则性,现在的特殊儿童就应该从小培养,重点是心理培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2:30
一个特殊儿童的个案追踪研究及教育策略作者:魏荣娟 文章来源:天津市河西区第十七幼儿园 点击数: 1024 更新时间:2007-10-10研究幼儿与促进幼儿发展一个特殊儿童的个案追踪研究及教育策略天津市河西区第十七幼儿园 魏荣娟一、问题提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特殊儿童如越早发现和接受教育,其发展将会接近正常。七十年代后,一些国家在残疾儿童“回归主流”的发展中,已出现把残疾幼儿收入普通幼儿园的趋势。我国曾将“回归主流”( mainstreaming )译为“一体化”,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思想。同样是达到使特殊儿童从小就能在普通社会中学习、生活,让特殊教育支流回到普通教育主流中来的目的。我园正是本着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目的,接收了发育障碍儿童——童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尝试,开拓新的教育领域,这一举措为今后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二、研究对象、背景及方法:二零零二年九月十二日,发育障碍儿童:童昕由家长领着来到小小班,年龄2.5岁.身高、体重均超出同龄儿童。表现强烈的抵触情绪,哭闹着不愿进屋,无语言交往,只发单一音:“依——依——”。我们采用了观察记录法:(即实录)记录昕昕一年来的成长历程;实践操作法:采用行为分析法进行操作实践。 三、过程分析:(一)“观察记录法”的运用将所要观察的内容设计成表格(略),通过表格记录并对照指标,我们及时发现哪个领域发育快,哪个领域发育慢,同时还可以避免研究者单一观察。它不但录下孩子的成长历程,更为重要的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帮助、纠正,随时提醒我们该做什么、朝什么方向去做。(二)“行为分析法”的运用。美国行为研究家罗瓦斯写的《发育障碍儿童教育》一书,采用行为分析法对发育障碍儿童进行教育,很有启发,我们把此方法引到对童昕的教育中,但罗瓦斯利用操作评定法很大程度上带有强制性、机械性。我在实践中将马斯洛的需求论与罗瓦斯的操作评定法结合起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孩子的需求*,将教育放在情景中反复的进行从而达到目的,从开始他什么也不会只是着急哭,到有意识的点头应答。在马斯洛的需求学说里,人们对于温饱的要求是最底层次的需求,那么,对于童昕来讲他有没有高层次需求呢?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抱抱、搂搂、亲亲,他都会表现出高兴、安全、依偎。因此,我将这些行为同样作为一种奖励,肯定他的学习。在童昕学习某种技能时,就应受到相应的肯定,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要求,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规则(如玩具的取放,水杯、毛巾的自用),他也同样愿意与小朋友交往,用他自己的方式融入这个集体。比如:他能从众多的小朋友中认出他喜欢的小朋友,然后走到他面前伸出手摸摸他们的脸,正如马克思理论所讲人之所以为人,并且有高级需要,必须用社会制约性来解释,所以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规则。我们还将童昕入园前、后发展状况做一比较。(表四略) (一)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经过一年的练习昕昕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会脱鞋、穿鞋。有小便意识。便后在*提示下提裤。游戏中会听口令“稍息立正”。认识取放自己水杯、毛巾。喜欢和熟悉的人,拥抱、亲吻。喜欢听音乐,做音乐游戏,指认图书上简单物体。(二)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还发现,他的平衡能力和跳跃能力很差(目前还处于一岁半左右水平)。此外,语言表达能力差, 有时只是用动作来表示自己的要求,能听懂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总之,在对童昕的教育中,我们融入了更多的爱,用爱唤起他的意识,用爱唤起他的思维。四、结论(一)给发育障碍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极为重要。在一个好的群体中,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如:童昕刚刚入园时,无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经常出现用力拍手,闭眼睛发出一连串的“依——依”声。每天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当他融入我们这个集体后,教他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用一些恰当的教育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正像他每次听到开火车音乐时,都会站起来模仿开火车动作,这样他的不良行为明显减少。(二)通过入园前后比较,我们发现一年来,童昕在各方面发展虽然还未达到他相应年龄水平,但是在很多方面已进步一级。比如:走路、进餐、语言的理解、分类和概括。我们不排除他有自身成熟因素存在,但我们更能说明教育和环境对他的影响更大。对于智力残疾的他来说则是在实施特殊教育下的成果。 (三)昕昕的进步也是家园共育的结果。正是因为家长没有放弃对昕昕的启蒙教育,将拯救孩子的希望寄托给了幼儿园,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同样也是因为我园领导及教师有着一颗胜似母爱的责任心,给予昕昕特殊的关爱和教育,才有昕昕这令人欣慰的变化。因此,关注弱势群体儿童,家长、教师、社会义不容辞。(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意外收获:小小班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下,选择恰当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同样会使他们形成利他行为,这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将幼儿的无意识的道德行为内化为利他行为)提供了实践依据。童昕的到来使他们懂得谦让,照顾弱势儿童。比如:他们会让出自己的椅子、玩具给昕昕。总之,像童昕这样的孩子,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他们虽然是弱势群体,但他们同样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同样是人,是儿童,儿童的行为可塑性很强,因此,当我们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后,他们会有所改变,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五、今后努力方向:帮助童昕泛化学到的知识、技能极为重要。比如:教他不仅认识照片上的小朋友,还要教他认识生活中的同伴;不仅认识图片中的水果、蔬菜,还应认识生活中的水果、蔬菜,同时教会他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园一致使他尽快融入正常儿童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