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8:1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目录:
工程简介
发展概况20世纪状况
21世纪状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回报至关重要:花多少钱也买不到高技术
发展适度
经济收益:回报达十倍 百姓得实惠
工程简介
发展概况 20世纪状况
21世纪状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回报 至关重要:花多少钱也买不到高技术
发展适度
经济收益:回报达十倍 百姓得实惠
工程简介
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2010年9月*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启动研制建设工作,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为加强对工程的领导,中国*设立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实施大型系统工程专项管理,统筹协调工程13个系统的110多家研制单位、3000多家协作配套和保障单位的有关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广大科研人员、部队官兵和职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1]
发展概况
20世纪状况
我国首次“太空行走”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 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9月21日,中国*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完成“*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1世纪状况
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神舟”二号飞船。 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发*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7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 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
神舟六号航天员聂海胜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
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
神舟七号航天员景海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回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回报可达10倍 并非面子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回报(4张) 实践证明,航天工程既增添了国家的竞争力,又给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至关重要:花多少钱也买不到高技术
载人航天的发展,带动了诸多尖端科技的发展。 载人航天涉及的高新技术领域众多:现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间科学……正是在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的过程中,带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领域的水平提高,促进了我国诸多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尖端科技的取得,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得。
发展适度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已花费约350亿元人民币。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数字表明,从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到2005年完成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即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时,工程总花费约200亿元人民币;从2005年载人航天第二步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工程花费约150亿元人民币。 中国载人航天20年的花费“不及美国一年的投入。近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每年的预算大概在170亿到180亿美元,俄罗斯不断加大投入,欧洲和日本也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经济收益:回报达十倍 百姓得实惠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这是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的评估结果。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共获得了3000多项专利,并使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益匪浅。有3万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研制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其中人工智能、遥感作业等技术的转移又带动了整个工农业的繁荣。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样创造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 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今天,通信卫星已被广泛用于电视、广播、长途电话、电视教育、金融、电力等部门,几乎每位中国人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卫星带来的文明和便捷。1987年以来,有800多个品种的植物种子乘坐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卫星进行了太空育种试验,一大批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已经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从新药品到新材料,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已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运用于通信、纺织、石油、交通运输、医疗等行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还有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卫星定位导航……科学家认为,如果没有当年“两弹一星”等诸多重大科学工程的带动和牵引,就不会有今天的运载火箭商业发射服务,不会有核电站、航天遥感等产业的兴起,也不会有我国的计算机及其应用、微电子以及玻璃钢、特种冶金行业的发展。 可以预计,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必将推动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带动和促进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或许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并不能立刻显示出带动宏观经济增长了几个百分点,但专家认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不管是古代人类从非洲向高纬度地区的扩散,还是哥伦布发现新*,不管是人类的足迹由陆地走向海洋,还是飞向天空,每次人类突破自己的生存疆域,都必然会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