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霜落素丝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5 10: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12:20
直译:
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多的竟然像是霜花落满了发丝,感到很震惊,不禁感慨万千。
此举抒发了其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延伸:
李贺是个苦吟诗人,据说他的诗思常在驴背上觅得,随想随写下来投入身边携带的锦囊中。晚上取出,在灯下斟酌成篇。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来”(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正因为他这样呕心呖血地从事创作,再加上家境贫寒、夙志不伸,所以二十多岁就未老先衰,白发惊秋了。
出自《咏怀二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檗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惊霜落素丝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比较具体地描述了自己赋闲在家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为全诗奠定忧伤绝望的感情基调。出自《咏怀二首》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头上无幅巾,苦...
咏怀二首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作者词斟句酌,用最经济的笔墨从各个侧面充分而准确地反映了司马相如生前的落寞和死后的虚荣。 这首诗旨在抒发自己的怨愤之情,却从描写司马相如的闲适生活入手,欲抑先扬。前后表达的感情迥然不同,犹如筑堤蓄水,故意造成高低悬殊的形势,使思想感情的流水倾泻而下,跌落有声,读来自有一种韵味。 《咏怀二首》作者李...
咏怀二首其二中惊霜落素丝中惊字的妙处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象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不禁感慨万千。
咏怀二首译文 | 注释 | 赏析
傍晚着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创作背景 李贺...
谈谈李贺的诗歌创作。
对衰病的吟咏:v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v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v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v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v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v 吴霜点归鬓,身与蒲塘晚。唯恐时间流逝:v 长绳系日v 老者不死,少年不哭v...
浅论李贺诗歌中的鬼意象
李贺自己有诗为证:“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正因为李贺“字字句句欲传世”,所以其诗歌意象虽然新颖奇特,但“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人工斧凿痕迹比较明显,“字字皆雕锼”,“微情固掩,真质大伤”,不如李白诗歌意象那样清新飘逸。我们不妨以《恼公》中“歌声...
李贺及其成就
在现实的重压下,他呈现出种种早衰的症状和心态:“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崇义里滞雨》)、“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咏怀二首》其二)、“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 人生的短暂倏忽,引起李贺的无比惊惧,而怀才不遇的苦痛,又...
素丝“素丝羔羊”之省。
清朝历史学家昭连在《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中提到,面对大事,李昭信处理得明快决断,不应仅要求他具备“素丝之节”的品质。“素丝之节”与“素丝羔羊”比喻白发,源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咏怀》之二:“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在这句诗中,日暮时分停止著书,霜雪已落满白发,形象描绘了白发的...
韩愈和李贺的故事
据说李贺从小对诗太入魔,认为写诗一定要到民间去找灵感,于是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布袋四处溜达,想到好的字句就赶紧写下来,回到家后再慢慢揣摩。正因为这种刻苦,李贺十几岁就名满京城。当时已名满天下一代文宗韩愈和古文家皇甫湜听说他的才华,心生好奇,便决定登门拜访。来到李贺家,韩愈准备故意考考...
马诗二十三首用了哪些修辞?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