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1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4:30
要想有效地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我认为要通过以下几点。
第一,认同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特征,按照角色期望和角色规范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具体表现为安心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能积极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并由此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免除不必要的职业恐惧与忧虑。
第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1)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负面态度;(4)积极与他人真诚地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消极行为较少。
第三,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等。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和体验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具体表现在:(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突发事件和不良事件;(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生活中。
一言以蔽之,我们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促进,即培养教师的优良心理品质,训练自我调节方法与能力的问题。二是对教师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进行必要的预防与治疗,即教师的心理保健与心理调适问题,实现教师的心理和谐,真正使教师成为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自我立法”者,不良职业角色和从业心理的“自我纠正”者,良好的心理、情绪、行为和习惯的“自我行政”者。当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仅依靠教师个体层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和*、社会和环境以及各种社会支持系统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4:30
依我个人的看法,可以先从五个方面来实施:1.加强角色学习,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和自我概念。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乐观的心态。4.要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放松。学习心理学常识,调节心理,保持平衡。5. 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4:31
可以给这些老师开展一些心理课程,一直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这样才可以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4:31
首先就是要给教师营造一个特别好的教学环境,也不要给教师带来特别大的教学压力,还有就是要定期开展心理教育课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4:32
学校可以提高福利待遇,也应该多注重老师的心理健康,应该定期做心理活动讲座,平时也要多关心老师的生活都是可以促进老师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