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3 11:45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3 16:06
1、赤壁赋中客人悲的原因是政治上的失意、萧声哀怨、人生无常和生命的短暂。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的悲伤,将客人的悲观与作者的乐观形成对比。表现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2、《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14:46
赤壁赋客人悲伤的原因有三:
一、曹操功业盖世,引发自己渺小平凡,功业未有之悲。
游在赤壁,又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景,与当年曹操横槊赋诗时何极相似。客人自然想起了曹操当年的丰功伟绩: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联系自身,情况如何?“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自己做的,就是在江渚之上打打鱼,砍砍柴,以鱼虾麋鹿为伴。和曹操相比,真是太过渺小平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也是其渺小平凡、功业未有之悲的体现。
二、英雄已逝,引发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之悲。
曹操功业盖世,但却也只是时间长河里的一朵小浪花,转瞬即逝。这又让客人悲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
人生无常生命短暂,是文学上的”千古无解之忧“。曹操发出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叹,杜甫也叹过“卧龙跃马终黄土”,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也慨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赤壁赋》同样表达了这样的忧愁: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三、旷世美景,可遇而不可留之悲(理想与现实之悲)。
因为第一段描绘的山水风月之景过于美好,御风而行羽化登仙的感觉过于美妙,客人对此景此境非常留恋,产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念头。但“知不可乎骤得”,多次得到这样的体验是不太现实的,于是内心产生一种缺憾之悲。这是因美极而生悲。
文学上,因“极美”“极*”而乐极生悲的文章有很多。比如《兰亭集序》,由盛宴转向悲情。比如《滕王阁序》,同样的因眼前情景过于*,而产生“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的悲情。
处在极度美好的情境中,总会希望美好的时光再长一点,再长一点,然后现实又给人当头棒喝,转而思及世事无常,或是人生短暂。
当然,在《赤壁赋》中,我们也可以把他理解为理想与现实之悲。“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可以理解为对人生如月如江般永恒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