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4 12: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7:01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传唱的地方是我们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附近,也就是今天大青山南麓,包括呼市南郊的南湖湿地公园、哈素海呼市大青山脚下的敕勒川草原,现在还有其影子,又想去的小伙伴可以去这几个地方打卡游玩。
南湖湿地草原是距离内蒙古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最近的草原,它也是敕勒歌中传唱的草原一部分,位于玉泉区昭君路的西侧,距离市区仅10公里左右,交通便捷,从市区过去有直达的公交车,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不到一个小时的骑行时间,非常适合周末休闲、避暑旅游。
受到周边湿地的影响,附近有很多野生动物栖息,经常有狐狸、兔子、野鸭和各种候鸟出没,进入盛夏以来,丰盈的雨水让这片草原焕发了生机,隐隐然已经有了过去敕勒川的味道,虽然不能说一日三变,三日刮目相看还是可以的。这也是草原的智慧和魅力,遇到干旱便开始打籽,洒落尘埃,一旦遇到雨水以及何时的环境,便开始进入野蛮生长的态势。
这里打造的游牧文化景区,不仅包含供游客体验的蒙古包群落,还有用于模拟祭祀的敖包,为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连天空中的模拟苍鹰都有(真是的鹰平时不常见),经常吸引游客一探究竟,草丛中经常有小动物出没,不过需要一双犀利的眼神才行。
这里的敖包打造得更像是一个路标作用,与草原上传统的祭祀敖包不太一样,如果不是缺少游牧文化专家的指导,就是经营者刻意打造的路标作用的敖包。
草原上的敖包按照作用可以分为“祭祀敖包”、“界碑敖包”、“路标敖包”,祭祀敖包一般要在一个叫“罕山”的制高点,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就是最接近腾格里的地方,而作为地界和路标的敖包则功能单一,上面缺少蓝色的哈达。
景区上还模拟了蒙古马的生存环境,有十来匹蒙古马在草原上觅食,这些马虽然还有蒙古马的样子,却早已失去了它的风采,游客可以花100元钱在草原附近绕一圈,可能是为了安全起见,这些马都属于非常听话的马,基本不会快速奔跑,有些像那些应付无聊工作的工人,有些懒洋洋。
比较遗憾的是缺少羊群和牛群,虽然有一个骑马的白色雕塑,远处看还可以,不能近观,比较粗糙。 草原西侧的湖泊岸边有一些专门用于烧烤的木屋,既可以住宿也可以在那里自助烧烤,如果想看到这里的野生动物,在这里找一个地方住下来,在傍晚和清晨会有意外的收获。
眼神非常好的孩子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个扁平的风筝,一直在敖包的上空盘旋,其实远处有人在操控。
草原上的雕塑已经非常脏了,可能是缺少游客的原因,经营者也不想去为其清洗。
远处动物出没,本来以为是只小狐狸,这附近经常有狐狸出现,拉近了镜头一看,原来是只小黄狗,傍晚天黑之前,运气好能遇到野生小动物,天气热的时候它们都躲在家里睡觉呢。
草原的南侧是一片果园,秋天可以来这里进行采摘,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现在进入里面散步,树上满是青果,里面各种小动物和鸟也非常多,尤其是鸟鸣声不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7:01
《敕勒歌》传唱的地方是我们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附近,也就是今天大青山南麓。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7:02
《敕勒歌》是从黄河以北的地区传唱过来的,有说是用鲜卑族的语言翻译过来,既然是鲜卑族,即我国北方,那应该就是内蒙古那边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7:02
应该是阴山脚下的草原地区。从《敕勒歌》中“敕勒川,阴山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容不难看出,描绘的是阴山下的草原风光。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7:03
很多人认为传唱的是草原,其实唱的是太原,那时候太原处于中原和草原的交界处,也保留很多着草原的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