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5 07: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08:40
李 朴 李潜长子,字先之,江西省兴国县迳口(今埠头乡风冈村)人。
宋代理学家。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进士第。
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洛阳)国子监教授,为大理学家伊川程颐所器重。移虔州(赣州)教授,因直言隆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而被停职。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对朴说:“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回答说:“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纯礼泣下。
右司谏陈 荐朴,有旨召对,李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
失今不救,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权奸蔡京恶其鲠直,复为虔州教授。后任肇庆府四会县令,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事,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书等职。
钦宗即位后,改任著作郎,半年内五次升迁,至国子祭酒(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因病未到职。高宗即位后,改任秘书监,诏书未至而去世,享年65岁,追赠为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著有《章贡集》20卷。
是著名诗人,《千家诗》中辑有其诗作。其生平载《宋史·李朴传》。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纯礼泣下。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
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立额买扑,破田畴,发墟墓,厚赂乃已,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赠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
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宋史·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李朴传【原文】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纯礼泣下。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
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立额买扑,破田畴,发墟墓,厚赂乃已,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赠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
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注释】1、推鞫:亦作“推鞠”。审问。
《隋书·裴蕴传》:“蕴知上意,遣张行本奏威罪恶,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唐陆贽《商量处置窦参事体状》:“若不付外推鞠,则恐难定罪名。”
宋司马光《论皇城司巡察亲事官札子》:“有百姓杀人,私用钱物休和,事下开封府推鞫,皆无事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累絏多人,辗转推鞫,始有一人吐实。”
2、危言:耸人听闻的言论。宋无名氏《道山清话》:“绛欲以危言中伤大臣,事既无根,徒摇众听。”
明张居正《上六部禀帖》:“且巧为诋说,捏造危言,遂为纂修所影藉。”3、泰然:安然。
形容心情安定。《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晋郭象注:“夫德宇泰然而定,则其所发者天光耳,非人耀。”
唐权德舆《丙寅岁苦贫戏题》诗:“中忆裴子野,泰然倾薄糜。”《云笈七签》卷*:“心既泰然,不寿何待。”
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实由于食贫居贱之有素;汔可小康,即处之泰然,不复求多也。”4、追官勒停:指追回官衔,勒令停职。
《宋史·理宗纪一》:“李全之叛,淮东提刑司检法吴澄等出泰州城谒贼,各追官勒停。”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熙宁三年敕:‘今后*失入死罪,一人追官勒停,二人除名,三人除名编管。
’”《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降了三个圣旨:第一开封府问官追官勒停。”5、待罪:古代官吏任职的谦称,意谓不胜其职而将获罪。
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汉司马迁《史记·季布传》:“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当时季布任河东守。)
”宋范仲淹《滕君墓志铭》:“予时待罪 *** ,尝力辩之。”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老夫待罪锦衣,多历年所,门户党援,何代无之?”6、玉音:原系尊称帝王的言语。
《尚书大传》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宋苏森《后序》:“孝宗皇帝玉音问曰:‘子由之文平淡而深造于理,《栾城集》天下无善本,朕欲刊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癸未,(上)临雍讲学,玉音朗朗。”
后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三国魏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唐元稹《酬孝甫见赠》诗之十:“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宋杨亿《送刘秀州》诗:“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
7、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宋苏辙《谢除中书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闻召对之音;众 *** 攻,终致南迁之患。”
明高启《西清对雨》诗:“坐咏西清暇,君王召对稀。”《儿女英雄传》第40回:“及至他得了讲官,大考起来,渐次升到国子监祭酒,便累蒙召对。”
8、政体:为政的要领。汉荀悦《申鉴·政体》:“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贤惟固,恤民惟勤,明制惟典,立业惟敦,是谓政体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若将六部案牍中有关于政体者一一録出,修为一书,则累朝之事更无遗漏矣。”
9、圆方: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高祖昭素仕至侍御史。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上思其朴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差同知贡举。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时给事中莫济不书敕,翰林周必大不草制,右正言王希吕亦与衡相继论奏,同时去国,士为《四贤诗》以纪之。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
翻译: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高祖李昭素官至侍御史。李衡幼年擅长大量背诵(诗文),写文章提笔就成。考中了进土,授官吴江主簿。有一个部使者依仗权势作威作福,侵害老百姓,李衡不忍心用以棍棒(打老百姓)来迎合,呈上引罪自责的辞呈,拂袖回家。后任溧阳县县令,一心用诚意教化老百姓,老百姓没有不尊敬他的。夏秋二季的赋税(征收),(只是)把上缴的期限在县衙门前公布出来,乡村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争相)上缴赋税却比其它县先完成。因而任县令长达四年,狱中未尝关押一个重罪犯人。隆兴二年,金兵进犯淮堧,人们纷纷惊恐说:“贼兵来势太猛了!”沿江的*大多把妻子儿女送(到外地),李衡独自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县,老百姓人心非常安定。盗贼像刺猬般在别的县内涌起,而溧阳县平安如旧。元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人把李衡列为治理上等上报,皇上下诏加官一等,不久召入朝中任监察御史。历官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朝任温、婺、台三州知州,只有婺州曾亲自到任。加官秘阁,可李衡却以年老要求退休,恳切请求不停,皇上多次退回他的上奏,最后授给秘阁修撰的官职让他退休。皇上想到他为人淳朴忠厚,不久又征召他任官,授官侍御史,(他)拿自己年老作理由坚决推辞,但没能得到皇上恩准。命他与其他*共同主持选举。正逢外戚张说以节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权,李衡极力上疏(*)这件事,说“不应该因为他是母后亲人就任以*”,在朝堂上力争好一段时间。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说:“与其任官而有负于国君,哪如辞官而合于道义。”五次呈上奏章,越发极力以年老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改变不了他的决定,仍然让他以秘阁修撰身份退休。当时给事中莫济不写敕文,翰林周必大不起草制诰,右正言王希吕也和李衡相继上奏,同时离开朝廷,士人作《四贤诗》来记述这件事。李衡后来定居昆山,建茅草别墅,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安闲自在,左右只有二个奴仆,聚书超过万卷,自号叫“乐庵”,死时年七十九。
【原文】
李至,字言几,真定人。母张氏,尝梦八仙人自天降,授字图使吞之,及寤,犹若有物在胸中,未几,生至。七岁而孤,鞠于飞龙使李知审家。幼沉静好学,能属文。及长,辞华典赡。举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
雍熙初,加给事中。时议亲征范阳,至上疏以为:“兵者凶器,战者危事,用之之道,必务万全。幽州为敌右臂,王师所向,彼必拒张,攻城数万,兵食倍之。今日边庾未充,况范阳之傍,坦无陵阜,去山既远,取石尤难。金汤之坚,必资机石,傥有未备,愿且缮完。畜威养锐,观衅以伐谋,更纵弥年,亦未为晚。必若圣心独断,在于必行,则京师天下之本,陛下恭守宗庙,不离京国,示敌人以闲暇,慰亿兆之仰望,策之上也。大名,河朔之咽喉,或暂驻銮辂,扬言自将,以壮军威,策之中也。若乃远提师旅,亲抵边陲,北有契丹之虞,南有中原之虑,则曳裾之恳切,断鞅之狂愚,臣虽不肖,耻在二贤后也。”至以目疾累表求解机政,授礼部侍郎,进秩吏部。
会建秘阁,命兼秘书监。至每与李昉、王化基等观书阁下,上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与焉。上尝临幸秘阁,出草书《千字文》为赐。至道初,真宗初正储位,以至与李沆并兼宾客,诏太子事以师傅礼。真宗每见必先拜,至等上表,不敢当礼。诏答曰:“朕旁稽古训,肇建承华,用选端良,资于辅导。藉卿宿望,委以护调,盖将勖以谦冲,故乃异其礼数。勿饰当仁之让,副予知子之心。”至等相率谢。太宗谓曰:“太子贤明仁孝,国本固矣。卿等可尽心规诲,若动皆由礼,则宜赞助,事有未当,必须力言。”(节选自《宋史·李至传》)
【译文】
李至字言几,是定真人。母亲张氏,曾经梦见八位仙人从天而降,交给她字画让她吞下,到惊醒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胸中,不久,生下李至。李至七岁时父亲就死了,寄养在飞龙使李知审家。李至年幼时沉静好学,能写文章。长大后,他的文章文辞华美用典丰富。中进士后,入官任将作监丞,又做了鄂州的通判。
雍熙初年,加官给事中。当时(朝中)在讨论皇帝亲征范阳之事,李至上书认为;“武器是杀人的凶器,战争是危险的事,进行战争,一定要有万全之策。幽州是敌人的右臂,朝廷军队攻打那里,对方必定加强防御,攻城用数万人,军粮要增加一倍。现在边境粮仓中的粮食尚不充实,况且范阳附近,地势平坦没有高丘,离山又远,取得石料非常困难。要想坚守城池,必须依靠机石(古代用机械引发的石头。多用于作战),如果没有准备好(可用的石头),希望暂且(把准备石头这项工作)完善。积蓄威势培养锐气,观察时机来以谋略战胜敌人。(伐谋:破坏敌方施展的谋略。一说以谋略战胜敌人),就算再等一年,也不能算晚。如果圣上一定要独自决断,(目前)一定要做的,京城是天下的根本,陛下(应当)恭敬地守护宗庙,不离开京城,让敌人认为我们从容镇定,以慰藉亿万百姓的仰望,这是上策。大名府是河朔地区的咽喉之地,或许可御驾暂住,宣言皇上要亲自统兵,来壮大军威,这是中策。如果圣上率领军队远征,亲自到达边境,北方有契丹的忧患,南方有中原的顾虑,那些拉住衣襟恳切进言者(曳裾:拉住衣襟。一说即曳裾王门,指在王侯权贵门下作食客),那些斩断马鞅的狂妄愚鲁者(断鞅:挣断马鞅),我虽然不成器,但在这两类贤人后面也感到耻辱。”李至因为眼病多次上表请求解除国家枢机政务,被授官为礼部侍郎,提升到吏部尚书。
恰逢(朝廷要)建立秘阁,让李至兼任秘书监。李至每当与李昉、王化基等在秘阁中看书,皇上必定派遣使臣赏赐宴席,并且命令三馆学士都来参加。皇上曾到秘阁,拿出草书《千字文》作为赏赐。至道初年,真宗刚被立为太子,(皇上)让李至与李沆一同兼任太子宾客,下诏让太子以师傅的礼节对待他们。真宗每次面见必定首先下拜,李至等人上表,不敢承受这样的礼节。皇上下诏回答说:“我博考古训,创建承华殿,择选端正善良的人来辅佐太子。凭借你们的德行名望,委托你们来 *** 辅佐(护调: *** 辅佐)他,是想要用谦和虚心的品质来勉励他,因此才在礼节上(和以前)有所不同。你们要当仁不让,这才与我器重你们的心意相符。”李至等人一同谢恩。太宗对他们说:“太子贤明仁孝,国家的根基(才能)稳固。你们应该全心全意规劝教诲他,如果他的举动都符合礼制,就应当好好帮助(赞助:帮助;支持。赞,帮助。不是“赞成”的意思)他,如果他行事有不恰当之处,你们必须尽力进言。”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
高祖昭素仕至侍御史。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
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
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
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
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
上思其仆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差同知贡举。
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
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时给事中莫济不书敕,翰林周必大不草制,右正言王希吕亦与衡相继论奏,同时去国,士为《四贤诗》以纪之。
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 衡自宣和间入辟雍,同舍有赵孝孙者,洛人也,其父实师程颐,家学有源,劝衡读《论语》曰:“学非记诵辞章之谓,所以学圣贤也,不可有丝毫伪实处,方可以言学。”
衡心佩其训,虽博通群书而以《论语》为根本。临没,沐浴冠栉,翛然而逝。
周必大闻之曰:“世谓潜心释氏,乃能达死生,衡非逃儒入释者,而临终超然如此,殆几孔门所谓闻道者欤。”。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文章《宋史·寇准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翻译:
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