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年级《认识钟表》的两点疑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3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5:08
我们说时间都是几点几分,如8点20分,都是先看时针指向几,再看分针指向几
如果时针位于8、9之间,就是8点,再看分针位置,结合起来就是8点20分
毕竟处于整时是特殊情况,所以推荐先看时针指向几,再看分针指向
让学生观察一下分针转动一圈,时针就跟着转动一格,从而让学生感知分针从12到12转一圈就是一整时,从12到6就是半圈就是半时。使他们不仅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还能知道为什么指向12是整时,为什么指向6是半时,是个让学生有直观认识的好办法
你是个为学社考虑的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支持你!祝工作顺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5:08
来历】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 安阳 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最常用的500个汉字
的一是在不了有和人这中大为上个国我以要他时来用们生到作地于出就分对成会可主发年动同工也能下过子说产种面而方后多定行学法所民得经十三之进着等部度家电力里如水化高自二理起小物现实加量都两*机当使点从业本去把性好应开它合还因由其些然前外天政四日那社义事平形相全表间样与关各重新线内数正心反你明看原又么利比或但质气第向道命此变条只没结解问意建月公无系军很情者最立代想已通并提直题党程展五果料象员革位入常文总次品式活设及管特件长求老头基资边流路级少图山统接知较将组见计别她手角期根论运农指几九区强放决西被干做必战先回则任取据处队南给色光门即保治北造百规热领七海口东导器压志世金增争济阶油思术极交受联什认六共权收证改清己美再采转更单风切打白教速花带安场身车例真务具万每目至达走积示议声报斗完类八离华名确才科张信马节话米整空元况今集温传土许步群广石记需段研界拉林律叫且究观越织装影算低持音众书布复容儿须际商非验连断深难近矿千周委素技备半办青省列习响约支般史感劳便团往酸历市克何除消构府称太准精值号率族维划选标写存候毛亲快效斯院查江型眼王按格养易置派层片始却专状育厂京识适属圆包火住调满县局照参红细引听该铁价严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1. 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只有少数卜人史官使用。它主要是用刀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由于龟甲兽骨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因为用尖刀雕甲骨文刻,所以线条细而均匀。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具有早期汉字的特点:图画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
试猜猜下图中的六个古字是什么字:
答案:
对一年级《认识钟表》的两点疑问
如果时针位于8、9之间,就是8点,再看分针位置,结合起来就是8点20分 毕竟处于整时是特殊情况,所以推荐先看时针指向几,再看分针指向 让学生观察一下分针转动一圈,时针就跟着转动一格,从而让学生感知分针从12到12转一圈就是一整时,从12到6就是半圈就是半时。使他们不仅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认识钟表》评课优点及不足如下
《认识钟表》评课优点及不足如下: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将秒针加入却有点勉强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学知识有一定的规律,不可操之过急。优点 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
《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1 《认识钟表》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为什么先认识分针再认识时针
因为,分针总动60格=时针走动一格。时针的运动原因是分针运动60格的结果。学习应该先学“基础”、“根本”。
怎样交给一年级的学生认识钟表中的过一小时是多少
先教会孩子认识整时,也就是告知他当分针正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例如:当分针正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然后,紧接着往顺时针方向拨,告知他7时多:循序渐进的从7时过5分开始拨到7时55分,告知他都是7时多,让他感受分针按顺时针方向从12走到12,也就是走了一圈,时针从7走...
学习了认识时钟的一年级学生小明问哥哥:"我看到时针在2和3之间,分针...
当分针与时针在一条线上,就是指时针和分针之间相差180°。那样就可以算了。解:设是两点x分,则可列方程:6x-60°=0.5x+180.移项,得:5.5x=240.系数化为一,得:x=43 答:现在是2:43.应该就是这样了,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1 “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扎实,更有效
一、找准学生知识和认知能力起点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找准学生原有认知能力的水平。在付宣萍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中,她根据一年级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一上课就用实物钟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从认识钟面上的数字到认识时针、分针,并用儿歌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时针...
认识钟表核心素养评价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要求学生掌握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
怎样让一年级孩子认识钟表
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拿一个闹钟来给他看再进行讲解 但更好的方法就是动手来和宝宝做一个钟表 这样他就会对表面和长短针以及时间都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没事就多让他看看钟表的图 一年级里钟表是一个难点 很多小朋友都是这一个单元不是很好 所以多花点时间就可以 熟能生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