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6 16: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7:00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
父亲罗弘信,本名罗宗弁,开头做马牧监,服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年,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骄横太盛,招聚兵马,想诛灭魏州牙军。
牙军大怒,聚集呐喊攻打他,乐从训出逃据守相州。牙军废除乐彦贞,囚禁在龙兴寺,*着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杀死了他,推举小校赵文建任留后。
此前,罗弘信自己说,在居住的地方遇见一位白胡须的老头,对他说:“你将成为一方土地的主人。”这样做梦遇见了两次,内心觉得怪异。
不久赵文建与军心不协,牙军们相聚呼喊说“:谁愿做节度使?”罗弘信立即应声回答说“:白须老头早就告诉我,可以做你们的君长。”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军们推举罗弘信为魏州留后。
朝廷闻讯,就正式授给他节旄。 乾宁年间,太祖急攻兖州、郓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这时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领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驻在莘县。
李存信带兵没有法度,不断征取魏州的牛马,罗弘信对此不平。太祖乘机派使者对罗弘信说“:太原晋人志在吞并河朔,当回师之日,贵道就很可忧虑了。”
罗弘信便感到害怕,于是与太祖结好,又出兵三万人攻打李存信,打败了他。不久,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扎营于观音门外,魏州所属城邑多被晋军攻占。
太祖派葛从周援救罗弘信,在洹水与晋军交战,活捉了李克用的儿子落落献上,太祖令将落落送给罗弘信,罗弘信杀了他,晋军才退。这时太祖正在图取兖州、郓州,担心罗弘信背离自己,每年岁时节日都送给他财物,必定言辞谦卑、礼物丰盛。
罗弘信每有回礼,太祖必当着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说:“六兄是比我年纪大一倍的兄长,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邻邦的礼仪看待。”所以罗弘信以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后来罗弘信历官至检校太尉,被封为临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罗绍威继承父亲的职位自称魏州留后,朝廷也就顺便任命他,接着正式授与他旄节斧钺,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封为长沙郡王。唐昭宗东迁洛阳,太祖命各道营修洛邑,罗绍威单独营修太庙,诏令加封他为守侍中,进封为邺王。
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盗取占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招募军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称为“牙军”,都供给丰厚的赏赐,使牙军不胜骄宠。年代久远,父子相承,亲戚党徒交结牢固,那凶暴的人,强取豪夺,违犯法令,*不能制止。
牙军们随便变换主帅,就像儿戏,从田氏以后,近二百年,主帅的废立,全出于牙军之手,如史宪诚、何全白皋、韩君雄、乐彦贞,都是他们拥立的,对他们的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诛。罗绍威苦于牙军以往形成的弊病,虽以财货收买姑息迁就,但内心不满他们。
罗绍威继承父职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图谋扰乱河朔,进攻占领贝州,长驱直攻魏州。罗绍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驻在洹水,葛从周自邢州、氵名州领军进入魏州,燕军将领刘守文、单可及与太祖的军队在内黄交战,燕军大败,太祖的军队乘胜追击。
遇上葛从周也出军掩击,又打败燕军。斩首三万余级。
三年,罗绍威派使者与太祖会合军队,一同进攻沧州以回报太祖。从此罗绍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为仰慕并依附于他。
罗绍威眼见唐朝国运衰落,群雄交相作乱,太祖兵力强于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禅代帝的意图,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结他,成就他的事业,又经常担心牙军发生变乱,内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无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谋变,罗绍威更加害怕,于是定计除掉牙军,派使者告诉太祖请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应了他,派李思安会同魏博镇军队再次攻打沧州。在这以前,安阳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机派遣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士兵一千人,将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舆抬入魏州,说是赞助安阳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亲自领军渡过黄河,声称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很怀疑他的行动。这月十六日,罗绍威率领数百家奴门客与马嗣勋共同攻打牙军,当时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军,到天亮时全被诛杀,共八千家,都被灭了族,州城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从内黄奔到邺州。当时魏军二万,正与朝廷军队一同包围沧州,听到魏州城中发生事变,魏军于是拥着大将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内,皆为劲敌,太祖派众将分兵征讨他们,半年才平定。
从此罗绍威虽然清除了*迫自己的牙军,然而立刻又后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几个月,又发生浮阳战役,罗绍威飞车馈送运输军需,从邺都到长芦五百里,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帅府,沿路设置亭候,供应牲牢、酒备、军幕、什器,太祖上下全军几十万人,所用军需都不缺少。到太祖从长芦回来,再次经过魏州时,罗绍威乘机对太祖说“:..州、岐下、太原终有狂妄诡密的意图,各以复兴唐朝王室为名,大王应当自己夺取国家政权,以断绝别人的企图,上天赐与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议的。”
太祖深深感谢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罗绍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赐与扶天启运竭节功臣名号。
御驾将进洛阳时,罗绍威奉诏令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当时所有,而建筑忽然。
董允,字休昭,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先主(刘备)立太子,董允被选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马。后主(刘禅)继位后,董允升任黄门侍郎。
丞相诸葛亮将要北征魏国,驻军汉中,考虑到后主年纪幼小,难以辨别是非曲直;因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宫廷内府的事务交由他负责。诸葛亮给后主上奏疏说:“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简选提拔起来留给陛下的。至于权衡取舍,规划补益,毫无保留地向陛下进献忠言,都是他们的责任。我认为,宫中的事务,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就一定能够弥补失误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没有听到劝勉陛下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董允等人,以表明他们的怠慢失职。”不久,诸葛亮请费祎作参军,将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宫的宿卫亲兵。郭攸之性情向来平和温顺,只是凑数的*而已。进献忠言采纳意见的任务,都由董允一人承担了。
董允处理政事注意制定防范措施,克尽匡正扶救的职责。后主刘禅常常想要挑选美女充实后宫,董允认为古代天子的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现在后主的嫔妃美女已经充备,不应该再增加,就始终坚持,不答应选取美女之事。后主刘禅越发畏惧害怕他。尚书令蒋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荐费祎和董允,又上表说:“董允在宫内侍奉多年,辅佐襄助王室,应该赐予他爵位和封地,来褒奖他的辛劳和功勋。”董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主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善于阿谀逢迎,机敏狡黠,想要取悦后主,求得进身。董允时常对上正颜厉色地匡正后主,对下则多次斥责黄皓。黄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为。一直到董允去世,黄皓的职位没有超过黄门丞。
董允曾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人相约出游宴饮,车马已经准备停当,担任郎中的襄阳人董恢前来拜访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纪轻轻,官职卑微,看见董允停止外出接待他,踟蹰不安,请求离去。董允不答应,说:“本来我之所以要出游,就是要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游玩畅谈。现在您已经屈尊(来到我家),正要好好说说阔别多日蕴积的思念之情。舍弃这样的交谈,去赴那个宴会,不是我原来(做这事)的意图。”于是让人解下驾车的马匹,费祎等人也都停了车马,不再出去游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礼贤下士,行事大都是这种样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暂理尚书令职务,做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是不是这个?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匈奴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胡贼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魏敬益,字士友,元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官至临江总管。古隶属于学习庐江太守碑,也擅长篆书。
本性孝顺,居母亲丧,哀伤过度骨瘦如柴。一向喜欢施舍,有男女失调的人,从财产为他娶嫁;收成不好,年老体弱的饥饿的人,煮来吃的。我更加有田仅十六顷,一天对他的儿子说:“自从我买四庄村的田地十顷,环绕在村的老百姓都不能养活自己,我很同情他。如果要把田归那个人,你要守我田,可以不挨饿了。”于是叫四庄村民告诉他说:“我买你们事业,让你们贫穷无法生存,有父母无法养,我的不太过分了,请把田产还给你们。”大家听,都惊呆不敢接受,强大与之,就学习而言各有司。有关部门奏报在中书,请加表彰。丞相公孙贺太平地说:“世上竟有这样的人吗?!”
郑光是宣宗的娘舅,他家乡的私人府第看守非常放肆骄横,被乡里视作祸害,全年所收的租税都不向上交纳,户部侍郎韦澳担任京兆尹,擒获后用刑具拘禁他,到延英宫与皇帝对审,皇上问:“你拘禁郑光的庄吏,他犯了什么罪?”韦澳将全部禀告了皇上。
皇上说:“您想如何处置他呢?”韦澳说:“我想按照法律来处置他。”皇上说“郑光很爱惜他,怎么办啊?”韦澳回答说:“陛下把臣从宫中调任为京兆尹,就是让臣处理京畿附近的问题,如果郑光的庄吏,作了一年蠹虫,却免于应受的重刑,那样的话,朝廷的法规只能在贫困的百姓中执行,这样的旨意我不敢领。”
皇帝说:“确实是这样,但是郑光,再三的在我这里说情,你能免于法规吗?不行的话,判重刑不判死刑可以吗?”韦澳回答说:“我不敢不领旨,但我可以先关着他,等他把一年中所贪的税物交出来再放他,也可以当作惩罚。”皇帝说:“好啊,郑光贪乡里的税物,你按相关的法规处理吧。”
韦澳出了延英宫,直接回府,执行杖刑,让他交出所贪的税物几百斛,才放了他。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翻译:
孟懿子向孔子请教行孝之道。孔子说:“不要违背于礼。”
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于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啊?”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应当以礼奉事;去世后,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鲁国大夫仲孙何忌,小孔子二十岁。无违:不违于礼。葬:葬,此字从死,在艹中。
出自:《论语·为政》
扩展资料
《论语·为政》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范畴——礼、认识方*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原则。
人物思想:
孔子的*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画殿修好后,惠真方丈要请苏辙为重修画殿写记,苏辙欣然同意,挥笔写下了《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予先君宫师平生好画,家居甚贫,而购画常若不及。予兄子瞻少而知画,不学而得用笔之理。辙少闻其余,虽不能深造之,亦庶几焉。凡今世自隋晋以上,画之存者无一二矣;自唐以来,乃时有见者。世之志于画者,不以此为师,则非画也。予昔游成都,唐人遗迹遍于老佛之居。先蜀之老有能评之者曰:“画格有四,曰能、妙、神、逸。”盖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称神者二人,曰范琼、赵公??,而称逸者一人,孙遇而已。范、赵之工,方圜不以规矩,雄杰伟丽,见者皆知爱之。而孙氏纵横放肆,出于法度之外,循法者不逮其精,有从心不逾矩之妙。于眉之福海精舍,为行道天王,其记曰:“集润州高座寺张僧繇。”予每观之,辄叹曰:“古之画者必至于此,然后为极欤!”其后东游至岐下,始见吴道子画,乃惊曰:“信矣,画必以此为极也。”盖道子之迹,比范、赵为奇,而比孙遇为正,其称画圣,抑以此耶?绍圣元年四月,予以罪谪守汝阳,间与通守李君纯绎游龙兴寺,观华严小殿,其东西夹皆道子所画,东为维摩、文殊,西为佛成道,比岐下所见,笔迹尤放。然屋瓦弊漏,涂栈缺弛,几侵于风雨。盖事之精不可传者,常存乎其人,人亡而迹存,达者犹有以知之。故道子得之隋晋之余,而范、赵得之道子之后。使其迹亡,虽有达者,尚谁发之?时有僧惠真方葺寺大殿,乃喻使先治此,予与李君亦少助焉。不逾月,坚完如新。于殿危之中得记曰:“治平丙午苏氏惟政所葺。”众异之曰:“前后葺此皆苏氏,岂偶然也哉!”惠真治石请记。五月二十五日。(《苏辙:后集卷二十一》)
二苏汝州情结
苏撤贬汝州任职不久,哥哥苏轼也以“讥斥先朝”的罪名从定州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苏轼绕道汝州,一来看望自己的弟弟,二来向苏弟弟借点路费,三来看看他曾任职汝州团练副使近一年却没有上任的汝州。
苏撤和苏轼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做法不仅在北宋非常出名,还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苏轼10年前因“乌台诗案”被入狱后,苏撤请神宗免去自己的官职为兄长赎罪。兄弟留下的诗词中相互怀念的占很大一部分。
苏轼一向不善料理生计,有钱就随手花尽。加之?v年间,他奔波于地方、朝廷之间,调动频繁,手中更无结余。现在忽然远谪岭南,行程数千里,经济十分拮据。苏辙在元?v以前的俸禄比苏轼少,子女比苏轼多,生活比苏轼困难。但元?v年间,他一直在朝,位至副相,经济比苏轼反而宽裕了。“患难之中,友爱弥笃”的苏辙,文言文翻译/wenyanwenfanyi/十分慷慨,分俸七千让苏轼长子苏迈带领全家大半的人往宜兴(苏轼在此置有田产)就食,而留下爱游山玩水的苏轼在汝州尽情放松。
苏轼在汝州停留了10多日,不仅游玩了汝州的风穴寺、观音堂、南禅寺、龙兴寺、温泉,距州城近百里的岘山和郏县小峨嵋山,还深入汝州平民家中进行采风活动,记录了当时汝州风景名胜和当时汝州人的生活情况,在对外宣传汝州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苏辙陪同苏轼参观了龙兴寺,观赏龙兴寺的吴道子画。苏轼对弟弟保护古文物的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方丈室提笔写下了《子由新修龙兴寺吴画壁》的诗篇:“丹青久衰工不艺,人物尤难到今世。每摹市井作公卿,画手悬知是徒隶。
吴生已与不传死,那复典型留近岁。人间几处变西方,尽作波涛翻海势。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厘得天契。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似闻遗墨留汝海,古壁蜗涎哥垂涕。力捐金帛扶栋宇,错落浮云卷新霁。使君坐啸清梦余,九叠衣纹数衿袂。”最后一句称赞说:“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后来惠真方丈将他题写的刻石树在龙兴寺纪念,为龙兴寺增添了一个新的景点。龙兴寺的香火因苏家兄弟的光顾再次兴旺起来。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相关成语
随珠和璧(又作“随珠荆玉”):形容珍宝中的极品。
随珠弹雀:比喻做事不当,得不偿失。
汉代以后的《淮南子》、《搜神记》将随侯珠的故事记得更详细。原意是:春秋时随国有断蛇丘。随侯出行,见大蛇被打成两断,看其蛇有些灵异,便命随行者用药救治,蛇立即能活动。此处便叫“断蛇丘”。一年以后,蛇衔明珠来报答随侯。“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随季良(梁)大夫池。”蛇采用什么形式送明珠?民间一说是随侯乘船时,突遇风浪,一大蛇于水中衔大珠献上;另一说是深夜梦见一大蛇衔来明珠报恩,随侯醒来果见一明珠将室内照得如同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