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4 11:4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28
回答问题之前,先澄清一个错误观点:学习时长会转化为学习成绩,即学习时长与学习成绩成正比。
所以,很多家长恨不得自家孩子一睁眼就去学习,甚至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很苦恼:明明我家孩子学习时间已经够长了,怎么成绩还越来越差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其实,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从来不是学习时长,而是单位时间的学习转换效率。只有单位时间学习转换效率高,学习时长才会转换成好的学习成绩,如果学习转换效率不高,甚至负转换的话,学习时间越长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越大。
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并不断否定自己,承受能力差的孩子甚至会因此走向极端。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学习时间很长,而成绩却没有明显变化时,一定要查找原因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出现这种问题,需要家长注意三点:态度、兴趣和方法。
首先,对个人学习来说,智商决定成绩高度,态度决定成绩好坏。除去那些天选之子,普通人的学习成绩中占决定因素的就是态度。学习态度是单位时间学习转换效率的决定因素。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即便是有点夸张,但绝对正确。很难想象一个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孩子,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把学到的内容消化吸收。更有甚者,校内学习走过场,校外补课全敷衍,这样的学习态度,学习时长除了决定父母为此所需要付出的金钱外,跟成绩有什么关系?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兴趣同时也影响着态度,如果孩子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只是碍于家长的面子,或者胁迫,不得不去学习,那只能说不管学习多久,都是假象。学习时间长短对孩子来说不过是受煎熬的长短,跟成绩无关,甚至随着时间的增加,孩子内心出现抵触情绪,学习效率又转负的倾向,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自愿、快乐地学习。
最后,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很多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去学习,或者看到孩子学习就觉得万事大吉,却从来不关心孩子地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只关注表面,期待结果,却不关心过程。记得有句俗语,“工作不得法,就像猪尾巴,整天摇不停,不知忙个啥。”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方法对学习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
总之,需要家长们清醒认识到的是,决定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但时长恰恰是最不关键的那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28
学习的时间和效果是抛物线形,开始的时候时间越多效果越好,到一定程度,达到巅峰,时间再增加,效果就反而变差。因为大脑需要休息,一天24小时学习,能好吗?而且学习需要消化。在平和的状态下,对学过的知识系统性消化。光做题是不够的。学习时间太长,消化时间没有,孩子反而厌烦学习,根本不会去消化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29
说明孩子学习没有效率。学习得有方法才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