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29
共6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5-30 15:20
对一个孩子最大的伤害,往往是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而在孩子长大后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却紧紧跟着,步步相逼。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01
前几天,一位妈妈说过完节就面临一个很纠结的选择。
因为家里的一些特殊情况,她不得不考虑把1岁多的孩子送回老家,或者放在自己的哥哥家,由妈妈帮忙照看。
我听了她的讲述,觉得没有到非跟孩子分离不可的境地。
只是家里老人觉得她可以去上班,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
老人劝说:“孩子小,给谁带都一样”。
可是她跟丈夫还是不舍得,想把孩子留在身边。
老人说小夫妻不懂事,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我们这一代父母,很多很多人都有过留守的经历。
当童年时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为人父母,更想着给孩子好的呵护,因为那样的感受刻骨铭心。
而且身边还有很多留守的小伙伴,已然在留守中迷失了自己。
我跟她说,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得没有选择,请坚持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黛安·伦曼斯有一首小诗写到: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我会先建立自尊,再决定盖房子。
我会多用手指来画图,少用手指来指。
我会少教训多沟通。
我会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会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
可惜的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而且不能回转,更不能重来。
错过了真的就错过了。
02
有很多的人都觉得孩子小的时候是不需要父母的。
理由是孩子小,谁带都一样。
其实这个理由是最站不住脚的,可是从纯喂养的角度来说,却看上去很有道理。
但是孩子不仅仅需要喂饱就行,他们还有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谈及个体发展时提到“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
心理发展直接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
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幸福快乐的人,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会一直都被自卑包围着。
在孩子成长的初期,谁能给孩子最好的心理呵护?
当然不是心理学家,因为他们没有你那么了解你的孩子。
也不是亲戚朋友,他们会爱孩子,但其中还是会隔着一点东西。
最能胜任这个工作的就是父母。
03
过年的时候回老家,看到亲戚家多了一个3岁的男孩。
那个孩子一见到我们就赶紧躲起来。
你叫他过来吃东西,他就在那扶着门看着你,怎么叫都不敢过来。
我拿了一点糖果给他,没想到他赶紧跑了。
亲戚说这个是一个表侄女的儿子。
因为孩子的父母在外边生了第三胎,所以只能把这个孩子寄养在这边,过年的时候也没有回来。
吃饭的时候,那个孩子就乖乖地端着碗在旁边的小桌子上吃,不吵不闹。
看到其他的孩子玩,就一个人站在边上看着。
饭后,大人们逗小孩。
有人就问他3加3等于几。
他把手指放在身后掰了老半天,才怯怯地说等于7。
大人哈哈大笑,边上的孩子说错了错了。
“他脑子笨啊!不要逗他。”亲戚轻描淡写地跟客人说。
只见孩子低着头,脸胀得红红的。
没有哭也没有闹。
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小小的他竟然出乎寻常的懂事。
因为亲戚家本来就有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常常在爷爷怀里蹦来蹦去,这个“外来”的他只能小心翼翼。
他就这样被贴着标签、有着跟自己年龄毫不相符的懂事。
在这样的原生环境中成长,今后心理肯定会出问题。
温尼科特同时指出“未成熟即离家的儿童所遭受的远不至于亲身体验的忧伤,事实上达到了熄灭情感的地步。”
他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那些心理定位上被摧毁的儿童,一般是那些原来在家就缺乏好的照料的孩子,而早期照料良好的儿童更能够很好地驾驭环境。
很多案例指出:很多问题孩子,小时候都常常表现出压抑性的乖巧。而到了青春期,他们的问题就报复性地出现,容易发展出反社会人格,叛逆,形成坏的癖好等。
所以,当父母将来有一天,捶胸顿足地教训孩子时。
内心最后悔的应该是当年没有好好养大孩子,想要重来一次就好。
感慨自己的亲生孩子,竟然形同陌路。
我想对一个孩子最大的伤害,往往是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
而在孩子长大后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却紧紧跟着,步步相逼。
04
你也许永远无法知道,在那么一些时刻,孩子是那么渴望你的出现。
渴望你的陪伴和拥抱。
他曾非常非常爱你,想跟你说话,想听你说话。
记得有一次,天空下着小雨。
我在儿子幼儿园前厅的一棵树下躲雨。
一边等着孩子放学,一边看着小班的孩子们陆续离园。
操场上满满的欢声笑语,孩子们拉着妈妈或者老人的手回家去。
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在侧面的那栋教学楼门口一闪一闪。
那是一个3岁左右的男孩,背着大大的书本,抬着头看着大门。
他盯着一个又一个进来的人,等着自己妈妈的出现。
可是等了很久,妈妈还是没来。
看到他泛红的眼睛,老师蹲下来安慰他说:“也许妈妈堵车了,快来了,快来了!”
孩子就一直在那等着,依靠在门框,吹着冷风,小小的头一直仰着,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大门的方向。
我当时看到这个孩子,真的想过去抱抱他。
做了父亲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更柔软了。
看到他就好像看到儿子在那儿等我一般。
所以每次我骑车的速度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
希望在他抬头的瞬间,能看到我脸。
然后相视一笑,欢快地朝我奔来,大手紧紧地拉着小手。
最后,当我拉着儿子的手离开大门的时候,我回过头看见那个孩子还是站在那门边,等着妈妈。
风声中还夹着几声:“妈妈呢!妈妈哪里去了,妈妈来了吗?”
还有老师的安慰声。
我懂这个孩子小小的期盼,还有心里对母亲的爱。
可是妈妈呢?却并不一定能感受到孩子的这份期盼和爱。
因为很多时候,大人的心已经被繁重的生活裹住了,一层又一层。
有人说,生活很苦,把孩子放家里是迫不得已。
当然,做父母是一件不轻松的活,没有捷径可走。
但是千百年来,我们还是有着含辛茹苦抚养孩子的父母。
而且,亲手抚养孩子的快乐和满足,是任何工作都比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爱能温暖孩子一生。
1.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2.亲子教育日记:家长陪伴的重要性
3.有关家庭教育的随笔:陪伴篇
4.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家长会发言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2:28
首先,必须旗帜鲜明地指出:父母的高质量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不管是儿童教育专家东子还是尹建莉,都主张父母要陪伴孩子,作孩子的大朋友,至于他们建构起来的各种具体原则、细节且不说了,咱们这里就说陪伴这个话题。
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窝在家里时间够长,实践父母陪伴教育是绝佳的空前绝后的机会。那么我要问一下:有多少家长得出了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个结论(结果)?想必,抓狂的更多。何以如此,陪伴不得法,换句话来说,是低质量陪伴不是题主所说的那种陪伴。只有高质量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个观点必须站住了。
那么什么是高质量陪伴?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把孩子当朋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和没大没小的玩伴。平等的朋友,放下身段,放开了玩,玩就高效快乐有益,学就互相推进,各得其所。一旦大人抱着上帝视角*视角父母视角,就会看孩子戴有色眼镜,对孩子有各种不完美的感觉,就想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就会气不打一处来,就会想改造孩子,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父母与成长期子女产生隔膜,以后再陪伴也只能是假陪伴,无效陪伴。
2、陪伴除了陪玩陪学,还有陪着闲坐。孩子的成长不是只有学习,玩耍更重要,与同龄伙伴疯玩很重要。家长要高质量陪伴,就是除了自己陪孩子玩,还能放心放手,允许孩子出去和他的小伙伴们玩。变着花样玩才能玩出智商和情商。但又能只是玩,还有啥也不做也是陪伴,看着孩子玩他的,父母不干预,父母只要陪坐着,看着就好,随时预备回答孩子的话就好,陪坐时千万不能自已玩手机,一定要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若是家长自己玩手机则完全破坏了陪伴这套功!
3、最好的陪伴一定要会同孩子找到他的兴趣点,帮助孩子发展兴趣爱好。之所以前边说会同不说帮助,就是要强调家长跟孩子平等交流,是探讨的朋友,是引导孩子的朋友。孩子自有其天性良知,我们只要因势利导就好。比如我儿子假期爱上了当小主播,播恐龙,不亦乐乎,这是他自发的健康的兴趣,维护支持他,坐一边听他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就好了,帮助他打广告,在朋友圈推广,在各种场合推荐,引来更多的会心听众,孩子被关注被催更,成就感就越来越高了。这样陪娃儿,应该算是很好的陪法,当得上是好的家庭教育评价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3:46
这是因为父母的陪伴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而且在陪伴孩子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性格,同时对于孩子之后的社交生活都是有特别好的帮助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5:21
因为有父母的陪伴,孩子能够建立完整的三观,内心也不会处于自卑的状态,而且也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7:12
因为父母的陪伴是可以让孩子们感到受到关爱的,他们心中充满了爱,他们的性格自然就会变得很好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9:20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师。孩子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之下改变性格,以及知道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