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2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12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日本文化是日本本民族文化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也是一种以非常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文化。 据538年的《上宫 圣德法王帝主》及552年的《日本*》中记载,当时佛教从中国传入,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追求华丽、富贵的建筑法或被日本所接受,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兴建佛教建筑。其后,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入,使得当初的日本庭园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 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日本的造庭法式受佛教传入的影响形成了寝殿式庭院,随后在镰仓时代(1185年-1373年),由于中国禅宗思想的广泛传播,作为寺庙庭园的一种类型出现了枯山水园,另外还出现了书院庭园和回游式的山水庭园。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山水庭园最为兴旺。到了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人们又开始追求豪华、气派的庭园,那个时候大约是在公元15-16世纪,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风尚流行了大约200年,建造了大量优秀的庭园,著名的桂离宫庭园就是这个时代的作品。京都的名园有很多是这个时代建造的。从17世纪的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开始,虽然营造了大量的庭园,但是真正被称为名园的作品并不多。更详尽一点说,日本传统庭园从奈良至江户时代可分为3个时期。 第1时期: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日本的传统庭园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庭园中挖湖、堆山,以湖表示大海的景色。在奈良时代(646年一784年),因为与中国有水上交通,船只在大海中行驶时,感受到很多陆地上无法欣赏到的景色,为了在自己花园中再现这种景色,多采用这种挖湖的方式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到了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发展成为寝殿式庭园。一般寝殿的南侧是大面积的花园。被称为“寝殿”的建筑一般多放在庭园的*,坐南朝北。其左右或者是后方的附属建筑被称为"对屋"。寝殿是一家之主的寝室,对屋是供家族中其它成员使用的寝室。寝殿的南方是主要庭园,有用石子铺设的园路。再往南是人工挖的湖和用挖湖的土堆成的山。一般在湖中设置中之岛,并用小桥进行连接。另外,从对屋通过回廊可以到达南侧的湖岸,在那里有被称为“泉殿”或“钓殿”的庭园建筑,其建筑形式多为一半伸出水面,作为夏季纳凉或是钓鱼、欣赏庭园景色的场所。人们在湖中荡漾着小舟,有音乐的伴奏,吟诗作歌或举行酒宴等活动。不过这只是一种规范的描述,因地形的变化,湖的形状、建筑的配置等都随之自由地变化。 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建筑,不管是住宅还是寺庙等大都面向南而建造,背后有山作依靠,并被视为最理想的布局方式。正因为如此,庭园建筑都是面向正南而建造。在其北部或者东北部设有流水,水流从对屋间穿过流入南面的湖中。湖中的水一般是采用从东部流进、西部流出的手法。湖岸作成自然曲折的形状,并且点置着大小不一的庭石,其间种植着野生的花草和灌木,表现自然界的景色。在湖周围的山、岛上到处可看到自然式的石组和种植,还有叠水、小溪等,均是追求创造和再现一种自然景色的情趣。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士庭园”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因为是直接把佛教净土曼陀罗中描写的庭园建造在佛寺的境内,所以从南门进入后,首先有一个很大的湖。湖的*有岛并用桥与对岸相连,通过桥可以到达本堂。在湖中种植着莲花。净土曼陀罗主要是表现佛教的极乐净土,而莲花又是极乐净土的象征,所以在净土庭园中一定种植着莲花。 平安时代,作为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其偶然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这时的寝殿式庭园,建筑渐渐地与武士家的生活不相适应,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单、素朴的武家或造庭的手法。发展到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又演变成书院式住宅样式。这是日本近代住宅建筑的萌芽,其最终源于镰仓时代 (1185年-1373年)的武家样式。庭园也是一样,在镰仓时代的初期,可以看到受寝殿式庭园的影响,多为较大面积的水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面也渐渐地变小,出现了建筑之间的内庭,湖的形状也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可以沿湖欣赏四周的景色,又可以从某个建筑中眺望远方的景色。与寝殿式庭园相比,镰仓时代的庭园在规模上要小一些,多是在狭小的内庭中创造一种变化丰富的庭园空间。 随后,禅宗思想从中国传入,武家很多是皈依于禅宗的,为此,禅宗寺院被十分广泛地建造。当时的禅僧追求一种高尚的教养境界,而在衣食方面却十分简朴,庭园中有与北宗画中相同的石组、白砂铺地等在以前很少见到的一种山水式庭园,其中立石表现着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并流过山谷间汇入大海这样一种情景的描写。也有通过一片白砂来表现宽广的大海,其间散置着几处石组来反映海岛等象征的表现。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在于每位观赏到此景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想、体验和理解。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就是这种庭园的代表作品。 因为这些庭园中不用水来表现山水的状态,而被称为"枯山水"。枯山水从平安时代就已出现,但是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引人了北宗画的手法,以禅宗的自然观为基调,是一种象征性十分丰富的庭园形式。如果拿大仙院和龙安寺进行比较,前者非常具象,后者则十分抽象,同样被称之为"枯山水",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能说从大仙院到龙安寺是一种飞跃,但是龙安寺是采用当时从中国传入的盆石的手法,综合了北宗画的构想而完成的作品。 第3时期: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 桃山时代,秀吉统一了全国,在伏见、桃山营建了城堡,这些城堡在京都十分豪华。为了与其相协调,庭园也都采用体量较大的庭石和有颜色的石组,作法十分豪放。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江户时代的初期。京都的三宝院、桂离宫、二条城庭园等都是这个时期营建的代表性名园。 与此同时,茶道出现于室町时代的中期,到了桃山时代(1573年一1603年)逐渐盛行。茶的精神是一种对自然的尊敬,轻视华丽,在自然宁静的环境中,宾主相和,以饮茶为极乐的一种茶文化社交活动。因为这种精神是由禅的教理而产生出来的,所以自然而然地出现了适合这种特殊环境的茶室,它们很多被独立建造在庭园中。茶庭非常注重自然的姿态,在茶道上配置了各种设施,除了普通的园路外,还有匕石、丁布,另外也设置了起照明作用的石灯笼,洗手用的蹲踞,种植上也避开花灌木而选择常绿树为主的植栽。 到了江户时代,社会逐渐安定,再一次形成了作庭的*。由于当时十分盛行旅行,所以大部分的庭园都具备各地名胜的特点。那个时期的庭园面积一般都比较宽大,园中的水面也作成回游形式,堆山、叠水、小溪、流水及大面积的草坪,另外还开设花园、花菖蒲,造园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茶道的日益盛行,在庭园中开始出现茶室,营造茶庭已经变得十分普遍,有时还会出现在一个庭园中营造几个茶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利用绿篱和植栽进行分隔,人们不知不觉地从一个庭园进入下一个庭园。这个时代,此类样式的庭园被称为"大名庭"。 江户时代(1603年一1867年),社会不断安定和繁荣,有钱人多在郊外购地建花园。这些庭园没有大名庭那样宽阔,多是以筑山流水的处理手法营造庭园,在湖中设置蓬莱岛象征着长命百岁。庭石也是按七、五、三的形式进行配置,表示一种祝愿的寓意,而且还十分流行用佛名来命名庭石。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的庭园,已经失去了室町时代的禅味,也没有桃山时代的豪华,有的是独创性和新鲜感。而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 明治以后(1867年-1988年),营建了很多自然写景式的大庭园,写意式的小庭园,石庭和茶庭,其中出现了代表明治大正年代庭园特征的草庭。进人昭和时代,出现了一种以新的自然观为基础的景趣个性化创造的自然风格庭园,被称为杂木庭。这种形式的庭园一改传统的修剪形式的造园手法,追求一种不加人工的修剪,庭内的植被、花灌木、乔木等植栽都是以其自然的生长状态进行展示的庭园。 可以肯定,今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许还会出现新的自然观,"日本庭园"也肯定会如前面所讲到的一样,会有更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自然式的庭园,也可以说是传统的,象征手法的,以修剪的植栽形式为中心的庭园。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12
日本园林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13
日本是一个岛国,这一地理特征形成了它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纯和凝炼。岛国的自然资源有限,对有限景观的认识理解表达上,透过重重表象,挖掘和提炼了自然精髓,对于景物深刻感悟,加上文化的情结,化平淡为神奇,提炼了自然景观,创造了自然的境界。 岛国、大海日本作为岛国,大海的意义非凡。大海可以是铺天盖地,漫无际涯排天大浪,拥云春雪;也可以是静穆单纯,旷远模糊。白茫茫的大海令人静思,又会浮想,与日本禅宗的空灵、清远结合,能造就不同的景观,是静穆、深遂、幽远的枯山水,几块山石前应后台,白砂一片,绿苔在青石上,白墙上婆娑着竹影这是亦自然亦人工的境界,是提炼的自然 日本过去一直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孕育了大和民族独特的文化。从传统的城市格局定式到市民的生活场景的多样,都反应了他们对自然的感悟,纯净与禅宗和茶道有着一种契合。 敏感与细腻自然景观的相对单一,造就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表现,把平凡的自然景观的变幻投射到精心组织的园林景观中,使景观的艺术得以升华。 景观中以一方庭院山水,而容千山万水景象;日本人对自然资源的珍爱可以从他们对任何自然材料的特性挖掘中见一斑,草是经过疏理精心种在石缝中和山石边的,它要突现自然生命力的美,树是刻意挑选、修剪过的如同西方艺术的雕塑般有表情含义,置于园中,它是关键,要以一当十。同样一小片薄薄的水面,滴水的声响,要勾起你许多想念,石材当然精心挑选,它的形态质感,色彩组合要提炼成神化的山水,不是自然,恰似自然的景地,是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是人对自然的向往。太多的人工的痕迹,倒反衬出了浓缩的自然体验,纯净化的景象留下了大片思想的空白,这也就是东方(中国、日本)景观的特征。 日本的景观中对自然的体验和感悟是特殊和丰富的,阴晴雨雪,花香树影皆成风景。于是有阴雨四月,情景模糊,形象含蓄,给观者无限联想的空间,庭院中一束青竹高低参差,疏密有致,细雨淋上,沙沙作响,青翠欲滴,与水珠有节奏的滴落声相应,院落更加宁静空灵,有人生况味的哲学思考。 设计的精心和细致也培养了观者的敏感和多情,有太多的细腻的场景片断,把墨绿的松针摆放在石板地上,聚散有致,一株红枫在竹林深处,井边石头包上了厚厚的绒样的青苔,细流潺潺从竹槽中流入井中,颜色深重的石井,水中浮着几片红叶。这种细微而注重细节,达到艺术近极至的程度,这种对自然的提炼,使自然景观的精心设计产生了深远的意味,日本景观中精致而缺少了自然的野趣。从现代的景观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沿袭的特点。 崎玉新都心榉树广场城市森林2000年5月5日建成对公众开放,在市中心铁路车场遗址上建造,有1万平方米,“空中森林”为基本概念。 在架空7m高的二层近方形场地内,人工移植220棵榉树。在城市中心造一片自然,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它以榉树这植物自然景观取代了那种以建筑广场道路为主的市中心公共景观,它充满了日本人的概念,与过去传统的枯山水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这一切是明显人工化的痕迹。自然是提炼升华的,自然的形与象,似是而非,但却激起了人的思考联想,在阳光照耀下,白沙浩渺,景物模糊,旷远。 榉树空中森林,在市中心造自然。 精心从全国53000株树苗中,选了其中的220棵,又在崎玉县境内临时经过一年半的培育观察,然后一一分类,在6x6m的网格上种植,从树形,分枝高度,严格精选,人工强化的自然已与野外的自然状态完全不同了,矩阵行列式布置的榉树,如同枯山水中的山石与白砂,被赋予了人工唯美的物质,瀑布和雾气蒸腾的喷水的纯净,也让人体会了升华自然的特征,与美国的朴实自然自由奔放比,这里更多的静穆、单纯。瀑布其流水下是凹凸不平的黑色大理石,精细的不同形状尺寸的各种板材,营造出纤细平静的又泛着看银光的溪流瀑布。 如同枯山水梳杷白砂一样,这种细腻敏感是日本景观中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