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性学系方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2:50
一、问题提出
1、关注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不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实现、还是综合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们大声疾呼: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求知。从根本上讲,应该学会创造!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培养出21世纪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2、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具有探究社会生活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探究性学习"正是基于这一需要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是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新的实践和探索。
3、着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走进中小学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小学生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其针对性之一就是转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
4、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的新生长点
我校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省级实验学校,又是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一贯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十五”期间,我校的无锡市级立项课题“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卓有成效,因而,我们现在提出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更是新时期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新生长点。
二、研究背景
1、课题提出
本世纪,随着全球性科学技术发展的*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的来临,对人才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革陈旧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新课标”的颁布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步入学校和家庭,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作为信息交流平台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其信息传递时效快,交互性、共享性强,信息保存的格式和操作范围自由度大等优势,使学习者具有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灵活性。它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提供了条件。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外方便。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第11条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此,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2、研究现状
放眼国际社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跨学科知识融合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使各学科的界限逐步软化,而现阶段我们的小学教育由于受传统文化习惯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科中心主义仍然稳居至尊地位,致使学生们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风气长期盛行。课程改革不仅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更关键的是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探究性学习正是基于这种需要而产生。作为一门国家课程,研究性学习目前只在高中阶段开设,但从学生发展、人才成长规律来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从小培养,探究性学习从小学阶段开设已是大势所趋。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中部分小学的成功经验也说明小学开发各具校本特色的探究性学习深受学生欢迎,小学开设探究性学习课程完全有可能。
3、研究价值
实施创新教育,旨在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和开拓个人生命的价值,从而使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和提升。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已引起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它的开发与实施势必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它已成为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
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促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硬件建设的不断升级换代,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不断优化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基础性条件。同时,也为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学生通过更多的信息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创设了更加积极的活动平台。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提高创造性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生存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信息技术是以通信、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包括硬件――技术设备,软件――与硬件配套的教学资料,潜件――各种观念、方法、理论体系等。当前我国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两方面。
2、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和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区别于中学的研究性学习,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构建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它具有以下特点:(1)自主性: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主动学习;(2)探究性: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究能力的培养;(3)开放性: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学习时空等),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智慧潜能;(4)过程性: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5)实践性:强调学生通过一系列主体实践活动亲身经历探究过程。
四、理论依据
1、创造心理学。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分为记忆和思维,在创造力中所发现的最重要成分就存在于发散思维中。发散是一种并不按常规习俗的老路而采取不同解决的思维形式。心理学家斯坦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讲的"探究"就是指探索和研究,探索和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
3、发现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让学生探索、研究,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助于学生形成迁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4、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的所需要的能力。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他还强调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
五、课题的实施原则
1、开放性原则。让孩子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从孩子的视角进行思考,尽可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开动脑筋;尽可能让学生大胆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表达归纳,评价思辨;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深化体验等等。
2、实践性原则。让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不仅仅重视实践结果,更重视学生实践的过程。在学生实践后有了一定的体验,再进行教育、教学,促进其养成的良好探究习惯。
3、综合性原则。探究的主题不应是单一学科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必须应用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特别是尽可能与人文、社会等相结合。因此,要打破学科界限,突出学科间交叉,以及关心人、关心社会这一人文精神的培养。
4、因材施教原则。探究能力是通过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习得的,但并不排除先天因素和原有智能水平的影响。对不同的孩子的不同状况应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表扬,确保他们的主动参与、敢于质疑的习惯养成。
5、主体性原则。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我要探究”,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自定目标、自我激励、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探索。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能想的,老师不提醒等。
六、研究目标
1、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体系、操作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和培养方法。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3、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4、探索学校教育教学新亮点,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特色。
七、研究内容及操作
(一)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体系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领域,对象和范围可以来自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基本特点是开放性和具有可探究性。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探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我们把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构架定为四大领域:学科领域、生活领域、自然领域、社会领域。
1、学科领域。小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主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因而,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途径。教师应在学科教学中动态捕捉资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一系列探究性活动。小学各门学科都能开展探究性学习。
2、生活领域 。生活领域的问题是学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问题。可引导学生从自我生活中提出具有可探究性的主题或课题,从而使他们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反思自我,发展自我。如消费观念、学习习惯、近视眼成因分析等探究。
3、自然领域。自然领域的问题是与学生的社区直接相关的自然现象或问题。自然探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涉及与人的存在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问题的探究,如水资源研究、绿化问题、垃圾污染、空气状况的调查研究等。
4、社会领域。社会领域可供学生探究的问题非常广泛,它涉及社会或社区的历史变迁、社区文化、社会经济、社会*等。这一领域的探究是围绕社会现实生活来展开的,直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操作体系
1、课堂教学渗透探究性学习方式
(1)目标定位:①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充满好奇心,有浓厚的探究兴趣与探究意识以及强烈的表现*;②能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批判精神,敏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质疑问难;③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丰富的时空想象力、独立的自主判断力和鲜活的思维发散力;④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困难具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和耐挫品质,勇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2)研究范围:①语文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②数学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③科学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④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⑤艺术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
(3)操作要点:①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的主体。②要讲究有效的学法指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总结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自己学习活动的本领。③要激发持续的探究兴趣。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各种手段,持续地给予强化,不断地满足需要,以增强学生探究积极性。④要组织合理的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为主,同时做到个体探究、小组探究和全班集体探究相结合。⑤要构建开放的学习时空。把教室小课堂与自然社会大课堂以及网上虚拟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科中的主题式探究性活动研究
即在学科中找到一个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着重对以下三种主题式探究性活动进行研究:
(1)主题深化式探究: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阶段,将主题逐步推进、深化。
(2)主题辐射式探究: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
主题辐射式与主题深化式的区别在于:主题辐射式要求活动尽可能丰富、多样,只要和主题相关即可,活动无需特别的组合排列;主题深化式的形式不一定很多,但是活动之间必须能够衔接、推进、深化主题。
(3)主题立体式探究:确立一个主题,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子主题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主题。学生从中自由选择一个次子主题,自行完成。主题的分解由师生共同完成,以学生主动提出为主,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
3、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问题,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为主,同时做到个体研究、小组研究和班级集体研究相结合。基本操作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活动准备阶段、实践探究阶段、交流汇报阶段。
(1)活动准备阶段。本阶段要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景,明确研究任务,具体包括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成员分工等一系列师生准备工作。
(2)实践探究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探究,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实践探究的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参观采访、处理信息等。
(3)交流汇报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具体包括总结成果、展示汇报、交流评议等。
(注: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常常较多地占用课余时间,而课内则较多地进行阶段汇报、探究方法交流、探究成果展示或总结评价等活动。我们把这一类活动称为探究性学习的长作业形式,一学期重点探究1~2个活动即可。其余可结合一些探究性学习的短作业形式进行。所谓短作业形式常常由于课题作业的简单且容易探究和解决,通常只需要学生预先在课外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练习一些相关的操作等,有些学习活动也是可以在课内完成的。)
(三)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管理体系
1、抓好决策管理
由课题领导小组审定课题方案,制定实施规划,确定课题小组,完善课题实施网络。各课题组根据课题实验总方案,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确定子课题研究目标任务。教研组把课题实施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2、抓好过程管理
学校自上而下,明确责任,分层管理,做到过程研究与终结成绩相联系,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
一要规范计划制度。学校成立由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课题组、教研组组成的*管理网络。校长室为课题实施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题规划、落实经费、推广成果等。教科室主要具体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教导处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协调教研组研究活动。教科室、教导处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课题组、教研组主要承担课题的实施工作,落实子课题的研究。学校领导做到“五个带头”:带头承担课题研究,带头学习科研理论,带头深入课堂听课,带头上教改示范课,带头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要求课题实验教师期初上交一份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期中开展有关课题研究的展示活动;期末上交一份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提倡全校教师人人都要参与课题研究,每学期要做到五个“一”:即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做好一本业务摘记、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上好一堂课题汇报课或汇报活动、写好一篇教科研论文。
二要拓展教学资源。学校要创造条件,增加投入,添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图书资料、器材学具等;还应通过通过多方渠道,拓展校外教育教学资源,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取得社会与家长的支持。
三要加强师资培训。一方面要通过“教科讲座”、“教科沙龙”、“校刊导向”等一系列校本培训提升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可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辅导,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籍以形成素质全面的师资阵容。
3、抓好评价管理
一是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由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共同完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明确的研究课题;有课题研究规划;能较为系统地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过程有阶段分析、原始记录;有阶段性经验总结;论文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发表、获奖。评价方式为(1)现场考核,结合各个层次的汇报课,考察其操作中是否体现了课题思想、目标。(2)资料展示,包括课题研究方案、计划、原始材料记录、阶段情况分析等。由考评小组根据材料的完整、规范进行考评。(3)成果交流,每学期举行论文交流会,并组织评定。对于那些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教改实验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不仅给予物质的奖励,还采取一系列*上的倾斜。
二是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四个“重视”:
1、重视激励。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视过程。要关注学生探究成果的质量,如它的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更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要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对过程中的评价。
3、重视实践。要评价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联系生活实际,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展能力。
4、重视体验。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参与探索性活动、开展人际交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
对学生的评价还应突出三个“强调”: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一个指导老师,也可以是一群老师组成的一个小组;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探究活动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内容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态度;二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生对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小论文、调查报告、收集的图片和资料等)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汇报、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式。
八、研究步骤和方法
1、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7.9-2008.1)。
制定学校课题计划和方案,筹建课题组,对实验教师集中进行理论培训,储备必要的理论资料。
第二阶段:课题论证阶段(2008.1-2008.12)。
修订方案,开题论证。组建科研小组,落实各级子课题方案,着手开展实验,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9.1-2010.12)。
这个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各子课题全面展开研究,积累资料并完成阶段性专题实验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1.1-2011.12)。
对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各类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申请评估鉴定。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文献研究法主要采用于课题准备阶段,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检索学习,结合本校实际,完善研究方法,确定方案设计,指导课题研究。
2.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进行归纳整理,便于成果推广。
3.教育调查法。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当前小学生探究现状及开展课题研究后的情况,在学习、生活中的实践操作情况,以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我体验内化的情况。
4.个案研究法。通过观察调查,对有代表性的部分学科、教师、学生作跟踪研究,填写个案卡,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及子课题研究分工(略)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学校成立了一支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全面负责,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骨干教师具体实施,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协同研究的网络化科研队伍。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大多参加过无锡市级“九五”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可供借鉴。
2、管理保证。成立了由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课题组、教研组组成的*管理网络。校长室为科研工作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科研规划、落实经费、推广成果等。教科室主要负责科研工作的具体落实,组织实施课题研究;教导处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协调教研组研究活动。教科室、教导处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课题组、教研组主要承担课题的实施工作,落实子课题的研究。
3、机制保障。为了进一步规范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他们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激励措施,通过细致、规范的考核,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加以引导、激励、改进、鉴定,从而强化群体科研力量。对于那些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教改实验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不仅给予物质的奖励,还采取一系列*上的倾斜。如职务晋升、优先外出学习、优先评优晋级等,使教师获得荣誉感和满足感。
4、经费保证。多年来,我校一直优先保证教育科研活动经费,每年添置必要的科研设备及图书资料,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各级教科培训。每学期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不少于3万元。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展示个案课型。
3、教师课题研究的论文结集。
4、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四、注重生活渗透,适时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初中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思维定势也是...
认知科学实验室建设方案定制哪家好?
北京智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人类基因工程领域。专业提供专业的实验室解决方案,包括实验室规划布局,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人员培训,实验设计及流程管理等。
小学生研学计划书怎么写
第一;我不能像一,二年级一样,字都写不好。第二;每天坚持把字写好。第三;星期一到星期四,不看电视,不玩电脑,不玩东西。第四;星期五和星期六可以晚点睡。第五;每天7;20起床,除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可以晚点起床。第六;从现在起,我每天.早上起来读课文两遍,来提升我的阅读能力。快乐的...
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总结?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给定学生一个的主题,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研究性学习,绝大部分同学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但也有极少数学生显得不积极主动,这时候需要教师们去鼓励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融入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来。小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样的方式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不足,某些家长...
如何撰写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趣且具有科学性的研究报告标题?
研究成果的创作指南: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瑰宝呈现 1. 明星标题,精炼表达 - 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关键,如同画龙点睛,既要概括核心内容,又要简洁明了,如“小小观察者:校园植物探秘”,20字以内,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2. 精炼摘要,提炼精华 - 摘要犹如报告的浓缩精华,200字左右,提炼主要观点,如“观察...
论述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以发展研究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 (1)获得参与探索的经验。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或心理移情而获得的内在感受,因而,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激发其观察生活、发现和探究问题...
如何更好地指导小学生撰写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1) 学生撰写的结题论文,应该是按一定的格式,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写成,因为学生在研究调查过程中是按自己的视角看问题。出现格式、语言的成人化现象,是指导教师没有把握指导的“度”,出现包办代替的现象。(2) 学生对结题报告不清楚,说明一开始没有把研究步骤设想周密,没有很好地设计方案。结题...
五莲县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一、调查与实践自信现状调查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做的怎样呢?●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分析二、实践与探索寻找自信增强自信有多种方法,谈一谈自己增强自信的方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做法,把你认为值得学习的方面记录下来。●请教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名人名言引路三、自信就在我们...
如何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一、 精心选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是首要环节。选准选好课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坚持把课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才能有所见识,参与才能生成探究欲望,激发探究热情,才能使小学生对课题的研究萌发巨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
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有哪些呢?
小学综合实践课内容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2、社区...
探究类文章怎么写
探究类文章写法:1、将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与小学生作文的内容相联系,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改变以往“语文单元教学教完《基础训练》后,按照基础训练的要求,布置命题作文”的方法,在单元教学之初,先安排基于学生兴趣、指向学生生活问题解决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