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冠密接的政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1 16: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5:17
上海进一步优化调整相关疫情防控措施
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具体如下:
一、优化调整密切接触者隔离管理方式
(一)对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由
“5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5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
(二)对目前正在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可“点对点”闭环返回居住地,实施后续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三)在本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的,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二、优化调整来沪返沪人员防控措施
(一)取消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前需通过随申办“来沪返沪人员服务”小程序填报相关信息、抵沪后及时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的要求。
(二)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不再实施 “落地检”“三天三检”和“第5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未开展“落地检”“三天三检”的,不再对其“随申码”赋黄码。
(三)来沪返沪人员抵沪不满5天者,其 “随申码”“场所码”等展示界面不再显示“来沪返沪不满5天”的标记提示,不再*其进入相关公共场所。
上述优化调整措施自2022年12月8日零时起实施。后续,我市将根据国家*和疫情形势,持续优化调整相关防控措施。
请广大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外出规范佩戴口罩,主动扫“场所码”,尽快接种疫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专家解读“新十条”后上海优化调整防控:
“小步走、不停步”呵护高危脆弱群体
今天,*联防联控机制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切实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又称“新十条”)。(详情)
上海今晚进一步优化调整相关疫情防控措施,针对密接隔离管理方式、来沪返沪人员防控措施等进行调整。优化措施基于怎样的考虑进行调整?下阶段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该如何防治?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专家进行解读。
“新十条”是基于一步步优化完善的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郑军华表示,“新十条”的发布,是我国经过长期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建设与考验,有效诊疗技术、中药等药物治疗、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等诸多有利因素促进之后,一步步优化完善、创造有利条件的结果。
“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公布的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系列,以及后续出现的、和重组体XBB等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呈明显减弱的趋势。”郑军华说,
“以大家最为关心的肺部感染为例,病毒感染人肺细胞(calu-3)的能力是一个参考指标。研究指出,奥密克戎的这一能力明显降低,在细胞内的复制效率比原始株低逾10倍。”在小鼠模型里也发现,小鼠感染奥密克戎后,肺部病毒的含量比原始株低至少100倍。
“可以说,由于奥密克戎的致病力和毒力已经大幅降低,市民们不必过于恐慌。”郑军华说,我国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有优化、有坚持、更有未雨绸缪,都体现着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深刻内涵意义。”他同时提及,
随着*的调整,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压力会明显增加,需要做好相关的预案和医务人员、医疗物资、急诊、发热门诊、重症监护室等的准备;建议对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情况和效果做分析,做好阶梯式接种准备;做好小分子等相关药物医院储备。
“奥密克戎的毒力虽减弱,后遗症也无需过度恐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躺平。”郑军华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安全,我们仍需‘坚持三件套、做好五还要’,筑牢防护意识。”
普通人群逐步放开
高危人群慢慢放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说,此次发布的“新十条”中,一些内容在上一版优化20条已有所涉及,例如“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等。除此之外,一些亮点也可圈可点,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上海同步对来沪返沪人员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这些都将有利促进地区流动。
此外,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仍要求核酸阴性证明,则是为了呵护高危脆弱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新十条”中提出: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专家表示,这样的举措意在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危重症患者及时抢救,降低致死率。
以之前的外地疫情为例,16万感染者致死率小于千分之一,没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几乎没有重症风险,死亡人群基本是8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高危老年人。
在专家看来,“小步走、不停步”的优化措施,逐步一些社区感染人群会出现。怎样权衡好感染控制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多方面共同贡献智慧。
胡必杰还提出,此次“新十条”中需提供核酸阴性场所中,没有提及大学校园,这是由于大学生群体抵抗力好,重症风险低。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如果感染控制不到位,易成为疫情“放大器”。
正因此,“新十条”想要传递的信息是:对普通人群需要逐步放开,对高危的脆弱人群需要慢慢放开,同时确保医务人员感染预防到位,这样对整个医疗救治体系不会冲击太大,让有限医疗资源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重症、危重症的救治作用。
逐级开展判定培训
筑起脆弱群体免疫屏障
“新十条”中还提出,要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各地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至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同时作出专项安排;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
肿瘤患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张俊等专家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明确提到:实体恶性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感染后的重症率及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人群,更需疫苗防护;实体恶性肿瘤患者新冠疫苗接种安全有效,在综合评价患者身体状态、免疫功能及病情后,应鼓励患者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建议足量、足疗程、按照推荐剂量和剂次完成。
对于市民普遍担心的安全问题,专家解释:如接受手术的肿瘤患者,接种疫苗时间可以放在术前一周以前或术后身体恢复后酌情择期安排;如接受化疗,应至少在化疗前两周或化疗结束后一至两周接种;如接受放疗,短程放疗患者可待疗程结束后再接种,考虑到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并结合患者的接种意愿,也可在放疗的任何阶段进行接种。
而接受内分泌、靶向治疗的患者,建议经评估后再接种。“总而言之,在没有特殊急症的情况下,肿瘤患者应该常规打、正常剂量打,打疫苗本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确切的,也是为自己和家人筑牢一层防护网。”张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