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1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0:02
从字面意思来看,“宰”的意思是“主宰”,而“相”即“相礼之人”,也就是辅佐的意思。在历史上,“宰相”指的是辅佐君主的人,多指仅次于君主权力的最高管理者,可泛指历史上辅佐君王的相邦、尚书令、丞相、军机大臣等,也就是说只要是国家的“二把手”都可以统称为“宰相”,所以从范围上来看,宰相所指代的内容比丞相要丰富。
一、“丞相”和“宰相”的区别如果要说到丞相,你可能会想到宋朝,因为在宋孝宗时是设立过“丞相”这一官职的。除此之外,东晋、蜀汉、唐玄宗时期都曾出现过这一称谓的官职。这里的丞相和“宰相”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很容易混淆。
首先这两个称谓中都带有“相”,这里的“相”即“相礼之人”,也就是辅佐的意思。而“丞”的本意是拯救,引申为辅佐,和“相”意思类似。但是它和“宰”是不同的,“宰”有主宰的意思。历史上的“二把手”都可以称作“宰相”,但是不能称作“丞相”,因为“丞相”是特定历史时期君主设立的官职,在使用范围上,丞相明显小于宰相。
二、关于“丞相”和“宰相”的历史沿革在古时,宰相起初是辅佐朝政的重要*们的泛称,但是随着朝代的更替和官吏制度的发展,到了西汉时,宰相便成了对君王以下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这一点通过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便可以知晓。不过有一个叫辽的国家,该国的君主曾把“宰相”作为官职的名称来使用,也算比较特殊的案例了。
和宰相不同的是,丞相的出现是断断续续的,而且是作为官职来使用。类似于清朝的军机大臣,秦汉的尚书令。据史*载,把“丞相”作为官职使用的朝代有东晋、蜀汉、明代等,在朱元璋将丞相制度废除之后,君主门再也没把丞相用作官职的名称。
“丞相”和“宰相”虽然都带有“相”,虽然都是对君主辅助大臣的称谓,但是使用范围是不同的。而随着朱元璋对丞相制度的废除,之后的朝政辅佐者只能说是“宰相”,而和丞相没有任何关系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0:03
丞相和宰相并不是一样的。宰相所指代的内容要比丞相而丰富。只要是二把手都叫宰相,因为丞相有宰相的功能,所以很多人都混为一谈。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0:03
是不一样的,丞相是具体的官职,宰相通指百官之首的职位;很多人会混为一谈是因为它们都是百官之首。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0:04
丞相是指的专门的官职,宰相是泛指,只要是二把手都叫宰相。因为丞相有宰相的功能,所以有的人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