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4 01: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50
地处平原的濮阳,古地名中为啥那么多“丘”解释如下:
我国自古即有一些地名带丘字,通常有几层含义:初义系“土堆”“小山”,又衍生为“坟墓”。濮阳地名的“丘”,文化内涵丰富著称,关涉到历史传统、社会习俗和文化心理等人文因素。然与人文交相融汇,令人情趣横生。现笔者略谈境内丘字古地名,虔冀与大家商榷。
帝丘。一作商丘,帝颛顼之墟,夏昆吾氏因之,春秋卫成公徙都于此,战国称濮阳,西汉置濮阳县,为东郡治所。《春秋》:“僖公十一年(前629年),狄围卫,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三百年。”
《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帝丘邑,又作濮阳邑,相传夏帝相所都。春秋战国曾为卫国都城,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秦汉史》注:“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滑县东北。”《读史方舆纪要》:“濮阳旧县在今开州西南三十里。颛顼氏之墟,亦日帝丘。
卫咸公自楚丘迁于帝丘,即此。”清代舆地学家杨守敬:“汉濮阳县在今开州西南三十里。”《水经注》:“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县北十里即瓠子河口。”瓠子口在今濮阳县西南10公里后寨西北1.5公里,为汉代濮阳,也就是帝丘,距今濮阳县西南15公里,属新习镇。
瑕丘。一作负夏,位于濮阳县城东南9公里处堌堆村西,属五星乡。嘉靖《开州志》:“瑕丘在州南十八里,高五丈,纵横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礼记·檀弓上》:“公叔文子升於瑕丘,蘧伯玉从。
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伯玉(名瑗)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可见此丘在春秋时已为达官贵人所瞩目,是登高望远的游览胜地,被誉为古代公园。
清丘。今名青古庄,距濮阳县城东南28公里,今属习城乡。《河图稽命征》:“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耀郊野,感而生黄帝轩辕于青邱。”
《春秋》:“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十有二月,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相传明洪武年间,吴氏自山东小留迁居清丘寺东侧,因该村为古清丘地,故名清古庄,后演变为青古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