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婚礼通常在傍晚举行,这是什么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2 19: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4:33
文·段宏刚
古人通常在傍晚举行婚礼,这是由上古时期产生的文化习俗和婚俗制度而造成的。
在古汉语里,“婚”字是会意字,由“昏”字衍生而来,本义是指女子出嫁到男方家里,出嫁的时分通常选在黄昏进行,所以称作“昏”。
《诗经·绸缪》里写道: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意思是说,一把扎紧的柴火立在院子里被点燃,火光冲天,照亮了天上的三颗星星。今夜究竟是什么好日子,见到佳人真心欢喜。
这个场景描述得正是上古时期人们结婚的场面,一个部落的人正在围着一堆篝火载歌载舞,欢天喜地给某个族人举办婚礼。
古人之所以要在傍晚围着篝火举办婚礼,综合来看,主要有两大原因。
其一,上古时期的婚姻制度不完善,当时流行抢婚,而抢婚通常在黄昏进行。抢婚也叫“劫婚”,后来变为结婚。
早期的人类社会流行群内结婚,也就是说一个族群内的男女才能结为夫妻。
随着族群的不断发展,人口越来越多,族群内的女性又不够用,导致许多男子娶不到妻子。因此,抢婚制度由此形成。
抢婚就是上古时期的男人们到其他部落抢女人回来结婚,以达到繁衍本族群人口的目的,但要冒很大风险,甚至搭上性命。
之所以选择在黄昏时抢婚,一是黄昏时光线较暗,利于行动的隐蔽。二是黄昏时至少有一点光线,方便抢婚男方看清女方的容貌。如果在月黑风高夜去抢,虽然隐蔽性更好,但很难看清女方的脸,万一抢回一个大妈,甚至抢回一个男人怎么办?岂不是功亏一篑。
后来,随着文明的进步,不同部落男女之间结婚,从抢婚演变为明媒正娶,但婚礼的时间依然延续了上古时期的传统。
如今,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许多南方地区,一对新人结婚时,仍然会选择在下午或晚上进行,实际上是延续了上古时期的婚俗传统。
现在大部分北方人没有晚上结婚的习俗,是因为北方人长期受胡人习俗的影响,逐渐丢失了这个传统。
其二,跟中国古代的哲学观有关,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 , 阴阳既对立相冲,又能相互转换。
在古人眼里,男人为阳,女人为阴,他们本身是对立的,如果要结婚,必须选择一个吉日才能中和意外的发生。
《礼记》里有一句话: 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
这句话意思是说,女人在属性上为阴,太阳落山后是阳衰阴盛,是适合结婚的吉日。所以,人们都会选择在日落西山时结婚,以求图个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