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1 17: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20
现代诗歌配画的方法如下:
1、先画老爷爷的头,顺着画出脸部表情,别忘了老爷爷的胡须。
2、后往下画出老爷爷佝偻的身躯,老爷爷双手拿着的锄头也画出来。
3、接着画出老爷爷脚底下的田地,田地里的农作物和花草也画下。
4、画出另一块长满花草的田地,远处再画出房子树木和山峦,天空中画出太阳和云朵。
5、之后把老爷爷和长满农作物的田地都涂上颜色。
6、最后把远处的房子和树木,天空中的云朵和太阳都涂上色,再在空白处书写古诗《悯农》。
以上就是古诗配一幅画的画法。
诗,汉语一级字,读作s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说文解字》认为是“心志”。诗,形声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尚未见于甲骨文和金文。
据学者周策纵研究,“诗”字是从图A所示的基本符号发展而来的。该符号先发展到图B所示的符号,再发展到图C所示的符号(寺),有指祭祀中伴随着某种动作、音乐、歌诗和舞蹈的一种特定行为的意义。
后来,当强调音乐、歌诗和字词等方面时,就造出了“𠱾”字,该字后最终演变成了“诗”字。在字形上,战国文字中的“诗”字由左边的“言”和右边的“寺”组成,小篆中的“诗”字基本承续其战国文字字形,汉隶中的“诗”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承续小篆字形。
一种简化“诗”字的小篆字形而演变为楷书中的“诗”字。在字义上,“诗”字的本义是“文学的一种体裁(言说心志、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古籍中特指《诗经》,引申指“作诗(言说心志、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
又引申指“奉持,承继”,又通“邿”,指“春秋时期国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