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4 21: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8:03
⑴ 会计假设有哪些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⑵ 什么是会计基本前提条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会计基本前提条件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亦称会计假设。
会计基本前提包括的内容有以下:
(1)会计主体。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持续经营。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3)会计分期。食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其中,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4)货币计量。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在我国,企业会计通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2)会计的假设条件什么条件扩展阅读:
会计学与高等数学关系密切。各种会计方法和技术都离不开数学。会计学与统计的关系,都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化描述。
会计学按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重要分支。
基础会计阐明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术。
财务会计阐明会计处理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财务管理研究资金的筹措、管理、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方法。
成本会计阐明成本的预测、计划、计算、分析、控制和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管理会计阐明如何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地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审计学阐明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及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根据使用资料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根据会计主体的性质不同,分为营利组织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根据会计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宏观会计与微观会计。
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信息反馈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和指导,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监督除货币监督,还有实物监督。会计监督的内容,是从本单位经济效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进行的全面监督。
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或预算管理,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合理使用资金,促进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⑶ 什么是会计假设为什么要确定会计假设
是对的,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将长期继续下去,以实现其目的、履行版其义务和完权成其正在进行的活动,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破产清算。这一假设为财产的分类与计价、费用的分配等规定提供了前提条件。有了持续经营假设,才能保持会计核算方法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提供客观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⑷ 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期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长短相同的期间。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和估计方法。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
⑸ 会计四大假设条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举例说明
基本上,这四项假设都各自分管自己的领域,构成会计工作的一个理论环境,缺一不可。环环相扣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中界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的空间范围的是会计主体。
一般来说,法人(或称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绝对是法人。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屈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例:某母公司拥有l0家子公司,*公司均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例: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10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该公司来讲。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期限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倒闭进行结算。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入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例:某企业购入一条生产线,预计使用寿命为l0年,考虑到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i因此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即不断地为企业生产产品,直至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为此固定资产就应当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预计使用寿命期间所生产的相关产品成本中。
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缩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问。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为了实现会计目的,必须综合反映会计主体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要求有一个统一计量尺度。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总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会计在选择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的同时,要以实物量度和时间量度等作为辅助的计量尺度。
要实际进行会计核算,除了应明确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之外,还需要具体确定记账本位币,即按保种统一的货币来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货币计量隐含币值稳定假设。
货币计量两层含义
一是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同时,有必要也应当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补充。
二是假定币值稳定,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同时点上的资产的价值才有可比性,不同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才能进行比较,并计算确定其经营成果,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
货币计量的优缺点
它利用通用的货币计量单位进行全部的计量活动,计量结果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从而得到会计报告,并能够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所。然而,很多影响企业的活动很难或无法用货币来计量。企业成员或雇员的知识和技能都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却无法用货币对其准确计量。客户的忠诚能保证企业的未来收益,但是在过去的报表中只反映了过去已实现的收益。虽然会计中使用了货币计量概念,但经理人也不能期望从会计报告中获得企业各种要素的全景图。另一方面,在货币计量的背后隐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会计业务中常常将不同时点的货币金额进行汇总比较,这是以币值不变为前提的,这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已诞生了通货膨胀会计。
⑹ 商业银行会计的基本假设条件是什么
商业银行会计和企业会计税务会计啦都是大同小异,会计分期,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这个好想要改改)和货币计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8:03
⑴ 会计假设有哪些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⑵ 什么是会计基本前提条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会计基本前提条件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亦称会计假设。
会计基本前提包括的内容有以下:
(1)会计主体。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持续经营。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3)会计分期。食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其中,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4)货币计量。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在我国,企业会计通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2)会计的假设条件什么条件扩展阅读:
会计学与高等数学关系密切。各种会计方法和技术都离不开数学。会计学与统计的关系,都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化描述。
会计学按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重要分支。
基础会计阐明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术。
财务会计阐明会计处理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财务管理研究资金的筹措、管理、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方法。
成本会计阐明成本的预测、计划、计算、分析、控制和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管理会计阐明如何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地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审计学阐明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及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根据使用资料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根据会计主体的性质不同,分为营利组织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根据会计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宏观会计与微观会计。
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信息反馈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和指导,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监督除货币监督,还有实物监督。会计监督的内容,是从本单位经济效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进行的全面监督。
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或预算管理,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合理使用资金,促进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⑶ 什么是会计假设为什么要确定会计假设
是对的,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将长期继续下去,以实现其目的、履行版其义务和完权成其正在进行的活动,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破产清算。这一假设为财产的分类与计价、费用的分配等规定提供了前提条件。有了持续经营假设,才能保持会计核算方法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提供客观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⑷ 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期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长短相同的期间。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和估计方法。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
⑸ 会计四大假设条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举例说明
基本上,这四项假设都各自分管自己的领域,构成会计工作的一个理论环境,缺一不可。环环相扣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中界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的空间范围的是会计主体。
一般来说,法人(或称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绝对是法人。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屈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例:某母公司拥有l0家子公司,*公司均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例: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10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该公司来讲。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期限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倒闭进行结算。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入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例:某企业购入一条生产线,预计使用寿命为l0年,考虑到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i因此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即不断地为企业生产产品,直至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为此固定资产就应当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预计使用寿命期间所生产的相关产品成本中。
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缩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问。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为了实现会计目的,必须综合反映会计主体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要求有一个统一计量尺度。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总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会计在选择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的同时,要以实物量度和时间量度等作为辅助的计量尺度。
要实际进行会计核算,除了应明确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之外,还需要具体确定记账本位币,即按保种统一的货币来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货币计量隐含币值稳定假设。
货币计量两层含义
一是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同时,有必要也应当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补充。
二是假定币值稳定,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同时点上的资产的价值才有可比性,不同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才能进行比较,并计算确定其经营成果,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
货币计量的优缺点
它利用通用的货币计量单位进行全部的计量活动,计量结果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从而得到会计报告,并能够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所。然而,很多影响企业的活动很难或无法用货币来计量。企业成员或雇员的知识和技能都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却无法用货币对其准确计量。客户的忠诚能保证企业的未来收益,但是在过去的报表中只反映了过去已实现的收益。虽然会计中使用了货币计量概念,但经理人也不能期望从会计报告中获得企业各种要素的全景图。另一方面,在货币计量的背后隐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会计业务中常常将不同时点的货币金额进行汇总比较,这是以币值不变为前提的,这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已诞生了通货膨胀会计。
⑹ 商业银行会计的基本假设条件是什么
商业银行会计和企业会计税务会计啦都是大同小异,会计分期,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这个好想要改改)和货币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