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3 10:4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1 10:20
此语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意思是,要领导人民,必须对人民谦恭;要引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人民之后。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汇流之王,是因为它处在下游,所以成为百川汇流的王者。圣人想要位居人民之上,必定要言辞谦下;想要处于人民之前,必定将自身名利置于后面。所以圣人位居高位而人民不觉得负担,处在前面而百姓不觉妨害。因此,天下人总乐意拥戴他而不厌弃。正因为他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1 10:20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善地。”是道家学派在《道德经》中所提及的一句话,它反映了道家思想中关于自然规律的体悟。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在自然界,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不仅可以滋润万物,也可以使万物生长茁壮。此外,水的状态和性质决定了它能保持静止的特点,表现出了沉着冷静和平和安稳的属性。
居善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应该学习水的性质和借鉴水的智慧,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才能够真正地“恬淡虚无”的居住在世间。
这句话蕴含着大量的哲学思想,在道家学派中,强调要以“虚静”、“无为而治”为主导,即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态度,去顺应自然的原则来行事,并通过消除干扰和妄想,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