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研究生复试过程是什么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9 13:3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5:27
参加复试的考生应携带下列材料(所有材料均应复印或打印在A4纸上):
1,应届本科毕业生:考试许可证原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全日制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教育部学生状况网上核查报告打印件、大学阶段成绩单复印件(加盖学校出具的《鲁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品德考试》一份(请点击自行下载)。
2,往届毕业生:考试许可证原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同等学力的考生须携带大专学历证书及我校招生规定要求的相关材料)。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记录打印件(因提前毕业无法在线验证的,提供教师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位认证报告》),一份鲁东大学“思想*工作”的大学阶段成绩单(加盖学校教务处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公章)和工作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可由居住地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
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品德考试表(请自行点击下载),本人在《鲁东学院研究生诚信承诺书》(请自行打印签字)上签名,1寸彩色照片(体检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5:27
只要你原意去他都要,这个学校属于很一般的二本,在烟台排第三吧,全省15左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5:28
一般就是走过场,不严格的,只要去了,应该都要追问担心自己口语不好,到时听不懂考官的问题啊,听懂了也答不好什么的。短文难度大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5:29
《鲁东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学校研究同意,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复试考生报到时间
3月27日(周五)
上午8:30-12:00下午13:00—17:00(同等学力考生务必于上午11:00以前报到,名单已在复试名单备注栏标注)
未按时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责任由考生本人自负。
二、复试考生报到地点
鲁东大学北区2号办公楼二楼中厅(自鲁东大学西门进入右拐向东)
三、复试考生须携带的材料
复试考生报到时须携带以下材料(所有材料均要求A4纸复印或打印):
(一)应届本科毕业生:准考证原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完整注册的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打印件,大学阶段成绩单复印件1份(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所在学校出具的《鲁东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思想*品德审查表》(表格请自行点击下载)1份,本人签字的《鲁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生诚信承诺书》1份(请自行打印签字),1寸彩色照片1张(《体检表》用)。
(二)往届毕业生:准考证原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同等学力考生须携带专科毕业证及我校招生简章要求的有关材料),《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打印件((如因毕业时间早而不能在线验证的,需提供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大学阶段成绩单复印件(需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公章)1份,所在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者可由居住地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鲁东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思想*品德审查表》(表格请自行点击下载),本人签字的《鲁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生诚信承诺书》1份(请自行打印签字),1寸彩色照片1张(《体检表》用)。
所有复试考生报到时须交纳复试费180元(请提前备好零钱),体检费100元,食宿和差旅费一律自理。
特别注意:凡是报到时无法提供学籍或学历在线认证报告的考生,不得参加复试。
四、复试时间安排(具体安排以报到时发放的《复试工作日程表》为准)
(一)3月27日(周五)13:00-15:00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一;
3月27日(周五)15:10-17:10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二。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考试地点报到时通知,加试科目见招生简章)
(二)3月28日(周六)7:00—8:30所有复试考生到校医院体检(须空腹)。请务必按规定时间到校医院参加体检。
(三)3月28日(周六)14:00—16:30专业笔试(地点报到时通知)。
(四)3月29日(周日)8:00,考生分别到相关学院参加专业面试、政审。
鲁东大学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现拥有英语语言文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区域经济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应用统计学等9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食用菌技术等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应用生物技术、信息物理融合与智能控制等4个山东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山东省环渤海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环渤海海洋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等3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吸附与分离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思想研究基地、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基地等2个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10年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48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12项,省部级项目356项,科研经费1.1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3项,各项专利授权90余项。
学校设有22个学院,1个博士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7个硕士学位招生专业,73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工、经、管、法、教、史、农、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中的46个一级学科。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普通本专科生27000余人、外国留学生8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