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文明征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4 15: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1:37
瞬间之举,让“文明”成为永恒的感动
生活的无常,常常在旦夕之间发生意外之祸。一丝一毫的麻木、冷漠、自私或无知,都将酿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面对倾墙欲倒之势,力挽狂澜,有时又只需举手之劳。在人们的生活中,正是有了这种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多了一些关心、关注和关爱的“文明人”,或避免了更大悲剧的发生,或让生命在生死间相救,或给别人带来不可忘却的幸福。
一
故事发生在1981年6月23日的农村麦场。
河北临西县八里庄村第三生产小组的麦场里,突然起火,火灾的原因是由于12马力的小型拖拉机滚压麦子时,烟囱冒出火花所致。
面对火势,人们大都疯了一样地扑进麦场。有的冲进去扑打;有的推倒跺在场边的自家麦垛,用土掩埋;有的用被褥在水缸内浸泡,然后盖在自己的麦垛上……
一片忙乱中,在家帮助收割的乡联校工会副*马功,也从村南麦田里急匆匆地赶来,他没有走进去麦场,更没有给自家麦垛采取任何措施。其实,他家的麦垛离火源最近。只见他骑上停放在场边一辆连钥匙也没顾上拔掉的摩托车,飞也似赶往村里的砖厂,拾起一块砖头,砸开了电话室的门锁,给一河之隔的山东临清市消防队拨通了电话。
火灭了,马功家的麦垛也全部烧光了,场内其他家里的麦垛大部分保住了,与该麦场紧邻的第二、第九生产小组的家家户户的麦垛安然无恙。
事后,有人问他:“你是知道外省的消防队救火也不要钱吗?何况咱县里又没有消防队?”他说:“当时我没考虑这些。”
他在看县广播站采写表扬他的稿子时,删掉了很多。他说:“没有功劳,只是举手之劳。因为窑厂离麦场只有300多米,我不过就是打了个电话。”
正是这个电话,让我把他的名字和一份沉甸甸的感动,永远记在了心里。不仅因为我是当年电话的受益者,更主要的是,他对集体、对大家那份充满智慧的关爱。
二
23岁的修静如今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这位至今也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姑娘,23年前却面临着一场生死之灾。
1987年8月的一天傍晚,在县氮肥厂工作的申玉琴来到距厂很近的河边,无意间发现了桥下一位被弃的女婴。女婴吃力地蠕动着,哭声极其低微,似蚊蝇鸣声。
显然,女婴被弃很久了,如今,连天然的哭力已经损耗殆尽。
“女婴抛弃这么长时间,怎么没人抱走呢?”当时的农村,有着重男轻女的严重遗俗,抛女留男偶尔或有发生。申玉琴边想边仔细观看。原来,这婴儿不仅看起来有病,而且带有明显的残疾。
申玉琴把婴儿抱了起来,抱回了修子固村老家,她与同在氮肥厂上班的丈夫修坤兴,向厂工会提出了申请,轮岗上班,昼夜间轮流回家照看,这一养就是20余年。期间,她想送给欲要收养孩子的人家,却都因是女残婴儿未能遂愿。
申玉琴认为:重男轻女是一种害人的封建遗俗,残疾也是一条生命,不仅不能作为抛弃的理由,相反,更应得到人间更多的关爱。23年,她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这位后来起名叫修静的女婴,现已长大*,出落成一个漂亮的残疾姑娘。如果当年申玉琴当看到女婴的瞬间,也固守“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如果抱起婴儿的瞬间,她也嫌弃婴儿的残疾,那修静的命运将生死未卜……
文明,总是在生活中每一瞬间能够闪现,这瞬间,也许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
三
谭美媛是位安徽籍外来打工的普通农家妇女。
2003年,她那纵身一跃的瞬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6岁,却让一位河北临西县13岁少年王新民,永远幸福地活了下来。
8月16日下午2点时分,在窑厂做工后嫁娶在王铎寺村的谭美媛,正在村西的河畔放羊,忽听河内传来了呼救声。两位少年王新军、王新民不慎落水,命在旦夕。
湍急的河水,并没有止住这位36岁农妇的脚步,她义无反顾,连鞋子也没有脱,纵身跳进滚滚北流的河水,扑向了两个年轻的生命。她先将王新民推向了岸边,进而返回河流内,又游向了王新军……
一位熟悉谭美媛的人说:“她的水性并不好,但当时她一定在想,我还活着,但王新军却命悬一瞬间,便不顾一切地去救了……”
“在大义面前,敢于舍生取义”。这是一种至高至纯的“文明”素养。谭美媛具有这种素养。于是,她在别人瞬间决定生死的关头,用“死”危险换取了他人“生”的希望。
谁具有舍生取义的人生境界,谁就是文明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