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来无一物,何处染...
一、“心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的意思是: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是讲究通过不断的修行来达到“悟道”,即“渐悟”。也就是说印度禅宗认为,人的本性是污秽的...
传心法要的《传心法要》全文
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着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无始已来无着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
指玄篇的《指玄篇》吕洞宾撰,白玉蟾注
吕祖自序 余精儒业,应试,路逢正阳仙翁,悯岩,指修大道,遂弃功名。始生疑惑,后蒙指出,余方省悟。再访圣师,登山涉水,游至终南,稽首讯问根由。不责前愆,授余《太上无量度人妙经》,及《丹房秘诀》,反复丁宁告诫,命余珍藏,密修大道,采炼还丹,以逃生死,入希夷门,游长生境。余既得闻,喜而敬之,叩头谢恩,别圣...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一百零八首)
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二十一) 才劝往生言着相,尽思贪恋却迷濛。 无生毕竟有生在,离相依然住相中。 念与佛融方是即,心将境异不知空。 会须心佛双忘后,日照山川处处通。 (二十二)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但执妄心居在内,不知真性体全收。 弥陀诸佛镜中影,极乐娑婆水上沤。
心灵禅语句子深入心底!
心灵禅语句子深入心底!1、一位佛学大师说:“人越是独立,就越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内心也就越平静祥和。”言下之意是,只要心不动,即便有三千烦恼丝缠身,亦能恬静自如。2、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
忏悔自己往昔的不是,关于业的问题
日行三善,三年内运气就大大变好。三善指心善。每晚花十分钟感谢一天中帮助过你的人和事,看万物时带着善良的心;第二是口善,不爆粗,不说中伤世界万物的话,第三是行善,我隔几天或者十多天就在支付宝捐款给公益项目,在生活看到需要帮忙的人都会帮忙。因果报应是真的存在的。小时候我不懂事时...
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对任何事不起心动念,不生情感,是佛心吗?还会随以前...
对的,就是脑海一片空白。不管是不是不动心,我们本来都是佛。只要有业障就受报。成佛了就解脱轮回了。
如果一直郁郁不得志,人会不会丧失上进心?
如果一个人郁郁不得志,会不会丧失上进心?一个人长期郁郁不得志,是很容易失去信心,从而失去上进心的。听过水滴石穿的故事吧?石头被水滴滴得久了,也会被滴穿一个孔的。当然了,这是一般人的情况。就像卧薪尝胆,长期在那种恶略的环境下,还是一样斗心满满的。
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有什么典故?
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菩提偈在《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确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
“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所以,我们当下所感受的所有境界,都是一个结果。不存在无因之果。当下的每一个念头,都会成为一个种子。如果不觉悟,当下的念头,其实也是一种结果,是必然生起的念头,而非主动。只有觉悟的人,才能在最高的视野上俯瞰时空因果的长河,主动地用心。种下合适的种子,才能得到合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