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9 11:4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01 22:15
1、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在秀丽的江南水乡之间,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南京。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
2、钟山的本源出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它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七公里,南北宽度仅三公里,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相传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以后,曾到钟山来打猎,看到周围的风景优美,地势也很开阔,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将其陵园建筑在南京的钟山南麓。
3、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赛入选的,对送选的四十余份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当时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由于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并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基本上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实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陵园用地面积46 000亩,先后施工六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算,共达四百余万元。
4、陵园的总体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西距灵谷寺与明孝陵各约一公里(其间有道路相连)。这样就将三区著名的名胜联为一体,从而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在区域规划上是值得称道的。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六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阴大道。道外的丘岗坡陀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5、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6、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蓝琉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无梁殿〕内部全用圆拱支撑,整座建筑没有一根梁柱的殿宇。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7、循陵门后石阶即至碑亭,亭内在龟趺〔趺(fū)〕碑下的石座。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嵌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8、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八段,每段三十余步至五十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9、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10、墓室直径约16米,高10米,地面中部砌圆形凹穴,安放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室顶为半球形穹窿,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山先生的灵柩在1929年奉安〔奉安〕古称帝后安葬及神主迁。这里指孙中山灵柩的迁葬。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并植以梅、玉兰等花木。
11、解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陵园十分关注,除了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对整个陵区进行了维修和整修,使得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终保持着整齐、宁静、肃穆的景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15:06
家事遗书
“余国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遗书
“余致力国民*,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致苏联遗书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产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遗下的是*,我希望*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进行民族*运动之工作,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亦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思想
孙文的思想大部分是他将西洋欧美各家学说综合整理而来,但是也有少部分见解是“兄弟(我)所独创”(孙文语)。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人民有权,*有能”的“权能区分”;广兴福利,大有为式的“万能*”。
人民之权又称为政权,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
*之能又称为治权,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
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
*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曾说“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似是受到达尔文进化论与*克鲁泡特金的无*主义思想的影响。
*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制度。
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业计划。
人生哲学:“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哲学主张:“知难行易”。
孙中山的税收思想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的经济纲领之一。他提出的具体措施是在*政权建立后,令地主自报地价,国家向其抽1%的地价税,“并于必要时报价收买之”,以后土地增值部分则全部收归国有。他认为,征收地价税还可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私人永远不纳税,但收租一项,已成为地球最富之国”,“把几千年捐输的弊政永远断绝”。在中国*党的帮助下,他对农民在民主*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于晚年提出了“耕者有其四”的口号。孙中山主张通过征收直接税节制私人资本,同时大力发展国家资本,建立一种“国家社会主义”。征收直接税,就是采用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改变国家财源主要取之于农民和商人的旧税法。孙中山还主张轻税促商,促进货畅其流。他对清末厘金税的弊政深恶痛绝从为厘金“处处敛征,节节阻滞,商贾为之裹足,负贩从而怨嗟。如此而欲百货畅其流,岂不难乎?”他指出“只有轻税保商,财源自足”。
天下为公
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家系
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说”和“东莞说”两种说法。“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他认为孙中山的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紫金县公馆地区,孙中山是佘族后裔,与翠亨的孙氏不同宗。“东莞说”为孙中山故乡的翠亨孙氏所提出,此说认为孙氏为汉族,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东莞市上沙村,主要依据为孙中山家族的族谱。罗香林的“紫金说”提出之后,一直与“东莞说”针锋相对,故而产生了关于孙中山祖居地的争论。“东莞说”一直是被社会主要接受的说法,现在孙氏家族的长子嫡孙孙满等亲属后代均亦认同。虽有“紫金说”与“东莞说”两种学说的争议,但孙中山的祖先从粤东东江流域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况,则是被公认的。
家族 祖父孙敬贤(1789年-1850年), 祖母黄氏(1792年-1869年), 父亲孙达成(1812年-1888年), 母亲杨氏(?年-1910年)。
兄弟姊妹 长兄孙眉, 姊孙妙茜, 妹孙秋绮, 另有一兄一姐早殇。
妻妾 首任妻子卢慕贞(1867年-1952年),(1884年与孙中山结婚、1915年离婚。) 妾陈粹芬。 妻宋庆龄(1893年-1981年),(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
子女 子孙科(1891年-1973年) ,长女孙娫 ,次女孙婉(又作孙琬) 。三人都是卢慕贞所生。
评价
正面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推翻满清统治,建立**的*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领袖。而在国内,多数*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中正、汪兆铭(汪精卫)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中正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的国父。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介石或*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亦为中国*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至今仍有其价值。
负面
清末的*团体普遍只有松散的组织,多数*起义事实上并非直接由孙中山所领导,而是由黄兴筹划与统帅,时人也多将孙黄两人并列。至于*党内,认同黄为实际领导*的党人也不在少数。可惜的是1928年国民*北伐后,黄的人马被逐渐排除在中国*之外,黄的贡献则长期遭到忽视,直到1990年代才重新受到两岸三地重视。孙中山*生涯中,因固执以至与同志反目。例如同盟会时代之章太炎、中华*党时之黄兴,皆曾为孙之股肱,而后来反目不相往来。此外,孙对*的奉献也许很大,但未必如官方所说般远远超过其他*人士的贡献。但不可否认孙中山在倡导*思想,组织、领导*团体都是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孙中山为推翻帝制所付出的牺牲与贡献也为多数人所认同。
一些人认为,孙中山在*建立以后,有多次作为未能贯彻民主、自由、法治等精神,例如:二次*时力主使用武力使中国出现*。当时宋案未有证据证明是袁世凯指使,袁黄也力主有司法途径解决。惟孙文一口咬定袁为元凶,指非用武力不可,从此开展了*多次内战的先河;*战争时召开非常国会的合法性;组织中华*党采行秘密会党形式,皆存在曲解、损害民主及法治的表现。“凡于*军未起义之前进党者,名为首义党员;凡于*军起义之后、**成立以前进党者,名为协助党员;凡于**成立之后进党者,名为普通党员。”“*成功之日,首义党员悉隶为元勋公民,得一切参政、执政之优先权利;协助党员得隶为有功公民,能得选举及被选举权利;普通党员得隶为先进公民,享有选举权利。”“凡非党员在*时期之内不得有公民资格。”诸如此类的规定,充斥著整个党章。而后孙中山因为不满西方列强不支持其广州政权,党内实行集权之外,转向师法列宁*,推动联俄容共,*组织机构采行列宁式*,遭到党内*右派与党外西化民主派颇多批评。孙中山逝世时有三份遗嘱,其中一份遗嘱乃是致函苏联。中国*也曾于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甚至考虑*加入*国际,只是未为莫斯科同意。
另有一些研究认为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有权宜投机的嫌疑。孙中山为换取日本支援*,曾主张把中国东北,也就是满族的发源地——满洲,让给日本。此种看法与内地十八省“驱除鞑虏”后放弃满蒙*的情绪相契。(*党在长江中游等地使用之旗帜即为十八星旗)然而此类主张虽然在辛亥*前后的*组织中相当普通。孙中山为讨袁,企图争取日本反袁。曾在致日本有司小池张造私函中提出与二十一条相匹敌之不利条件。孙中山*时期曾颇受日本友人资助,*时也曾避居日本。建立共和后企图推动中日合作,曾首先提出大亚洲主义,成为日本大东亚战争的思想根源之一。惟此一战略后来不受日本日趋激进的扩张派势力欢迎,孙中山转向*。
但许多学者同意,当其时之中国落后,几不具备对外进行平等互利外交的谈判资本,许多权宜之计实为不得已的作为。历史上例如李鸿章的中俄密约,重庆与延安对德苏互不侵犯、雅尔塔协定、苏日中立友好条约、外蒙古争议性的公投独立等等的沈默,国民*为求美国支援的让步,人民共和国*为保证苏联支援的让步,皆为类似案例。
轶事
据唐德刚表示:武昌起义成功后,当时接到电报的孙中山正在科罗拉多州典华城(今译丹佛)友人卢瑞连开的餐馆中当“企台”,端盘子。(《晚清七十年(5)袁世凯、孙文与辛亥*》)
冯自由《*逸史》记载孙文喜欢下象棋,但棋艺不精:“中山毕生不嗜烟酒,读书之余,间与人下象棋,然习之不精,好取攻势而懈于防守,故易为敌所乘,余与胡汉民何香凝等皆尝胜之。外国纸牌尤非其所好,然颇精于三十年前盛行之广东天九牌,乙巳以前居横滨时,每与陈四姑(名香菱)、张能之夫妇玩之。”
过去*宣传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并且在学成绩满分,第一名毕业,由教务长康德黎博士(Dr. James Cantlie)颁发毕业证书。但事实上当年的毕业生只有二位,孙氏及江英华。香港西医书院在当时是一个未获立案的学校,未能获得香港当局的承认,必然无法取得香港的行医执照。
纪念场所
中山陵简介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家、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
南京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的。“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怀。
再进为碑亭,一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上刻着由国民**、行政院长、*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手书的“中华*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葬总理孙先生于此”24个鎏金大字。字为颜体,遒劲有力。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总理遗嘱》中有关的嘱咐:“*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华表乃为柱状标识物,标志祭堂即在此。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
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
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
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景色优美,建筑壮丽雄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中山陵孙中山碑之铭并序 简介
2003年3月21日《山西青年报》阳光副刊刊出了原载《天有霓裳》由刘小烽撰写的“南京中山陵孙中山碑之铭并序”一文,引起了海内外的强烈关注。该文全篇1866字,正好与孙中山先生生年1866年暗合,堪称一绝。文章立意独到,气势磅礴。篇幅短小,而孙中山生平大事却无一遗漏。而且文中佳句极多,有许多经典性的佳句。譬如:文章开头先追本溯源,介绍孙中山*所处国度的历史人文背景,作者写道:“嗟呼!天地之间,物各有本,百川汇海,流各有源,华夏兴起于炎黄,礼仪鼎盛自孔孟,此为邦国万代之统绪也。昔在夏商,汤武*,所以穷宇宙通变之理,顺造化日新之德,此为吾族*之所宗也。”如此写法,上下天地,前后古今,使人顿时肃然起敬,于无形中烘托提高了孙中山*的历史地位。譬如:在讲列强瓜分的危险时,作者写道:“四万万同胞遭劫于人寰,五千年列祖同哭于天上”;在讲孙中山逝世时,作者写道:“先生之死,使国家顿失脊梁,使*顿失指导,万姓失怙,从此飘摇,草木挟悲风以哀号,天地共凄雨而涕下,举国伤痛,山河失色,四海内外,普天之下,凡我华人,无一不掩泪而泣者也。”如此气韵,堪称神来之笔,使读者顿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遐想和感慨。
中山纪念堂简介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这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气势恢宏。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 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至1988年曾七次拨出专款对各项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1998年再次拨款6000万元,对纪念堂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维修,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铜材铸造,对广场、环境亦作了进一步的美化,从80年代初向游人开放以来,它更是成了广州主要的游览胜地,成为中外人士喜爱的参观游览胜地。
上海宋庆龄故居
孙中山夫人宋庆龄长期生活的地方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主楼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1948年国民*将此宅院拨归宋庆龄居住。1949年宋庆龄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党的邀请,北上出席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建国的大政方针,并当选为**副*。她曾在这里进行各种国务活动,经常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是在这里酝酿、筹划的。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对外开放,供后人瞻仰。2001年经*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行馆
张自忠路23号,旧时的门牌据分析可能是铁狮子胡同5号,后曾改为地安门东大街23号。孙中山行馆原为时任外交总长顾维钧的住宅。1924年,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扶病进京,共商国是。段祺瑞执*将顾维钧在铁狮子胡同的住宅作为孙中山在北京的行馆。孰料,中山先生在行馆中住了不足一个月便撒手人寰。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治丧委员会决定在铁狮子胡同孙中山居室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该室为内外套间,室内陈设简朴。外间西墙上镶着一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刻石上方悬挂孙中山遗像,遗像右边镜框里为《总理遗嘱》,左边镜框里为《致苏联书》,靠墙的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中山全书》等。孙中山行馆于1984年5月24日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先生年表
*
1883年 与陆皓东捣毁神像
1884年 “始有志于*”
鼓动“勿敬朝廷”,被视为“大逆不道”,与陈少白、尢列、杨鹤龄为“四大寇”
《致郑藻如书》
1894年 《上李鸿章书》
兴中会成立
1895年 香港密谋起义失败,陆皓东等就义
1896年 伦敦蒙难
1898年 拜会康、梁
1899年 两党合作失败
1900年 惠州起义失败
1904年 加入致公会
1905年 同盟会成立
《民报》创刊,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1906年 提出“五权*”
1907年 潮州黄冈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钦州、廉州、防城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8年 钦州、廉州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 武昌首义
被推举为中华*临时大总统
1912年 宣誓成为中华*大总统
发表《孙大总统对外宣言》
颁布《中华*临时约法》
辞临时大总统职
受任全国铁路督办
1913年 宋教仁被刺
发动二次*
1914年 成立中华*党,任总理
1915年 发表《讨袁声明》,发动“护国运动”
1916年 发动*运动
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陆海军大元帅
1917年 *辞去大元帅职,
致电列宁和苏维埃*
列宁复函孙中山,向“中国*的领袖”致敬,“共同进行斗争”
1918年 《建国方略 心理建设》付梓
发表《*宣言》
改组中华*党为中国*
1921年 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次在广州建立政权
《建国方略 物质建设》付梓
会见李大钊
1922年 以大元帅名义发动员令,命令各军分路出师北伐
与陈炯明失和,北伐失败
李大钊由京到沪会见交谈,并介绍李大钊加入*
1923年 发表《中国*宣言》,公布《中国*党纲》,《中国*总章》
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复命廖仲恺与越飞商谈中苏联合细节
再建大元帅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
发表《中国*改组宣言》、《中国*党纲草案》
发表《关于粤海关关余问题宣言》,*美、英干涉中国内政
李大钊抵广州,协助完成*改组和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1924年 中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并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筹办黄埔军校
发布《国民*建国大纲》
通过《国共合作草案》、《*与世界*运动草案》
发布《北伐宣言》,举行北伐誓师典礼
应冯玉祥之邀,同意北上
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帝和反对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
发表《入京宣言》
1925年 病危,口授遗嘱、《致苏联遗书》
在《遗嘱》及《遗书》上签字
病逝,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
家
1866年 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
幼名帝象。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
父孙达成,母杨氏,兄孙眉
1877年 兄孙眉回乡完婚,9月,再返夏威夷创业
1884年 与卢慕贞夫人结婚
1888年 父孙达成逝世
1891年 初识陈粹芬夫人
子孙科生于翠亨村
1894年 长女孙娫(瑗)出生
1896年 次女孙婉(琬)出生
1902年 与大月薰结婚(存疑)
1906年 宫川富美子出生(存疑)
1910年 母亲杨氏逝世
1912年 陈粹芬夫人离开
1913年 长女孙娫(瑗)病逝于澳门
1914年 陈粹芬收养孙容
1915年 兄孙眉逝世
与卢慕贞夫人协议离婚
与宋庆龄夫人结婚
1925年 中山先生逝世
1952年 卢慕贞夫人逝世
1958年 孙容病逝
1960年 陈粹芬夫人逝世
1973年 子孙科逝世
1979年 次女孙婉逝世
1981年 宋庆龄夫人逝世
参考资料:http://www.kongfz.com/blog/blog.php?do=showone&tid=45185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16:24
第三段.第五段,都是从侧面写出了孙中山的博*怀和不朽业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17:59
自己想 可怜的孩纸╭(╯^╰)╮
巍巍中山陵 词语解释
巍巍中山陵中的“巍巍”指的是中山陵的雄伟、高峻和庄严。这个词通过描绘中山陵的高大和壮观,表达了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中山陵位于南京市,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国父”,他的陵墓因此也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巍...
《巍巍中山陵》课文内容
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室顶为半球形穹窿,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山先生的灵柩在1929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并植以梅、玉兰等花木。
《巍巍中山陵》全文 帮帮忙
《巍巍中山陵》的全文如下: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巍然耸立在钟山南麓,这庄严雄伟的建筑物,寄托着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哀思,表达和颂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中山陵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
七年级下册语文 巍巍中山陵 有什么特征
七年级下册语文 巍巍中山陵 有以下特征:外貌:宏大 气势:巍峨 精神:博大 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谨慎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巍巍中山陵作者抓住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来说明
中山陵”表明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中 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的陵 墓,“巍巍”表明中山陵的主要特征。 从课文内容看, “巍巍”既指陵园建 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 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说,这两个 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或明或暗 地扣住“巍巍”这个特征来进行说明、 描写。说...
刘叙杰的《巍巍中山陵》是如何说明“巍巍”这个特点的?
作者:刘叙杰,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刘敦桢之子,南京师范大学附中49届校友,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著名古建园林专家、建筑学家,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及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 他写的《巍巍中山陵》发表到1981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经过...
巍巍中山陵中,巍巍能表现中山陵的哪些主要特征
精神:博大一)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1.过渡:那么,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到底建筑在什么地方呢?(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第一小节里有交代).但大家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广东香山人)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
巍巍中山陵冠以“巍巍”之前指什么
1、中山陵前冠以“巍巍”二字有何意?教师明确: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巍巍中山陵情系两岸人的下联
上联:巍巍中山陵情系两岸人 下联:淡淡西湖月色牵南北客 上联:巍巍中山陵情系两岸人 下联:飒飒西湖水心牵南北客 上联:巍巍中山陵情系两岸人 下联:摆摆西湖水月牵南北客 上联:巍巍中山陵情系两岸人 下联:寂寂西湖月色牵南北客
巍巍中山陵 中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巍巍中山陵》运用了列数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1、列数子 例如: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通过数据说明了钟山的雄伟高大。2、打比方 例如: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