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程文化建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1 03: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3:25
课程是一种文化,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活动,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组织,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应该是这种文化交流、传播的主场所,加强数学课程文化建设能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的文化意蕴,弘扬数学学科的人文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数学课程文化建设”更被视为一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观念、完善学生数学思维的必经之路。所以,在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在教学中关注着数学课堂文化的建设。
一、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
与显性的数学知识不同,数学思维方法往往隐身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中,有经验的教师不仅恩能够看到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主要思想方法,而且能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具体又恰当的渗透要求和策略。比如在《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中,一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从一个桃的二分之一→一盘桃的二分之一(一盘盖好的桃)→如果这盘桃是6个,如果是8个→如果有一筐桃,这筐桃有30个有31个……从一个桃的二分之一到一盘桃的二分之一,学生很容易由“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的二分之一”类推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的二分之一”,认识得以丰富的同时,也真实经历了一次由此及彼的类推过程。从一盘桃到一盘桃有6个,突出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接着又8个桃,一筐桃,数量变化尽管更大,但只是内在的一致性却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显然,上述过程也体现了抽象、改过对于建立数学概念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抽象、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营造人文环境,感悟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使学习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亢奋、高效状态。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这应是小学课堂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数学课堂应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交流、对话,在学习中体验,在探索中进取,在活动中薰陶。如四年级“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创设“蓝猫过生日买水果请客”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5.5元+234.7元。接着探究125.5+234.7的算法,四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想出了不同的办法,有简洁的,也有巧妙的,当然也有幼稚的,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个成功者的地位,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营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任、关爱和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数学课堂文化,让孩子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地调动,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