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为啥原著改变了以后这么没有味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3 12:5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16
我所看过的第一部《傲慢与偏见》同人剧是《死亡降临彭博里》,讲达西夫妇婚后被卷进一场谋杀案,伊丽莎白化身侦探解决案件。这部影片是正剧风格,然而达西夫妇与原著的偏差实在太大,相比之下作为喜剧的《傲慢与偏见与僵尸》在选角方面更成功一些——除了达西不如人意,略显稚嫩,哑音说话让观众难以入戏。
以《傲慢与偏见》为雏形的作品,伊丽莎白这个角色成功就等于给作品上了一层保险,个人觉得莉莉·詹姆斯的演绎蛮不错,简和莉兹姐妹情也很对路,简捏莉兹脸的时候有爱感爆棚!近年来我总觉得莉莉·詹姆斯和凯拉·奈特莉的眉眼很像,但是凯拉太瘦了,莉莉更有肉一些。
之前说了,看这部AU同人恐怖喜剧,且放松心态吧!我来分享些有趣的小梗。
同名小说作者脑洞新奇,在僵尸遍布的世界里:“世人流行学习致命之术(就是武术,这个翻译足以管中窥见西方人对东方武学的理解)富人去了日本,智者去了中国。”伊丽莎白也表示:“什么经历也比不了去少林寺修行。”感谢作者如此看好中国武术,让骄傲的莉兹小姐如此热爱自己手中的剑。
另一对郎才女貌的宾利和简不能忽略,导演选出了一对貌若小天使的情侣,战斗值相差得有些悬殊。大家即便没有看过小说,看看预告也会发现这部女权主题突出的电影中,从凯瑟琳夫妇到班纳特家的小姐们,没有一个叫玛丽苏,所以只能委屈没有去过河南少林寺的宾利负责貌美如花,颜艺值武斗值双高的简打怪养家了。说到这里,想起简的饰演者贝拉·希思科特将在另一部AU电影《五十度黑》里饰演男主前女友,真心觉得大材小用。
对了,还有一个角色一定要说一下,就是马特·史密斯饰演的牧师表哥柯林斯!每次他出现我都会感受到导演满满的恶意——马特·史密斯和莉莉·詹姆斯可是现实世界的情侣啊,他俩跳舞时的违和感让我完全没有这种意识——柯林斯的舞姿像极了《冰雪奇缘》中韦斯顿公爵。求婚被拒从《傲慢与偏见》原著中就有的桥段便不说什么了(第一次和女朋友求婚就被拒绝),结局处还要主持女朋友和别人结婚——马特在演第十一任神秘博士时各种CP的报应找回来了吗?
说到结婚被拒,着重推荐大家看达西第一次求婚被拒后画风突变的动作戏——不要误会,是莉兹和达西的打(家)斗(暴),倒是略香艳。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我看得还是蛮开心的,昨天和今天各看一遍,部分情节反复刷了几次。放下不必要的原著包袱,祝围观开心。
最后,抄一段电影中我最喜欢的对话:“我绝不会为一枚戒指而放弃我的剑”“有了对的男人,你会的。”“对的男人不会要我那么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16
1、内容简介
故事围绕贝内特一家几个女儿的婚姻大事展开。从伦敦新搬来的单身汉阔少宾利先生爱上了温柔美貌的大女儿简,他的朋友达西则倾情于二女儿伊丽莎白。由于她听信了年轻军官韦恩的谗言而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致使这桩婚姻进行的十分缓慢。经过一连串有趣的周折后,误会终于得以消除。达西克服了傲气,伊丽莎白也克服了对他的偏见,最后两人终成眷属。与此同时,作品还涉及了另外两对青年男女的结合过程,即已是27岁的夏洛特出于寻找归宿找个可以依靠的有钱人遂于柯林斯结婚,莉迪亚一贯轻浮,与韦恩私奔后,经达西搭救而苟合成婚。
2、作品简析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事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3、作品影响
《傲慢与偏见》描写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姻。在奥斯丁之前,18世纪后期的英国小说中有一股女*情潮流,充满伤心流泪的感伤情调和为忧郁而忧郁的嗜好。《傲慢与偏见》克服了这种倾向而接近于现代生活。她在小说中运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女主人公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颂扬的“为天下有情人树立一个榜样”的幸福婚姻。
4、作者简介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母亲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1796年,21岁的奥斯丁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同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