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1 09:2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1:28
明朝为何注定不是一个浪漫诗人和词作者层出不穷的朝代?这个问题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明朝,二是浪漫,三是诗人和词人。下面,我就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明朝是文学由诗歌走向小说的转折点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各朝代都有鲜明的文学特色,而明朝的特色在于小说。这个主要归功于元曲的出现,因为元曲跟之前的诗词相比多了几分故事性,其文体恰好是诗词与剧本的融合物,对后续小说体裁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咱们现在所说的四大名著,其中三本出自明朝。明朝的冯梦龙称“《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为四大奇书,后因《金瓶梅》被列为*,又出来了《红楼梦》,才演变成后来的四大名著。另外,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以及《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等也都是传世经典。所以,明朝的时代文学是小说,这也正好与明朝不断向平民化进军的时代特色相符合。
其实,明朝也是一个诗的朝代,也有很多优美的诗词作品,也有为数不少的诗人词人。比如杨世奇的诗,我也很喜欢,那句“深林日午鸟啼歇,开遍满山红白花。”读起来朗朗上口,毫不逊色于唐诗。只是明朝在诗词上没有开创出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体裁,让小说占了风头而已。
第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由来已久,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浪漫主义本是文艺创作的一种方法,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了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而当浪漫主义与诗词的优美和含蓄撞到一起时,就催生了一大批浪漫主义诗人和词人。
悉数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最有代表的人物莫过于唐代三李:李贺、李白、李商隐,战国时期屈原、宋玉了。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李白雄奇豪放、想象丰富的诗风,李商隐缠绵悱恻的爱情诗,屈原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认识宋玉,只需知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这些典故都是由他而来即可。
明朝人也不是不浪漫,明朝的文学作品也是充满浪漫色彩的。要知道,文学作品中所指的浪漫,并不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罗曼蒂克,而是指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西游记》绝对是一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等小说更是自由开放,充满了烂漫的描写与想象,从文学角度看,也是作者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时代都有招牌,明朝的重点不在诗词唐代之所以以诗歌著称的主要原因,一是唐代诗歌质量高,二是诞生了有代表性的诗歌艺术形式--格律诗。在唐朝之前,格律诗一直都在酝酿中,直到唐朝才达到成熟并发展到高峰。直到现在,我们学习写格律诗,也都是以唐朝诗人的作品为楷模的。
提到宋朝,我们想到肯定是宋词。其实,词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诗歌,词在晚唐就有了,只是在宋代得到了繁盛。宋朝也有诗,但能和唐诗相提并论的并不是宋诗,而是宋词。因为宋诗就是按照唐诗的道路继续往下走,再优秀也没有自己的特点。而只有宋词,才能和唐诗相媲美。
到了元朝,由于南宋是被异族所*的,致使汉文化损失惨重,元诗的水平与唐宋诗词相比,有了一个断崖式下跌。但是,当时一些士大夫为了表达玩世不恭的调调,用唱曲来表达内心的苦痛,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作和研究曲这种诗歌形式。后来,曲这种表现形式越来越成熟和精细,元曲这种新的诗歌形式,也就被时代记住了。
而在明朝,就没能像唐、宋、元那样出现一种新的、能够代表时代特色的诗歌形式。其实,明朝的诗派有很多,如汉唐派、宋诗派,甚至还有魏晋派,但他们都是在研究前人的东西上苦下功夫,终究没有创造出自己的诗词品牌。再加上明诗经过了元代的断层,不能像宋诗那样直接得到唐诗的滋养,其成就远远比不上宋诗,与唐诗更是没法比,明诗想要再次辉煌谈何容易。
所幸的是,明朝的文坛有了小说和戏剧来占据重要位置。相应地,小说和戏曲的创作者们,自然也就占据了那个时代的主角,浪漫也主要表现到了这里。虽然明朝的诗词也不少,诗人词人也有很多,也不是不浪漫,但缺乏自己的特色,成不了当时的重点,只能被默默地埋没,也就更谈不上层出不穷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1:28
明朝由于内忧外患这种局势,所造就的诗人当然不可能像唐朝那样浪漫,所以整个风格是比较偏刚正不阿的。
明朝最著名诗人是高启,被**称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高启的诗也被后人誉之为有名诗“一代之冠。”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九岁,写了近千首。他的诗风近似李白,尤擅长作乐府歌行。明人谢徽评价高启说他“或花间月下,引觞独酌,酒酣气豪,放歌作楚调,已而吟思俊发,涌若源泉,捷如风雨,顷刻数百言,落笔弗能休。其才气俊逸如泰华秋隼孤骞,昆明八骏追风蹑电而驰也。”
(一) 、高启的生平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县(今苏州市)人,元末明初诗人。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王行等十人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文,人称“北郭十才子”。同时,他还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也称作“明初四杰”。虽然同为“十才子”,虽然并列“四杰”,但高启的文学成就要远远超过其他人。明洪武初年,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没有接受。尝赋诗有所讽刺,后被朱元璋借故腰斩。其诗爽朗清逸 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对明朝的统一作品也有所歌颂。
(二)、高启诗词的特点。
1、高启的诗具有历史的深度,善于借鉴前人的名言佳句,融会贯通运用在自己诗词中。他不仅可以从情节完整的《长恨歌》中取材,他还可以利用其他的传说资料。如在他的《明皇秉烛夜游图》诗作中“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两句,便是根据苏轼的《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及有关故事而写。
2、高启的诗具有唐人歌行那种气势磅礴的风格特点。他的诗大气贯注,豪迈奔放又充满郁勃苍劲之声。诗中每四句一转韵,一转一层境界,愈转愈深,使全诗跌宕起伏,音调铿锵,兼有雄壮豪迈及沉郁顿挫之美。
3、高启的诗情景兼胜,韵味深长。如他的诗《凉州曲》是古题乐府诗之一。高启一生从未到过边塞,而是根据乐府旧题而写的拟乐府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前。”从整首诗的意境看,塞外征旅,军旗悠扬,落日陇头,大河奔流的景象十分雄浑,格调是高昂的,含蓄不尽,悠悠余韵,尽在言外。
4、高启的词由隐而显逐渐趋于明朗,在他的词作中,借以咏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1:29
因为明朝比较注重武人,所以对于文人的重视不会太强,有很多人就很少去作诗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1:29
明朝这个年代比较开放,而且不禁止文学,所以有很多词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