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尾清谈的典故讲的是什么啊?(求详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04: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4:06
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应该是善于清言的大名士,方有执麈尾的资格。特别要指出的是不能随便把麈尾交与他人,更不能交与侍从代为掌握的。《艺文类聚》有一篇东晋元勋、大名士王导的《麈尾铭》,其中说:“道无常贵,所适惟理。勿谓质卑,御于君子。拂秽清暑,虚心以俟。”麈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大约兼有拂尘、扇子功用,可是“御于君子”,经清谈名士手执以后,身价倍增,谁还敢说它“质卑”呢?但必须弄清楚,麈尾不是拂尘,拂尘又名拂子,是侍女一类人侍候主子时拿的东西。拂尘形状,就是舞台上,古典戏剧中那些宫廷太监手执的道具,即潮州方言中所谓“仙拂”。从魏晋至唐代中,麈尾身价高贵,而拂尘则低下。
何谓“清谈”,魏晋的清谈,是逐渐形成的正规学术讨论。其特点是:参与者必为“名士”,或准名士;清谈有一定学术研讨内容及范围;方法是由“主”提出问题,并发表观点,然后再由“客”问难,似电视节目中的“学术论坛”;清谈时,“主”者必执麈尾作道具,以助谈锋,故后把清谈也叫“麈谈”。而这清谈绝非漫无目的的东拉西扯,或如当代人们坐下喝茶说闲话的。追问谢谢你!
但是,这个典故有没有指使哪个名人呢?
追答不知道耶,帮不了了,不好意思
麈尾清谈的诗词典故
’今讲僧执麈尾拂子,盖象彼有所指麾故耳。”释义用法 魏·晋之时,名士以空谈玄理为风尚,彼此整日辩论不休。在论战时,手中都喜欢拿着麈尾制的拂子,一边高谈一边挥舞,甚至吃饭时也在挥麈争论,麈尾的毛落满菜饭中。后以此典形容人清谈高论,意兴酣畅。用典形式 【挥麈】 宋·仲并:“笑咏...
谈麈详细解释
麈尾在当时是一种清谈的象征,王衍在清谈中挥舞麈尾,引导讨论,而“谈麈”也因此成为了清谈的代名词。这些典故反映出王衍在学术和社交上的独特风采,以及他对于老庄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麈尾是什么意思
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1、读音:麈尾,读音为zhǔ wěi 2、出处:晋·陶潜 《晋故征西...
古人消夏的五大神器之②:麈尾
据古书记载,“麋大成麈”。也就是说,麈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麋鹿,它是鹿中的王者,而且往往靠尾巴的摆动来鹿群的行动,所以“麈尾”在鹿群里相当于是王者的“权杖”。到了中国历史上皇权最为动乱、思想却是最为活跃的魏晋时期,文人雅士们盛行清谈,也就是像竹林七贤那样喜欢躲进大山里侃大山。聚众吹...
麈尾尾详细字义
在古代,麈尾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含义,它是一种在闲谈中使用的工具,通常由细长的木条制成,两侧和上端装饰有兽毛,有时甚至让兽毛自然垂落,形似马尾松。据说,麈在迁徙时,以其尾巴作为方向标志,这使得麈尾成为了方向的象征。在古代的清谈文化中,麈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讨论时,持有麈尾的人被视...
麈谈 是什么意思?
故“麈谈”原有“点拨“、”指迷“之意。魏晋时清谈者往往手执麈尾而谈,论者以为拂尘,似可商榷。但后世多有以此为书名者,如《谷山笔麈》、《衡曲麈谈》云云。似取清谈之意者居多。今日学人多浮躁者,引此类书籍不乏将”麈“作”尘“者,故又多有”尘谈“出现在种种著述之中,虽博士...
"笔麈"的含义
后衍生出“麈尾”,本是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盖今所称“拂尘”亦有可能是“拂麈”之讹),到魏晋时期,名士清谈时常手执麈尾,故后世也称清谈为“麈谈”,亦泛指闲居谈论。“笔麈”一词则似可理解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笔记杂感。而莫是龙《笔麈》一书正反映了他寄情山川、远避喧嚣的处世态度,故书名...
麈尾是什么意思
麈尾,汉语词语,读音为zhǔ wěi,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麈尾造句:1、因用麈尾毛制成,毛色青黑,故称。2、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3、冠黄葛巾,竹麈尾,蔬食二十余年。4、用麈尾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
麈尾| 王谢家物
白玉麈尾 王氏入晋后,多以名士著称,王戎属“竹林名士”,王衍是“中朝名士”,王导是“渡江名士”。李白诗“白玉麈尾谈重玄”,说的便是王衍。少年时,王衍去拜访山涛,山涛一见他,惊叹他是“宁馨儿”,可又预感他将会误国殃民。王衍精熟庄老,清谈时轻摇白玉柄的麈尾,众人惊叹他的手,与捏着...
尘尾是什么
“麈”读zhǔ,也名驼鹿,俗称四不像,鹿类。麈尾,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麈尾”取义于此,有领袖群伦之义。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成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也常执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