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寒食节应该是公历4月5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1 02:2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1:23
2016年寒食节于公历(阳历)2016年4月3日,农历(阴历)2016年四月廿六,星期日。干支为:丙申猴年辛卯月乙卯日。
【宜】祭祀、会亲友、立券、交易、裁衣
【忌】裁种、动土、安葬、掘井、修坟
寒食节的来历
一般认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离开晋国,*十九年。一次重耳饿昏,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肉烤熟给他吃,重耳得以保住性命。重耳很感动。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回忆起旧事,想封赏介子推,而介子推已经和母亲到山西的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上山搜索,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出介子推,但最后发现介子推*抱着柳树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律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以纪念介子推。卢象有《寒食》诗,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直到今天,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实际节日这三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但晚饭仍然有不生火做饭的习俗,一般晚饭会喝开水,而不是平时喝的各种面汤。
但后人多所考证,寒食节禁火习俗的起源与介子推无关。介子推割股的史实也存在争议。现今学界认为应是季春时要换新火。
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在当时是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扫墓、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寒食节浅谈
寒食节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禁火、吃冷食,二是附会性地纪念介子推。当该节日增添了扫墓和游乐的习俗时,说明该节日的属性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也就是在向后来的清明节转化。
寒食节的习俗主要有三项:禁火、扫墓、郊游。唐宋时期人们所过的和所说的寒食节其实是现在所说的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混合。寒食与清明只差一天,三日禁火完毕,到清明这一天要换新火,以柳条或榆木乞取新火。这样清明与寒食就连在一起,清明的换新火活动成为寒食活动的一部分。
其实,唐宋时期清明前后的一系列活动是连成一片的,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清明节是寒食节的一部分,作为换取新火的一天也被当作重要的日子。因为清明前几天是禁火的,到墓地上烧纸上供也应该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些诗文所记载的寒食扫墓烧纸的事其实是在清明之日。在名称上,称寒食的居多,如唐梅尧臣诗《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写郊外游春的盛况;有称清明的,如杜甫《清明诗》描写唐代大历五年长沙清明节游春的热闹场景:着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媚,争道朱蹄骄啮膝。也有并称寒食清明的,如白居易《寒食野忘吟》:乌嘀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有些诗文将二名混称,有的诗题为 清明,下面的诗句又说成寒食;或题为寒食,诗句说成清明。据《唐会要》,在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朝廷有敕令:自今以后,寒食同清明。
晚唐、宋代以后,禁火食冷之俗转衰,到元代此俗大体消亡,寒食的名称自然越来越少被人提及,而本来是节气名称的清明突显出来,以之概括这一段节期的人渐多。到明清,清明之称多于寒食,成取代后者之势。到现代,大多数地方的百姓只知清明节,不知道寒食节之名了。但还有少数地方有禁火或食冷之俗,如山西、山东的一些地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1:23
寒食也叫清明,是2016年公历4月4日,农历2月27号,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