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17:37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打下天下后,很谦卑地评价自己不如萧何、张良和韩信,充分肯定了自己智囊团的作用。他从一介亭长到西汉的开国皇帝,知人善任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一路走来,刘邦一直在精心打造自己的智囊团,从而使其人才结构不断完善,形成“三大人才梯队”,最终助力他走上霸主的地位。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三大梯队”智囊团的成员大致来自三个阶层:一类是旧秦小官吏,除萧何外,还有曹参、周勃、王陵、灌婴、夏侯婴等;一类是出身旧贵族的。如张良、魏豹等;一类是出身于贫民的有韩信、陈平、彭越、默布等。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在沛县就拥立刘邦起事的;有一部分是在途中直接投入刘邦部队的;还有一部分是亡楚奔汉的。萧何、张良、韩信分别属于刘邦创建汉王朝过程中三个不同梯队的代表人物,他们搭起了刘邦智囊团的框架,织成一个严密的人才网,把天下英才招揽至刘邦麾下,从而成就其千秋大业!
萧何
一、以“萧何”为代表的第一梯队
从刘邦为亭长,参加反秦起义至被楚怀王封为砀郡长,这一时期人才代表为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灌婴、王陵等人,这个集团,文臣武将,人才济济,一直是刘邦方面核心权力的掌握者。
萧何作为第一梯队的代表人物,原为秦时沛主吏,陈胜起兵后,萧何与曹参等拥立刘邦为沛公,举起了反秦的旗帜。萧何为刘邦,镇国家,抚百姓,为刘邦巩固根据地,总理后方大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据《史记》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这些典章律令资料,在刘邦的争霸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足以见得萧何较强的前瞻眼光,有了这样省心的大管家,刘邦做梦都在笑吧。
第一梯队的人才,都是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一般都能得到刘邦的信任,得以重用,授以重权,处在核心权力的位置上。如第一代相国,先后为萧何、曹参;第二代,先后为王陵、审食其、周勃(与陈平同代);第三、*为灌婴、申屠嘉。与之相应,卢给、周勃、灌婴、张锐等先后为太尉;周苛周昌、任敖、曹宝等先后为御史大夫集团中的骨干人物握有重权。
张良
二、以“张良”为代表的第二梯队
从刘邦入关灭秦到还军霸上,刘邦在这个阶段所搜集的人才,形成了他的人才群体的第二梯队。其中以张良为代表,还包括郦食其、傅宽、张苍等人。
秦灭韩后,张良不愿做“亡国”奴,离开故国。陈胜吴广起事后,张良也号集百人,揭竿而起,后遇到刘邦,投入其帐中。作为谋臣,张良忠于职守,为刘邦献计献策,,是刘邦的主要智囊人物之一。
据韩兆琦《史记笺证》记载:“利啖秦将,旋破峣关,汉以是先入关;劝还霸上,固要项伯,以是脱鸿门;烧绝栈道,激项攻齐,汉以是还定三秦;败于彭城,则劝连布、越;将立六国,则借箸销印;韩信自王,则蹑足就封:此汉所以卒取天下。”在张良的运筹下,宛城、峣关皆入刘邦囊中。攻入咸阳后刘邦忘乎所以,被张良及时劝止。乘胜追击,果断劝刘邦放弃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的约定。力劝刘邦放弃分封王六国决定,集中了国力。为免内讧,促成封王韩信、彭越、英布的等等,都对刘邦最后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邦打下天下后,“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可以看出重点封赏的都是以萧曹为代表的第一梯队成员。张良洞察秋毫,推辞给他“三万户”的封偿。汉初,政局险恶,张良不能像第一梯队中的骨干人物一样,可以得到该集团内成员的相互照应。此时张良的处境,决定了他在刘邦为帝后最好的策略,就是激流勇退,辞官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