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5 17: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2:33
【原文】: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叶梦得 〔宋代〕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译文】: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注释】: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暮秋景物渐呈苍老深暗之色,菊花开时报来了将要降霜的信息。黄花,指菊花。
小窗低户:指简陋的房屋。
微路,小路。
敧(qī)斜:倾斜,歪斜。
山翁:《晋书·山简传》载山简好酒易醉。作者借以自称。
何事:为什么。
坐看:空看、徒欢。
流年:指流逝的岁月。
拚(pàn判) 却:甘愿。
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
徙(xǐ)倚:徘徊,流连不去。
沧海: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时居汴山,在太湖南岸。
平昔:往日。
遍:这里是“走遍”的意思。
天涯,天边,喻平生飘荡之远。
【赏析】: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上片起首四句先写晚年生活的环境和乐趣。秋色已深,菊花开放,霜降来临,词人所住的房子掩映在花木深处,小路盘山蜿蜒而上。这是一幅山居图景,清丽而幽静。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自己生活的乐趣:若问我为什么就白白地看着那风月流逝,毫不顾及双鬓已经斑白?我会回答是因为留恋如沧海般辽阔美丽的太湖,它映出了青天云霞,明媚绚烂。
下片写自己的生活和老来的怀抱。飘泊了一生,足迹遍于天涯,现在回到家里,扫净已荒芜的道路,那松竹茂盛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园。词人回到家中感到喜悦和安慰,所以笔下的家园也显得十分静谧、优美。但在那个国土沦丧,河山破碎的时代,一个胸怀抱国之心的抗金志士,又怎能终老于隐居的山林呢?“却恨”三句,笔锋一转,在隐居之后,词人却时常听到“悲风时起”,这悲风是自然界之风,更是人间悲风,南宋朝廷苟安求和,不愿力战敌人,前线频传战败消息,对他来说,也就是“悲风”。再看到归雁南飞,金兵南下,愤怒之火又在胸中烧起,所以句首着一“恨”字,力敌千钧,倾注了词人的满腔忧愤。这种爱国*,使他对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从容破敌感到有愧于国家,也对南宋将无良才感到深深的忧虑。虽然退居且愿一享隐居之乐,但他又挂念抗金大计,时刻关注前线,所以一首抒写晚年怀抱之词就表现得感情激越、悲凉、慷慨,充满了爱国忧民之情。
赏析二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所作。它是一首自叙平生、抒写情怀的词。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愤之情和对国事担忧。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写景为主,兼寓流年虚度的慨叹。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词的第一个字“秋”,点明时序,是泛指。然后再具体写秋色。“晚”字是形象的说法,它既不是“来得晚”的意思,也不是确指“晚上”,而是由“老”引伸出来的含意。意思是说,暮秋的景物渐渐地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了。伴随深秋而来的,自然是凛冽的冰霜,以及那“颜色只从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风”性本高洁的菊花,即词里所说的黄花。黄花开,霜降至。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小窗低户”形容房屋简陋,敧斜即倾斜的意思。这两句是说,简陋的小屋掩映于秋色黄花之中,屋前是曲折倾斜的小路。这里既写出了环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门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肠。
“为间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为”在这里作助词用,没有实在意义。山翁指晋代山简,”这里作者以山简自比。拚却是甘愿的意思。这里有反洁意,是说“难道甘愿”。双鬓华:指年事已高,两鬓生霜。它与上边的“霜信报黄花”有着巧妙的内在联系。前者写秋色将晚,后者写人近晚年。作者以山翁自比。前加“问”字,说明他不甘寂寞,时时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干些什么呢?白白地看着年华轻易逝去,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国难当头,我能甘心服老吗?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这一句真实地记录了他经过反复的思考后此刻的开阔心境。徙倚是留连徘徊的意思。沧海即大海,作者以谢安自比,明显地表达了他对谢安不甘示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弱、泛海东还的退隐之志的仰慕与追求。“天净水明霞”则是眼前美景的写照,以此衬托出他一旦有了明确的人生追求之后的开阔心胸:如秋天长空那样纯净,如霞映水中那样明丽。这短短的几个字,看似平平淡淡,内容却实实在在。既写了体现诗词形象的人,又写了水天明净的景;既写了流连徘徊的貌,又写了泛滥于内心深处的情。情中见景,景中含情,可谓浑然一体了。
下片直抒胸怀。写虽然在家闲居,却对国事深怀忡忡忧心,自恨不能为国建功立业。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三字一句,短促有力,如响板敲来,铿然有声,抒发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飘游而无所成就的自责自罪、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空飘荡,遍天涯”既显示了他的谦谨胸怀,又委婉地传达出他企望重操旧业、再立新功的心声。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的是闲居生活的无聊小事。作者写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扫扫荒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闲自在,实则这绝不是他心甘情愿的。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茄。”悲风指凄厉的寒风。却恨是更恨的意思。“悲风”之前加上“却恨”,强化了词人的情感波澜,即由怅惘不安进而愤愤不平了。为什么?因为冉冉飞翔于白云之间的新雁带来了敌人侵扰的消息,边境很不安宁啊!胡茄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的管乐器,其音悲凉。作者用眼前悲风、新雁、战地边马、胡茄组接的凄清图景,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国事,为敌人的入侵*扰而忧心忡忡的心绪便于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记叙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展示。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这一句大笔淋漓,一语见雄杰。东山在浙江上虞县西南,谢安早年隐居在这里。又临安、金陵均有东山,也是谢安游憩之地。所以后人称谢安为东山老。胡沙即胡人。因胡人多居风沙时起的塞外。静胡沙是使边塞安宁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消灭敌人。这里借用李白《永王东巡歌》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的诗意抒写自己的报国情怀。“谁似东山老”两句,既是说,在当今时代,没有人能像谢安那样,指挥若定地歼灭敌人,也是说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谈笑净胡沙”作者运用反洁语气,长声仰叹,既是精忠报国的宣言,也是对腐朽朝廷的愤怒控告!读来气势磅礴,声情并壮,足可泣鬼神、撼日月、振山河。
【创作背景】: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卞山后写的作品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上疏告老,隐退山野。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作者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2:33
翻译: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自叙平生、抒写情怀的词,虽然退居且愿一享隐居之乐,但他又挂念抗金大计,时刻关注前线,所以一首抒写晚年怀抱之词就表现得感情激越、悲凉、慷慨,充满了爱国忧民之情。
叶梦得,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2:34
介绍两首叶梦得的水调歌头诗歌。第一首是《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第二首是《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第一首《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全文: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译文: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
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上片起首四句先写晚年生活的环境和乐趣。秋色已深,菊花开放,霜降来临,词人所住的房子掩映在花木深处,小路盘山蜿蜒而上。这是一幅山居图景,清丽而幽静。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自己生活的乐趣:若问我为什么就白白地看着那风月流逝,毫不顾及双鬓已经斑白?我会回答是因为留恋如沧海般辽阔美丽的太湖,它映出了青天云霞,明媚绚烂。
下片写自己的生活和老来的怀抱。漂泊了一生,足迹遍于天涯,现在回到家里,扫净已荒芜的道路,那松竹茂盛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园。词人回到家中感到喜悦和安慰,所以笔下的家园也显得十分静谧、优美。
但在那个国土沦丧,河山破碎的时代,一个胸怀抱国之心的抗金志士,又怎能终老于隐居的山林呢?“却恨”三句,笔锋一转,在隐居之后,词人却时常听到“悲风时起”,这悲风是自然界之风,更是人间悲风,南宋朝廷苟安求和,不愿力战敌人,前线频传战败消息,对他来说,也就是“悲风”。
再看到归雁南飞,金兵南下,愤怒之火又在胸中烧起,所以句首着一“恨”字,力敌千钧,倾注了词人的满腔忧愤。这种爱国*,使他对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从容破敌感到有愧于国家,也对南宋将无良才感到深深的忧虑。虽然退居且愿一享隐居之乐,但他又挂念抗金大计,时刻关注前线,所以一首抒写晚年怀抱之词就表现得感情激越、悲凉、慷慨,充满了爱国忧民之情。
注释: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暮秋景物渐呈苍老深暗之色,菊花开时报来了将要降霜的信息。黄花,指菊花。
小窗低户:指简陋的房屋。
微路,小路。
敧(qī)斜:倾斜,歪斜。
山翁:《晋书·山简传》载山简好酒易醉。作者借以自称。
何事:为什么。
第二首《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全文: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译文:
九月十五日,宾客们在西园练习射箭,我却因病不能练习,客人明显可以取胜。岳德将领,弓的力量比二石五斗还要多,仍能三发连中,观看的宾客都很吃惊。因此写下此词展示给宾客,前一天晚上还是大风,第二天就开始寒冷了。
九月霜降,碧天澄静,秋气回旋催促西风括动。半夜初听隐隐轻寒的风声,摇撼着潇潇落叶梧桐。强支病体登上高高的城墙上俯视顾望,唯见萧瑟的关山河水无边无际,拚上一醉与君辈豪饮乐同。阵阵战鼓闹醒了清晓,练兵场上骏马飞奔驰突,矫健的骑士个个拉满雕弓。
时光易逝,诸位缘何都笑问老翁;平生的豪气如今在哪?纵横驰骋,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我怎比席间如龙似虎的猛士,挥手处,弦声响,箭贯双雁坠落在遥远的蓝空。年华老大真感惭愧,但身衰心未老,回头望,心在北方的云中。
赏析:
上片,首四句写与客习射西园的时间,深秋霜降,望天清澄,西风暂起,寒意阵阵,夜半时分,直入梧桐。西风凄紧,冬之将至,词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前方将士,该是为他们准备过冬的粮饷,赶制棉衣御寒的时候了。他曾兼总四路漕计补给馈响,军用不乏,全力支持抗战,冬季来临,自然使他因关切前方而心绪不宁。
“起瞰高城”三句,心事重重的词人起身离座,登上城楼,向中原望去,却见千里关河、寂寥冷落,他虽致力于抗战,无奈宋廷坚持苟和,抗金事业沉寂无着。面对冷落的关河,山河破碎、国土沦亡之悲涌上心头,沉痛难耐,只能借酒浇愁,故曰与客同醉。在宴饮之后,天之将晓,军中鼓声响起,习武场上,武士们手持雕弓,走马飞驰,好一派习武驰射的豪壮场面,令人振奋不已。
下片写西园习射。面对众人驰驱习射,六十开外的词人深感自己年老力衰,当年的豪气现在已经消失,哪能像虎士岳德那样,挥手弦响,双箭落地。这里有对虎士的赞许,更有对自己衰老的感叹。敌虏未灭而己身已老,不能驰骋疆场,使他深感遗憾,最后以“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作结,直抒胸臆。词人虽因无力报国而惭愧,但他身老志不衰,心系“云中”,情结边防,在垂暮之年,还以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为己任,表现了一个老年抗金志士的壮伟胸怀。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双调,上片九句,押四平韵,48字,下片十句,押四平韵,47字,共95字。上下片中的两个六言句,宋人常兼押仄声韵,也可平仄互韵或句句押韵。
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衰翁:作者自称。
虎士:勇士,指岳德。
创作背景:
绍兴八年(1138),叶梦得再帅建康(今江苏南京)。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他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为自己年老力衰无力报国十分伤怀,因此以此为主题写下该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2:34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2:35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寒霜降后,碧空如洗,清静寥廓。西风渐紧,寒冬马上就要来临。寒风初起,声音隐约可听。午夜时分,强劲的西风钻入到枝叶的深处,长时间鸣响。登上高城,俯瞰四周,关河千里一片寂寥凄凉景,只好与客人以酒消愁。破晓之时,鼓声紧密,将士们在武场上纵马飞奔,搭弓射箭。
人入暮年,客人笑谈武艺,问这个病弱的老人(指词人):“你一生的豪情壮志都哪里去了?曾经策马奔驰为谁争雄?如今哪能比得上酒筵上的武士(指岳德)。他搭弓射箭,弦声响处,便见有双雁堕落。”老了真让人羞愧,回望沦陷敌人手中的云中郡感慨万分!
此词约作于织兴八年(1138)词人第二次知建康府时。当时金兵占领了北方的大片国土,南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河山。词人虽心系北伐,但无奈年老体衰、再难担当重任。此词即词人有感于“当筵虎士”的勇武而自叹身体衰老、难以杀敌报国的作品。
上片写景。“霜降”四句分别从视觉、感觉、听觉入手写景。“静”字点出霜降后天空一碧如洗、辽阔静谧的特点;“促”字,写西风渐紧,寒冬马上就要来临,秋事紧急;“入”字传神地再现了随风而起的寒声,它钻到枝叶深处,长久地鸣响,这既突出了西风的凌厉,又写活了寒声。“起瞰”三句写回望所感。“寥落”一句寓情于景,隐含词人对朝廷的不满。“叠鼓”二句写演武场上将士们纵马驰射的激烈场景,动人心魄。
下片写西园学习射箭的情景。“岁将晚”三句慨叹自己身体老迈,满含悲戚。“平生”两个问句是词人因身体衰老不能建功立业而引发的叹惋。“何似”三句体现出词人对岳德的羡慕之情。结尾两句慷慨雄壮,一方面写出词人因老迈不能杀敌报国的惭愧心理,另一方面又体现出词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
这首词笔力遒劲,格调刚健、沉郁,是一首难得的豪放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读之令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