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有些学生往往自觉或被动的压缩睡眠和锻炼时间,导致他们产生厌学,焦虑,抑郁,偏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5 07: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9:10
从小学起,就常常听老师和家长就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什么才是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学习兴趣呢,这是很多学生非常困惑的问题。其实简单的来说学习兴趣就是指对学习内容或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生普通但神奇的“方向盘”,对人的知识的增长、智能的提高、情感的调动、品格的形成、潜能的发挥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从社会角度来看,兴趣是爱学、会学的重要基础,是终身学习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怎样把学习变成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是所有教育者最为困惑的问题。很多家长为孩子买一些具有娱乐功能的学习机;送孩子到最好的辅导班等解决的仍然是表面问题。要真正地改变人,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下工夫,那就是----利用人的生命发展中的主动性规律。
怎么释放束缚孩子主动性的“紧箍咒”,激发孩的子兴趣,康菲特青少年成长中心专家组教您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感觉引导
我们不妨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位老人遇到了麻烦,每天都有一些顽皮的孩子聚集在他家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了很多办法来阻止他们,叫*、打电话给孩子们的父母、大喊大叫地威胁他们,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起劲,扔石头扔得更欢了。经过思考,老人将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现在慢慢地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向你们付钱,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回报。”尽管这个承诺在孩子们看起来很离奇,但他们仍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他们每人每天一块钱。
(分析: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能收获美感和满足感,不用别人催促和监督,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把孩子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很抱歉,最近我挣钱出现了一些困难,我无法每天付给你们一块钱了,每人每天付给你们五毛钱怎么样?”孩子们当然很不乐意,但他们嘀咕了一阵子后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又过了几天,老人再次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挣钱状况实在糟极了。我连付给你们五毛钱也无法办得到,但我还是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毛钱,你们看怎么样?”孩子们很快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个打破了沉默:“别想得太美了,谁会愿意只为了一毛钱干这种苦差使?”就这样,孩子们再也不来扔石头了。
(分析: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扔石头是出于内在动力的驱使,扔石头让他们觉得新奇、好玩、冒险,因此,那位老人越管,他们就越逆反。)
可是,从老人给他们第一笔钱的时候,这些孩子扔石头的原因或者说动机就发生变化了,他们所做的事情再也不是源于兴趣,而是从内心的渴望转变为外来金钱的刺激,当外来的刺激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消失的时候,扔石头的行为也就失去了激励因素,其结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故事并不新奇,但我们可以从中洞悉孩子内心变化的基本线索,这也是吸引孩子从内心里出发爱上学习的基本线索----感觉引导。当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为了别人,无论是满足家长还是老师的要求时,学习的动力就会降低;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能收获美感和满足感,不用别人催促和监督,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二、降低难度
孩子不爱学,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尝到甜头。而让孩子尝到甜头的唯一办法就是减少知识总量,降低学习难度,使孩子不断获得小成功,尝到小甜头。在学习过程中,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细分成若干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得到一次激励,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反复失败培养庸才。人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在不断获得“小成功”中聚集成就感,从而走向“大成功”的。如果学习的目标太高、难度太大,孩子努力了还达不到,失败几次之后就会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不断尝到小甜头,才可能逐步走向最终的成功。
三、陪伴孩子一起学习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探索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孩子面临的学习困难和压力也不同,作为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除了降低难度以外,也要做到陪伴孩子去面对学习以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锻炼孩子面对问题,敢于挑战,用于战胜的能力。学习是一个持久的探索过程,有了支持感和力量感,孩子的兴趣自然会不断的促使他向更高更深的领域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