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朱德是朱德是红军之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2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1:09
朱德的雅号是“红军之父”。朱德是中国人民*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八路军总指挥和*总司令。
他1922年加入中国*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朱德“红军之父”这个雅号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已经很难考证,但最早将这个雅号诉诸文字的,则是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1937年1月,史沫特莱历经重重艰险,辗转来到中国*圣地延安,迅速就被朱德总司令的经历和性格所吸引,决定为朱德写传。她后来写道:“他有50多岁了,相貌和蔼可亲,额角布满皱纹。他看起来确像红军之父。他满面春风,连连对我说欢迎,并向我伸出了双手;我用双臂抱住他的脖子,在他的脸颊左右亲了一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1:09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
[align=center][img]http://cul.beelink.com.cn/20060303/pl06030308.jpg[/img][/align]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领导*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翌年,经介绍加入了。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初定林彪为*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从网上摘抄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1:10
1950年5月6日,美国女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与世长辞,临终留下遗嘱:把骨灰埋在中国,遗物交给朱德总司令处理……这位“像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热爱中国”、“经常忘记了自己并不是中国人”的美国人,就是以这样一种令人震撼的方式表达了她对中国人民和朱德元帅的诚挚感情。而在此前,倾注了她全部心血创作的传记《伟大的道路》,不仅真
实地记录了朱德同志60岁以前的传奇经历和走过的*道路,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壮丽多姿的画卷,是国际友人描写中国*史不可多得的经典名著。
朱德是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奋斗中建树了丰功伟绩的人民领袖之一。他的思想、品格在中国人民中受着毋庸置疑的尊敬和爱戴,他的*经历更是“20世纪中国*的里程碑”(周恩来语)。在这本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和整个中华民族一起在危机中开始觉醒,在黑暗中不断摸索的奋斗历程,同时也感悟到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熔铸在一起所焕发出的生命之光是多么绚丽。史沫特莱用细腻的文字让我们一步步走近朱德:他是一个单纯、亲切、平易近人的人,他努力工作,丝毫没有使自己成为个人英雄的兴趣。……不论以他的哪一部分来看——从声音、动作,以至他的每一个脚步,都充满了大丈夫气魄。……我注意到,他的脸并非没有表情,而是蕴藏在心头的感情强烈地在脸上显现出来。
是的,朱德内心深处有丰富的情感,这情感就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书中有一段朱德回忆自己走上*道路的文字,读来十分令人感动。他说:“我违背了古代相传的孝道,可是自觉对家庭的忠诚,应该服从于更大的忠诚——对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忠诚。一个人不能把自己局限在家庭里。虽然是农民的子弟,我现在明白,我并不是一个一脚站在地里,一脚站在学校里的农民,而是已经转换到另一个阶级去了。走回头路已是太迟,而且我也不打算回头。我已经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者的忠诚是对忠诚的*者的最好诠释。正是有了这忠诚,成就了朱德的一世英名,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恰如其分地赋予朱德“红军之父”的称谓。他是红军之父,他更是中国*党的优秀儿女。在井冈山,他同战士一起下山挑粮;在延安,他和身边工作人员一起种菜、拾粪。进城以后,他仍然保持这种优良作风,时刻关心群众疾苦,与人民同甘共苦。自从1955年我国实行*制以来,朱德从未拿过元帅的工资,因为他为自己立下了一条不为人知的规定,那就是,各方面的待遇不许超过*和周恩来。他是没有拿过元帅工资的共和国第一元帅。不仅如此,他还一向教育自己的儿女孙侄们,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临终前,他嘱咐他的老伴和战友康克清,把两万多元的积蓄全部交给了党,不为子孙留下分文。
清人蒲松龄曾经有云,“置身青云毋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朱德不可谓不是这样的人,他是永远的红军之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1:10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家、*家和军事家,中国*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武装起义。1915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琪瑞的*战争。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兼省会**等职。
**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8月为寻求*真理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党人,加入中国*党。曾在德国格丁根市一所大学里留学。1925年年内返回柏林,当选为中国*驻德支部执行委员,因积极从事*活动两次被德国*逮捕,并被驱逐出境。1925年7月到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受**派遣到四川军队中进行*工作。1927年初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培训*军事干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1:11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参考资料:http://www.*lover.net/dangyuan/20031112131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