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历史的山东史前文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0 12: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00:51
史前文化是指没有文字记录的时期,人类所产生的文化,而在中国有许多的史前文化,山东也是其中之一。山东是一座历史名城,在山东这片土地上出现过许多的名人和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那么,你知道山东有哪些史前文化吗?下面的 山东文化 为你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历史悠久的东夷文化
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早在漫长的山东史前文化时期(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之前,即公元前21世纪之前的文化),在山东这片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的广袤土地上,山东境内就有原始居民在此生活、劳动。由于地处东方,相对远离于地处中原的统治中心,后人就把中原以东的众多部落称为“东夷”。所谓夷,是夏商周三代中原地区的居民对以海岱地区为主体的东方居民的称谓,《礼记·王制》就有“东方曰夷”的称谓,夏称之为“九夷”,商称之为“夷”或“夷方”,到了周以后开始称为“东夷”,这里的民族被称为东夷族,所创造的史前山东文化也称为东夷文化。
在距今已有四五十万年的时期,山东沂源县出土的“沂源猿人”化石,是已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据考证,沂源猿人化石从*特征上看,同北京猿人相似,而且与沂源猿人化石伴生的哺乳动物群也同北京猿人伴生的动物群基本相同,他们很可能就是这里古人类的祖先。考古发掘证实,山东史前文化主要发源地在鲁中泰沂山区,迄今所见沂源猿人化石及其后继者的旧石器遗址,几乎全都集中在泰沂山脉中段。此后,在山东还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文化遗存,分布于从泰沂山区、鲁中南到山东半岛的广大地区。
此后在长达几十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山东地区古人类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殖,逐渐由地势较高的山岭地带移民至浅山、丘陵、谷地与沿河平原。已出土的细石器遗址成群分布在沂、沭河两岸的平原和低山丘陵谷地上,一直延伸至江苏北部。旧石器时代晚期,粗大的打制石器日趋小型化,类型特征日见鲜明,制作和修理技术也趋向成熟,这些都显示出旧石器文化的进步。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以后,在距今一万年前后,山东大地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了稳定的农业定居生活的新阶段。
20世纪20年代末被发现,30年代初由当时的*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田野工作队开始挖掘的现今山东章丘市龙山镇城子崖遗址,是由中国考古学家自己发现、独立发掘的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出土的大量造型优美的黑陶器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之誉的蛋壳黑陶和发达的轮制陶艺技术,说明龙山文化时代山东先民的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由此表明了山东地区(海岱考古文化区)史前文明的发展是沿着后李文化(距今约8500—7500年)——北辛文化(约距今7500—6200年)——大汶口文化(约距今6200—4600年)——龙山文化(约距今4600—4000年)——岳石文化(约距今4000—3500年)的序列自成系统发展的,其中尤以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
1、后李文化
后李文化是山东大地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因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后李官庄遗址而得名。从发现的大量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宽大住址和集中墓地看,后李文化已进入原始的农耕定居生活时代,系母系氏族社会的繁盛时期。
2、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生成于地处平原与丘陵交接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古滕州。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北辛文化三足釜所在山东滕县(今滕州)官桥镇薛河故道北辛村,发现了古代氏族部落的聚居地遗址。这是我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称为“北辛文化”。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两侧一带,包括了除胶东半岛以外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大型镂孔灰陶器座大部分地区。考古表明,北辛文化由于农耕生活的发展,男子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社会形态处于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阶段。
3、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渊源于北辛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泰山南麓(距泰安市60华里)的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泰山周围地区,北濒渤海、南抵苏皖、西进河南。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重要遗存之一,以特点鲜明的陶器和陶器文字的出现为主要特征。大汶口文化是史前山东文化的大发展时期,社会进步明显,尤其是中、晚期社会已完成了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为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飞跃的大转型提供了充足条件。原有的原始氏族公有制开始瓦解,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新的阶级社会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