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9:00
[汽车之家 行业]? “柠檬、坦克、咖啡智能”,这几组词熟悉吗?最近关注长城汽车的用户会有所耳闻,这是长城汽车推出的三大技术品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柠檬和坦克可以理解为造车的技术平台、越野平台,它们更像似手和脚,以及一身腱子肉,而咖啡智能则是面向未来出行的一套系统,更像似人的五官和大脑。
在这三大技术品牌的背后,还有一队由16位各领域专家组成的“科技长城专家天团”。今天的长城汽车是主动地把自己给“*”了,但在公众眼中比较“死板”的长城真的就此开启智能化之路了?
■ 智能汽车不是玄学
智能化不是高高在上的,更不是什么玄学。消费者也不必为智能汽车的各种解读而迷惑。
近期,我们把“何为智能汽车?”这个问题抛给了蔡德暄,即长城汽车产品数字化中心用户体验中心主任,他也是“科技长城专家天团”之一。蔡德暄给出的解答非常直白,也反映了汽车未来智能化的产品方向。
蔡德暄认为,智能汽车有两个核心点,一是减少用户驾驶参与度;二是可以生长的汽车。
『蔡德暄是长城汽车智能化领域专家之一』
“在车上放七八个屏,对用户来说只是一个噱头。只有通过技术手段,让用户减少参与车辆驾驶的过程,用户才会感觉到车辆的智能。”蔡德暄认为,“所有车厂要做的就是把车辆基本属性做好。”另外一方面,智能汽车从上市到整个生命周期的终止,各种功能应该随着用车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不断增长,而不是维持在出厂状态而一成不变。
长城汽车是这样做的吗?近五年,长城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不计成本,一直实施“过度研发、精准投放”的策略。有两个数字值得关注,45%和60%。据悉,长城汽车已经有45%以上的车型搭载了L2级别的智能驾驶,基于咖啡智能系统的更高级别L3自动驾驶将加速向L4迭代;长城汽车旗下WEY、欧拉品牌车型和长城炮实现车联网技术全覆盖,哈弗品牌近60%车型实现网联化。
『哈弗F7x』
近期,长城孵化出的毫末智行自动驾驶公司,已经拿到了物流行业定单,定单数量达到了可支持规模化生产的程度。实际上,咖啡智能就是长城过去在智能化层面努力的结果,涵盖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是面向未来出行的智能系统,同时长城已经做好了自动驾驶相关法规出台后迅速将L3技术落地的准备。
■?长城汽车正处于智能化的第二阶段
不可否认,不少消费者对车辆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成熟度是存疑的。“智能化技术的成熟不是单一技术的成熟,比如L3自动驾驶技术,它的成熟是包括感知系统、规划系统、控制系统等全在内的系统化成熟。”蔡德暄认为,“当前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瓶颈不是感知、融合和决策,而是车辆的控制,包括转向、制动、电力等都要有足够的冗余才能保证安全。”
『长城汽车智能座舱展示』
在蔡德暄看来,车企向智能化转变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最初的所有驾驶动作均由用户来完成;二是车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提醒并辅助驾驶员完成部分动作;三是在数据积累足够庞大之后,实现用户最少参与车辆驾驶过程的目标。而长城恰好处于第二阶段,未来当人类完全从驾驶过程中脱离的时候,才是咖啡智能给用户带来最佳体验的时候,届时长城也就真正成为了一家出行科技公司。
现在无论是车企的战略转变,还是制度调整,都是以用户为中心。蔡德暄所带领的用户体验中心、产品数字化中心就是如此。据悉,用户体验中心是对用户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长城汽车已经把用户用车的七个主要过程分为27个场景,包含用户在车内的139个行为。产品数字化中心也是围绕用户,把交互相关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互联以及智能服务全部打通。
“用魏总(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话说,用户体验中心是长城首创,是业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蔡德暄说道。为此,长城还引入了ULM(用户体验全生命管理)的概念。长城汽车认为,在一辆车所有权和使用权向用户转交的时候,就是长城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开始,服务会贯穿于车辆使用的全过程。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对于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蔡德暄给出了三种判断。
第一种就是前文提到的“减少用户参与”,智能化时代我们需要为用户“做减法”,智能汽车不应该让用户在车内有过多的选择;第二种是未来汽车智能化不会一家独大,企业获取更先进的技术不能靠收购、接盘,更多的是需要合作,去参与全新生态链的建设;第三种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基础是做好可拓展的电子电气架构,汽车产品价格跨度大,不同车型的物理架构不会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车企做好适用于不同车型的可拓展的电子电气架构就成为未来发展非常关键的内容。
『第三代哈弗H6』
编辑总结:
长城汽车是传统车企中管理架构调整最快的企业,围绕“用户为中心”这一根本需求进行组织制度转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长城汽车内部有一句话,“要让听得到炮火的人做决策”,这种理念确定了长城汽车各作战单元全新的合作关系。今后车企面向用户不仅是经销商、销售团队,而可能是研发、品牌和各类职能部门。只有这样造出来的车,才会更贴近用户实际需求。(文/汽车之家 刘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