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4:24
【性味】性凉,味甘咸。
【功效】益气,补脾,和胃,安眠。[宜食]适宜脾胃虚弱、反胃、呕吐、泄泻,或伤食腹胀之人食用;适宜失眠,或体虚低热者食用。宜煮粥食用。
明·李时珍称:“粟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粟米煮饭,《食医心镜》中说:“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本草纲目》:“粟米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冒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随息居饮食谱》:“粟米功用与籼、粳二米略同,而性较凉,病人食之为宜。”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粟米忌与杏仁同食。
《日用本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饮食须知》:“胃冷者不宜多食。”
【按语】粟米的营养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多类)、灰分、淀粉、还原糖等。
【性能】[参考]含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钙、磷、铁和烟酸等成分。蛋白质中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
【用法】煎汤,煮粥,蒸饭,或作丸服。
【附方】1,粟米丸:粟米适量,研磨成细粉,水泛为丸,大如梧桐子。每次用10~15克,以水煮熟,加食盐少许,空腹连汤服下。
源于《食医心镜》。本方用粟米益脾补中,除胃热。用于脾胃虚热,食不消化,反胃逆呕等。
2,粟米饭:陈粟米或粟米适量,煮熟作饭,常食之。亦可煮粥食。
源于《食医心镜》。本方以粟米益胃、清热以除烦渴。用于胃热消渴口干,常食有益。
3,粟米粥:粟米适量,煮成稀粥食。
《本草纲目》说:“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所以淡渗下行,利小便。《医通》云,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教以专啖粟米粥,绝他味,旬余减,月余痊。”说明粟米粥是有作用的。
粟米能供给人体丰富的营养,它的粟粒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粟米胚中脂肪含量约占52%,在粮食作物中,其含量仅次于大豆。其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亦高于大米。不过,粟米缺少一些必需氨基酸,所以若与豆类、大米、面条等混合吃,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据有关资料显示,粟米脂肪中的维生素E含量较高,有益于促进人体内分泌活动;粟米中含有的谷氨酸都有健脑作用;玉米须有很好的利尿、降压、止血、止泻和健胃等功效,对治疗肾炎、浮肿、胆囊炎、胆结石、黄胆性肝炎、糖尿病、高血压、血尿、消化不良性腹泻等都有良好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粟米油,长期食用粟米油,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并软化动脉血管,是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肥胖症患者和老人理想的食用油。
粟米能补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味苦。能治胃热、消渴,利小便,止泄痢,解丹石及小麦毒。煮粥食性暖。喂养初生小儿,可研细煮粥,如乳汁,每天少量喂食,可以帮助消化,通调肠胃。不能与杏仁同食,否则会引起呕吐、泄泻。
【粟米粥】: 粟米洗净,加水煮粥食用。有养肠胃、止渴作用。治脾虚食少,口渴。若加红糖食用,对产后有补益作用,可治产后体弱。
【粟米丸子】: 粟米250克、杵如粉,水和丸子如梧子大,煮至熟,点少盐,空腹和汁吞下。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
【粟米山药大枣粥】: 粟米30克、淮山药15克、大枣5枚。煮粥食用。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泻泄及气血不足的体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