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6 22: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15
鼓书的“说”,具有类似评书演说的艺术风格。鼓书艺人掌握一部书的故事梗概,称为“墨路子”,即掌握了主要的故事情节及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在演说当中,注意发挥与创造、润饰与加工,对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随机进行丰富与补充,往往能达到绘声绘色、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同时,兼用一些“甩包袱”的艺术手法,调动广大听众的胃口,这种手法叫做“水路子”。鼓书艺人就是以这种“墨(路子)”和“水(路子)”结合的手段,产生艺术效果。 湖北大鼓 唱的方面,不同地区及不同流派各具有不同的唱腔特色。唱腔虽不复杂,但却富于变化,唱法上也各有风味,加之鼓、板敲击的轻重强弱与缓急快慢,灵活变换以打动人心,吸引听众。湖北大鼓同其他曲艺形式一样,具有讲唱文学的共同规律,特别注意唱词的音韵与节奏。唱词要求合辙押韵,不但要求每段书的唱词必须用一道辙上的字(即同韵的字),而且要求讲究平仄,即上句的落尾(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旬的落尾必须是平声。在节奏上,鼓书唱词一般为双句,有上句就得有下旬,否则就压不住板。每句唱词都要讲究分句的格式,这种格式大致有二二三式(七字句)、三三四式(十字句)、三四三式(十字句)、二三式(五字句),也有不太规整的句式结构。此外,还有少数“单尾句”(末句落在单句上)和“垫句”(一句词后面垫上一句作为补充)。另外,在这些句子中,有时为了艺术表达或内容的需要,可以在中间增加自由的“衬字”或“嵌字”。
湖北大鼓以“四平调”为基本曲调,其调式、板式、旋律、结构等都体现了湖北民间音乐的风格,板式多为一板一眼。 演员在台上,注意自己脚步的尺寸,通过脚步的尺寸变化来表达不同的人物及各种行为,如大步前进的英雄、碎步匀巧的妇女、文步的书生、踉跄的醉汉,以及走路、骑马、行船、登山等等。
湖北大鼓艺人善于一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时男时女,忽老忽少,既可扮忠奸憨猾,又可扮将相村夫。在扮演人物时,特别注重一个“扭”字,即从这一个人物突然跳到另一个人物,善于及时把正在表演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舞台形体,一瞬间“扭”过来,表现另一人物。
湖北大鼓即使有舞台,一般也没有布景,演员凭借想象进入故事环境当中;艺人通过虚拟的动作,使听众得到“以虚为实”的感觉。艺人们善于运用云板、鼓和鼓签的双重作用:它们既是伴奏乐器,又是重要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