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5 12: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2:51
相较于象甲联赛,全国象棋团体赛可能并不那么为人熟知。但全国象棋团体赛的 历史 却要长得多,它见证了中国象棋发展的 历史 变迁。
1960年,陈毅元帅提出著名的“国运盛,棋运盛”的精辟论断,不久后,《 体育 报》发表了两篇社论:《提倡下棋》和《积极组织棋类活动》,社论部分内容节选如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60年10月至11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棋类锦标赛,比前几届大大扩充了比赛规模,运动员总数达到198人。除了原有的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三项个人赛,还首次增设了中国象棋团体赛,这就是第一届全国象棋团体赛。
第一届全国象棋团体赛共26支队参赛,每队三名队员,共比赛14轮。从阵容来看,夺冠热门是广东队和上海队,广东队坐镇一台的是三届全国冠军杨官璘,二台蔡福如,三台陈柏祥,而上海队坐镇一台的是何顺安,二台是年仅15岁的小将胡荣华,三台朱剑秋。比赛结果,上海队以12胜2负的成绩,登上了首届全国象棋团体赛冠军的宝座。
这届全国团体赛选出了20名优秀棋手,再进行全国个人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队小将胡荣华继拿到全国团体冠军后,个人赛一飞冲天,获得冠军,谱写了一段棋坛佳话,也宣告中国象棋进入胡荣华时代。
第一届全国象棋团体赛的成功举办,让许多棋手看到了参加全国比赛的希望,极大的激起了各地开展象棋运动的热情。
然而天不作美,我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体委要求节约办赛,参赛人数众多的全国象棋团体赛就此按下暂停键,随后又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直到1976年才恢复举办。而1976年的全国象棋团体赛,也仅举办了预赛,决赛因故取消。
从1977年开始,全国象棋团体赛逐渐走入正轨,每年一届,从此再未中断。而1978年首次将团体赛与个人赛分开举办,上半年团体赛,下半年个人赛,这一惯例沿用至今。
在整个80、90年代,全国象棋团体赛的霸主无疑是广东队,从1977年到2002年共举办了26届全国象棋团体赛,广东队12次摘得桂冠,其余则由河北队、辽宁队、上海队、黑龙江队、江苏队、火车头队分而食之,这也正是那个年代中国象棋的主要势力版图:以杨官璘、蔡福如、吕钦、宗永生、庄玉庭、许银川等人为代表的广东队;以李来群、刘殿中、黄勇、阎文清等人为代表的河北队;以王嘉良、赵国荣、孙铁瑞、张晓平等人为代表的黑龙江队;以言穆江、戴荣光、徐天红等人为代表的江苏队;以胡荣华、徐天利、林宏敏、邬正伟、万春林、董旭彬等人为代表的上海队。
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尚未真正腾飞,百姓 娱乐 生活并不丰富,喜欢下象棋的人非常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棋摊,欣赏大师们精湛的棋艺是很令人享受的事。象棋大师们在团体赛以及个人赛上的精彩表现,给棋迷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们奉献了无数精彩的棋局,有许多名局至今仍是象棋爱好者打谱必学。
2003年,筹备了数年之久的全国象棋甲级联赛正式揭开帷幕,它标志着中国象棋从专业化走向职业化。
商业氛围浓厚的象甲联赛,各队都有了赞助商,从而具备了签约高手加盟的经济基础;而市场化的自由运作,则使得各队不再局限于“省专业队员”,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广纳英才。这样的机制,无疑让传统的全国象棋团体赛相形见绌。从这一年起,全国象棋团体赛,沦为了为象甲服务的乙级联赛,也可以称其为早期的象甲预选赛,它的前两名获得参加下一年度象甲联赛的资格。
缺少了许多顶尖高手的参与,全国象棋团体赛每况愈下,几乎无人关注,这样的境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
2014年,有两项*的出台,在职业象棋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项:单独设立象甲联赛预选赛,剥离全国象棋团体赛职能,与象甲联赛脱钩。
第二项:2014年颁布的《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规定,全国象棋团体赛前六名的队伍,队员可晋升为大师,并且不考核个人胜率。
这两项条款,在一定程度上让全国象棋团体赛重新焕发了生机,尤其是第二条,它给年轻棋手晋升国家大师多提供了一条途径,吸引了各队顶尖棋手重返团体赛,目的就是带带“小兄弟”。
这项*本意是好的,给予年轻棋手更多的晋升机会,然而过犹不及,取团体前六名的标准似乎有点过于宽松。新规实施后,象棋大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看一下通过团体赛,晋升大师(男子)的名单:
在团体赛大师出现之前,晋升大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威凯杯、全国个人赛、亚洲少年锦标赛。其中威凯杯只有冠军才能晋升大师,因此每年最多一位;全国个人赛前16名可以晋升大师,在2017 2019年这三年只有三人晋升;亚洲少年锦标赛每两年才举办一次,至少需两年才能晋升一位。而团体赛在短短六年间就晋升了26人,平均每年4人,也难怪有人认为这是象棋界的福利赛。物以稀为贵,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真正具备大师实力?近几年在广大棋迷中诞生了一个新词汇“水大”,或许已经不言而喻。
这些年轻棋手他们参加团体赛,一般都是打第四台,棋迷们真正关注的是第一台的顶级棋手之间的较量。可惜,第一台的对决也常常让人失望,充斥着大量的闷和、速和。原因很简单,各队的目标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争冠军(冠军队获得资格安排队员参加亚洲团体赛),比如2020团体赛的成都队,就由全豪华阵容组成,显然意欲争冠;第二种是争前六名,意图让队里的年轻队员晋升大师,这种队阵容通常是“3+1”,即三位高手带一位小将,比如浙江队(赵鑫鑫、黄竹风、徐崇峰+吴俊梁);第三种是无欲无求,既争不了冠军,也没有升大师的合适人选。除了第一种争冠军的队,后两种队伍的一台相遇,通常都不会太拼,大家心照不宣进前六名就完成任务,如此一来和棋也就司空见惯。
缺少了顶级棋手相遇的激烈对杀,那么全国象棋团体赛对观众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后记:
如今象棋百花齐放,各类比赛繁多,给爱好者们提供了更多的观看选择性。此外,有不少大赛的规格、奖金都较高,顶尖棋手们非常重视,下出的比赛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远非沉闷乏味的团体赛可比。
全国象棋团体赛曾经带给广大象棋爱好者无数的欢乐,然而历经六十年的风雨沧桑,它有些步履蹒跚跟不上时代,如今它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象棋传统的传承。时代在变,象棋团体赛也应该与时俱进。